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咏挂瓶》 “官汝称名品,新瓶制更嘉。随行供啸咏,沿路撷芳华。挂处轻车称,簪来野卉斜。红尘安得近,香籁度帷纱。”这是清乾隆皇帝的一首御题诗《咏挂瓶》,所吟之挂瓶以挂于墙壁之上而又称“壁瓶”,如置放在轿内则又有“轿瓶”的称谓,“无碍风尘远路,载将齐鲁芳春。本是大邑雅制,却为武帐嘉宾。”这是乾隆皇帝的另一首御制诗,诗中提到的“武帐嘉宾”,指的就是轿瓶。壁瓶是兴起于明代万历年间、盛行于明清时期的一种比...
家养绵羊在中国的出现与早期利用,是动物考古学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新疆作为物种与文化交流的枢纽,是探究这一问题的关键地区之一。日前,长期研究新疆巴里坤石人子沟遗址家养动物的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讲师尤悦、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吕鹏等学者发表了合作研究成果。他们的研究表明,家养绵羊最迟在青铜时代晚期就已出现在我国新疆地区。 学者们采用动物考古学的研究方法鉴定和分析新疆巴里坤石人子沟遗址出土...
10月12日,在呼和浩特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赛罕区文化馆的共同努力下,赛罕区石人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基地在赛罕区石人湾村村史馆举行授牌仪式。 据悉,赛罕区文体广电局将把石人湾村作为非遗项目的传习保护基地,开展赛罕剪纸、银家泥塑、高跷秧歌、赛罕窗花、赛罕风箱、赛罕木雕、郭家营九曲等7个非遗项目于一体的传承活动,为老百姓提供一个集中传习民俗文化的场所,从而更好地保护当地文化遗产。同时,...
圆雕作为寿山石作为传统的雕刻技法之一,因其表现题材丰富,广泛地应用于不同的石材雕刻中,一直是寿山石雕作品中最为常见的雕刻样式。经典的寿山石圆雕作品,常常能够准确而细腻地表现出雕刻主题,并且意蕴深厚,值得细细品味。除了在寿山石章上出现的扭头圆雕之外,单独的圆雕摆件因其形制更大、细节更为精致,更能够让我们感受到圆雕作品的独特魅力,其中以人物圆雕尤甚。 首先,在相石构思上,圆雕人物注重“依形就势”...
2016年5月5日晚上,在腾讯首页转载了发表在中国网图片中心的《胡武功怒了唐陵石人石马被“洗澡”》(以下简称《胡》)一文。在该文中,胡武功说“五一节这天,我陪香港和北京的朋友游览了其中的唐建陵和唐崇陵。令人震撼的是,所有的石人石马被清洗的干干净净……,‘清洁工’们还是费了极大力气‘除污去垢’的。我百思不能理解,为什么要清除那千年包浆?”该文还配发了七张照片来证明唐陵石人石马被“洗澡”,并对陕西文物...
“唐十八陵”指埋葬在陕西省关中地区唐京师长安(今西安)周边的唐朝十八位皇帝(若计女皇武则天在内则共十九位皇帝)的陵墓,均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千百年来,那些石人石马散落田间,守护着帝王的陵寝。为了打造新景观,当地文物部门“除污去垢”,石人石马身上的千年包浆被清除殆尽! 5月5日开始, 一个题为《唐十八陵石人石马“洗澡” 千年包浆被清洗》的网贴开始在网上传播,称:“唐十八陵”指埋葬在陕西省关...
据考证,这些“石像生”墓主为宋代皇后谢道清之曾祖 它们与临海的谢里王村、洗菜桥路、深甫路都有渊源 去年6月份,临海汇溪镇牌前村一对明代石马被盗,让明代状元秦鸣雷和“状元坟”再次进入人们的视野,最终石马也在警方努力下被追回。近日,在临海古城街道松一村,又出土了石人石马等文物。据考证,这些石人石马,是南宋皇后谢道清祖上陵墓前的石像生,比“状元坟”前的石马还早数百年。 新村开建,地里挖出石人石马 ...
达尔文提出的进化论告诉我们人类是通过进化而来,那么,人类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进化而来的呢?考古发现的1.8亿年前手骨似乎正向我们叙述着这一切! 别小看图中这根小指骨,它来自1.8亿年前。这块化石表明,在同样条件下,现代人类的双手更擅长使用工具,而不是爬树——人类的进化比我们早先预想的要早得多。 第一根“现代人类”手骨发现于坦桑尼亚峡谷,从而将人类能灵活使用手指的推论提前大约400000年。 这次...
近日,东天山地区古代游牧民族大型聚落遗址考古与文物保护项目成果汇报会在巴里坤县举办,疆内外近30名专家学者聚集在这里,从不同角度分析和探讨了东天山地区古代游牧民族大型聚落遗址的考古发掘和研究的初步成果,特别是对石人子沟遗址群多学科综合考古研究取得的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认为其开了新疆乃至全国古代游牧民族大型聚落遗址考古发掘和研究的先河,从理论和实践上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对推进我国和欧亚大陆北方草原古代...
近日,玉南路九号社区的居民反映说,居委会门前的石人石虎突然不见了,这让居民们担心有人盗走了可能为明代文物的石人石虎。不过记者了解到,石人石虎实际上是被海淀区文委挪走,进行集中保护。 细心的路人可能会注意到,在海淀区玉渊潭南路一幢二层楼前,摆放着一尊石人,身后还有一尊石虎。2012年1月9日,本报曾以《元明石象生 居委会门前站岗》为题,报道过这一独特景象。 高约两米的石人,是位仪态端庄的文官,毛...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完成了对朝阳市半拉山红山文化积石冢的首次发掘,出土了大量遗物,其中包括两件存世稀少的陶人头像和石人头像。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李新全介绍,积石冢是距今5000多年的红山文化埋葬制度,建在山丘的顶部,砌出石棺墓再垒砌石块,有山陵之感,兼具祭祀功能,考古界将其命名为“积石冢”。朝阳半拉山积石冢位于朝阳市龙城区召都巴镇尹杖子村的半拉山顶部,发现于2009年的第三次全...
这张由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官方发布的图片显示的是出土于埃塞俄比亚阿法尔州的带着5颗完整牙齿的不完整下颌骨。 科学家4日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东非发现了一块带着5颗完整牙齿的不完整下颌骨,这是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人属化石,有可能改写人类的进化时间表。 这块下颌骨2013年出土于埃塞俄比亚阿法尔州。分析表明,该化石可追溯至275万年至280万年前,比此前发现的最早的人属化石早...
图为特克斯县文物局工作人员在调研草原石人保护情况 “保护好草原石人和古墓是对历史文物的尊敬和爱护,也是法律赋予我们的责任。”1月9日,特克斯县文物局局长黄江勇随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采访组在包扎墩大草原,实地拍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北山羊过冬的现状时,仍不忘向牧民打听草原石人的下落。“在那就有。”顺着柯尔克孜族牧民恰加拜·托合达森指的方向望去,黄江勇等人看到一尊石人伫立在不远处的冰雪中。至此,特克...
近日,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南京城市记录者方青松反映称,11月20日,他前往江宁上坊街道泥塘湖西村探访古迹,却发现市级文物“泥塘失考墓”石刻周边成了“开心农场”。“这真叫原生态保护。”方青松的话里透着无奈。记者昨天现场探访发现,这处市级文保单位的确处于近乎荒废的状态。 记者探访 古墓上的石马、文臣成“菜地守护者” 很多人业余爱好用镜头记录城市化浪潮下残留的文史遗迹、文化...
李大爷挖出的“石人” 20日,南召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到该县崔庄乡长龙岗村后庄组,把捐献证书和2000元奖金交到77岁的农民李应和手中,以褒奖他把一尊明代大理石“石人”雕像交给国家的行为。 据李应和老人介绍,今年6月13日,他在当地一个叫作“龙头”的小山坡刨荒地时,刨着刨着,感觉刨到一块大石头,于是他就拿来一把铁锨把“石头”周围的虚土慢慢铲走,随着“石头”周围的土一点一点减少,露出了一...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