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为配合炎汝高速公路建设,2012年7月20日至25日,炎陵县文物局派出专业人员,在炎汝高速三河镇1+558段6号附道的虎形山上,抢救性发掘一座古墓葬。通过发掘得知,该墓是一座东汉时期带凸形砖室墓,墓向70度。墓分前后室,不砌隔墙,墓室底部积有40厘米淤泥。墓壁砌砖的纹饰均朝室内,前室已遭施工机械挖毁,仅后室部分保存,后室长为4米,宽为2.8米,墓壁用长方形砖上、下单层纵放平铺错缝叠砌,靠前室楔形砖...
7月1日,炎陵县启动炎帝陵国家重点文物保护修缮工程,对整个陵区进行全面修缮,预计整个工期约两百天左右。 炎帝陵是中华民族始祖炎帝神农氏的安寝圣地,1959年被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炎帝陵进行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次修复工程,受当时技术力量不足和建筑材料等各方面因素影响,加上陵区特殊气候影响,导致现在墓冢、陵殿等重点文物本体...
10月23日,毛泽东、朱德第一次会面旧址万寿宫陈列布展工作会议在炎陵县政府会议室召开。 万寿宫始建于清末,系江南商人集资兴建的集会经商场所,坐西朝东,砖木结构,分前中后三进:戏台、中厅、后厅,总建筑面积达624㎡。1928年4月,毛泽东、朱德在这里举行首次晤面,随后创建了红四军,井冈山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2013年6月启动修复工程,2014年8月份竣工。此次陈展的内容分为万寿宫历史沿革、伟大的会...
近日,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的专家对炎陵县馆藏红军标语进行鉴定定级,其中“中国共产党十大政纲”等两条红军标语被认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在开展可移动文物普查的过程中,该县通过前期清库整理,共遴选出需要鉴定等级的红军标语93件。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的专家通过实地查看、听取讲解、集体讨论等方式,对这些标语分别进行了鉴定定级,并对馆藏文物的类别划分、规范定名进行指导。 经鉴定,炎陵县新增国家一级文物2...
<?XML:NAMESPACE PREFIX = ST1 />九月十日上午十时,中华世纪坛一楼中心展厅精品荟萃、气氛热烈, 由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文化月刊主办,湖南省株洲市委宣传部、湖南炎陵县委宣传部、湖南炎陵县旅游局、北京意门美术馆、天雨斋艺术工作室协办,炎陵水连山投资置业有限公司、湖南涌源投资置业有限公司承办的湘炎灵韵——陈越胜炎陵山水画展如期开幕。 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刘...
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砚文化专业委员会、文化部中国文化传媒集团、文化月刊主办,湖南省株洲市委宣传部、湖南炎陵县委宣传部、湖南炎陵县旅游局、北京意门美术馆、天雨斋艺术工作室协办,炎陵水连山投资置业有限公司、湖南涌源投资置业有限公司承办的湘炎灵韵——陈越胜炎陵山水画展将于九月十日上午在中华世纪坛举行开幕仪式。 陈越胜,中国炎帝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当代著名山水家、钢笔画家。多次参加...
株洲网讯(株洲日报 见习记者 邹怡敏 通讯员 罗颖 彭新平 朱清华)近日,炎陵县下村乡村民自发集资18万元修缮的朱氏宗祠圆满完工,宗祠墙壁上的红军标语也因此得到了更好的保护。 朱氏宗祠坐落于下村乡鹫峰村,始建于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该祠堂为单体建筑,上下两厅结构,中间置天井,八根大柱支撑,建筑面积达200余平方米,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据悉,该祠堂最近一次大修是在200多年前。由于年...
圈内为50岁的苦楝树。 彭绍兴 摄 近日,炎陵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工作人员在该县湘山公园发现一棵高大茂盛的椤木石楠上长了一株苦楝树,形成 “同心树”景观,引来众多游客纷纷驻足围观,啧啧称奇。 这棵椤木石楠高约13米,直径近1米,树龄200年以上,枝繁叶茂,巨大的树冠犹如一把绿伞。苦楝树是在椤木石楠下部2米高处开始生长,在4米高处开始分叉,形成两枝。炎陵县野生动植物保护站工...
图为木质古代“中国结”与现代“中国结”无差别,雕刻精细,保存完好,为房屋装饰之用。 发现木质“中国结”的清代古祠堂外貌。 “这么古老的房子里,能看到"中国结"图案,有点神奇!”29日,湖南省炎陵县东风乡文化干部开展文物普查时,在该乡西草坪村勇民组太堂屋场的一古民居里,发现了一木制“中...
昨日,炎陵县又公布了2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包括新发现的5处商周时期的古遗址、1处新石器时代的古遗址。 该县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08年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开展以来,炎陵县共普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点261处,其中新发现169处。为珍惜、巩固普查成果,炎陵县政府将27处不可移动文物,公布为炎陵县第二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其中,有10处古遗址、9处古建筑、1处石刻以及7处近现代纪念建筑及重要史迹...
近日,炎陵县文物工作者发现并认定位于该县东风乡的一座古祠堂――张氏祠堂已有600多年历史。昨日,该县文物局局长钟定军表示,将按程序申报将古祠堂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予以保护。 张氏祠堂位于炎陵东风乡西草坪村鹏塘组,据记载,张氏祠堂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在清朝乾隆年间(1775年)曾进行过一次修缮,目前保存完好,有专人驻守。祠堂从外面看上去为典型的江南民居风格,正门上方悬挂一块巨大的匾额,...
图为张氏祠堂 近日,湖湘文化志愿者在炎陵发现了一个有600多年历史的古祠堂——张氏祠堂。目前,炎陵县文物局已将此古祠堂情况上报给市文物局。 张氏祠堂位于炎陵县东风乡西草坪村鹏塘组,据记载,张氏祠堂始建于明洪武元年(1368年),该祠堂在清朝乾隆年间(1775年)曾进行过一次修缮,目前保存完好,有专人驻守。 祠堂从外面看上去为典型的江南民居风格,正门上方悬挂一块巨大的匾额,书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