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日前从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获悉,全国古籍重点收藏单位——罗布林卡古籍文献普查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截至目前,普查鉴定国家一级文物57函、二级文物132函、三级文物214函。 罗布林卡始建于18世纪中叶,是西藏著名的古建园林,1988年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罗布林卡作为布达拉宫扩展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此次古籍文献普查工作由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
记者从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获悉,西藏已完成普查的古籍数量约13700函,七地市的古籍普查工作基本完成。 西藏古籍普查工作于2009年正式启动,统计各类古籍收藏单位1160家,其中布达拉宫、罗布林卡、西藏博物馆、西藏档案馆入选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截至目前,包括拉萨、阿里、昌都在内的七地市古籍普查工作已基本完成,进入查漏补缺阶段。 古籍普查的同时,西藏还开展了古籍的数字化保护、破损古籍...
志愿者在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进行古籍普查。资料图片 志愿者在西藏进行古籍普查。资料图片 雪山,草地,夏鲁寺,白居寺,帕拉庄园……几个月前,中央民族大学、西藏大学的10名学生来到西藏日喀则。他们无暇欣赏周遭的美景,而是一头扎进庙宇、庄园的书房。作为中华古籍普查文化志愿者,他们要仔细查看那里典藏多年、少人问津的古籍,并一一登记。经过层层审核、汇总,他们整理的这些数据将成为...
西城区恭俭胡同南口有一处围挡,那里面是一处叫座西板桥的古桥遗迹,这座古桥和一段29米的内金水河河道已破土重现,并将原址保护,考古报告显示,推测至少明代起桥与河就已存在。今年起,本市启动中轴线文物考古普查,类似西板桥这种已沉寂多年的中轴线遗迹有望重现。 西板桥其实是拱桥 北海东门外,公交车站站名是西板桥。但桥在哪儿?一直说不清。 去年8月上旬,西城区什刹海街道拆违时,恭俭胡同南口,...
北京市首次明确各级政府要依法履行文物保护的主体责任。昨日,北京市推进落实加强文物工作实施意见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总结会召开,副市长王宁出席会议。 会议首先解读了《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文物工作的实施意见》。北京市文物局介绍,该《意见》分七部分,共28条,阐述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全市文物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总体要求,部署了的实施路径和具体举措。 《意见》明确,要坚持“...
5月30日上午,北京市推进落实加强文物工作实施意见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总结会召开。千龙网图 历时5年的北京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胜利落幕,北京拥有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326家,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量501万件/套、1161万件,其中珍贵文物数109万件/套。新发现、新认定文物藏品数160万件/套。普查工作的数据采集数、平台登录数、珍贵文物数、新认定文物藏品数均位列全国第...
5月4日,山东省滨州市革命遗址遗迹普查动员工作会议召开。这是滨州市首次启动革命遗址遗迹普查,将持续至今年底。 本次普查的范围是滨州辖区内地上、地下、水下的各种与新民主主义革命有关的遗址遗迹和纪念设施。普查内容包括革命遗址遗迹的名称、位置、地理坐标、年代、类别、数量和特征等;革命遗址遗迹本体的保存情况和损毁原因;革命遗址遗迹周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现状及所有权属和使用管理情况等信息。普查将...
近日,由安徽省文物局主办,安徽博物院、安徽名人馆承办的“寻珍数典薪火相传——安徽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在安徽名人馆展出,将持续到4月22日结束,共展出文物390余件。 为真正实现“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安徽省文物局精心策划举办了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本展览从百万件文物中遴选出390余件展品,分为“硕果累累、普查历程、保护与利用...
由省文物局主办,安徽博物院、安徽名人馆承办的“寻珍数典 薪火相传――安徽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日前在安徽名人馆开展。 2012年至2016年,国务院统一部署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我省成立省、市、县普查机构78个,摸底排查国有单位47000余家,登录文物藏品 303994件 (套),实际文物数量1158334件,其中一级文物 2221件(套),二级文物5152件(套)...
近日,“寻珍数典薪火相传——安徽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在安徽名人馆开展,这标志着我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完成并进入成果转化和利用阶段。本次展出由安徽省文物局主办,安徽博物院、安徽名人馆承办。 据介绍,2012年至2016年,国务院统一部署开展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我省成立了78个省、市、县普查机构,培养业务骨干2015名,摸底排查国有单位47000余家,登录文物藏品...
文物是国家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文物普查是国情国力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安全的重要措施,是我国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基础工作。开展文物普查,全面掌握不可移动文物的基本情况及其生存状态,将为准确判断文物保护形势……
近日,山东济南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了济南市第一次历史建筑普查名单,366处历史建筑入选。 据了解,普查启动于2016年3月。在《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提出的238处“建议历史建筑”和24处优秀工业遗存基础上,普查人员在济南全市范围内开展地毯式踏勘与遴选,并逐一登记摸清“家底”。调查包括建筑物的地址、用途、结构、建造年代、类型、风格、损坏情况、历史原貌保存情况、人文历史背景等,对普查基...
日前,由甘肃省文物局主办、甘肃省博物馆承办的“陇右丝路 寻珍录典——甘肃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在甘肃省博物馆开幕。 本次展览分为“全面部署”“开展工作”“丰硕成果”3个单元,展出了汉彩绘木独角兽、北周彩绘石佛头像、北宋铭文方砖、宋绞胎瓷盘、宋耀州窑青釉刻花瓷香炉等珍贵文物,详细总结了甘肃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的工作情况,系统梳理和汇总了该省可移动文物资源,将甘肃悠久的历史、厚重的...
1月16日,由甘肃省文物局主办、甘肃省博物馆承办的“陇右丝路 寻珍录典——甘肃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在甘肃省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从全面部署、开展工作、丰硕成果三个单元,详细总结了甘肃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系统梳理和汇总了甘肃可移动文物资源,对甘肃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进行了充分展示。 2012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开展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全面启动全国第一次...
1月18日,记者从省博物馆获悉,由甘肃省文物局主办、甘肃省博物馆承办的“陇右丝路寻珍录典——甘肃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成果展”在甘肃省博物馆开展。 本次展览分为全面部署、开展工作、丰硕成果三个单元,展出了诸如祖鹿头骨化石、鸷鸟形金饰片、汉彩绘木独角兽、北周彩绘石佛头像等珍贵文物。本次展览详细总结了全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系统梳理和汇总了全省可移动文物资源,将甘肃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