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清代嘉庆年间专门称量盐巴的铁权,系国家三级文物。记者 杨晨 摄 你见过明朝官员的墓碑吗?清代盐运的度量衡工具又长啥样?在本次可移动文物普查中,九龙坡区文管所就找到了这样几件珍贵的宝贝。近日,记者前往该文管所库房,为您独家揭开这些文物的神秘面纱。 墓碑上惊现“螭”,表明墓主身份显赫 碑高160厘米、宽65厘米、厚8厘米,碑额还有阴刻小篆:“赠资政大夫礼部尚书刘公墓表……”字样——这...
近日,铜陵市博物馆顺利完成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的审核上报工作。 自今年六月底全省可移动文物审核专家组来铜进行文物数据录入最后审查以来,铜陵市博物馆针对在审查中发现的问题,依据审核要求,每件文物的14项基本指标项、11类附录信息以及大量的照片影像资料等信息逐条认真录入、检查,反复核对,加班加点,顺利完成三千余件文物的数据信息录入,成为我省第一批上报国家文物局信息中心的八个地市之一。...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在文化遗产领域开展的国情国力调查,是一项旨在全面掌握我国文物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建设文化遗产强国的国家工程。通过这次普查,可以发现可移动文物保护和利用方面尚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首先是文物保护资金投入存在问题。以昆明市博物馆为例,目前该馆有可移动文物两万余件,但文物保护资金主要投向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和省级以上国有博物馆,市级博物馆基本得不到财政资金的投入。...
2012年10月8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决定从2012年10月到2016年12月,对我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全部国有单位收藏保管的文物进行全面普查登记。目前该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进行之中,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当前正在进行普查的验收汇总,主要是对普查资料的整理、汇总及最后的审核。此次普查是我国首次对全国可移动文物开展的普查,重要性不言而喻。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概念、范...
8月17日,重庆市普查办在重庆自然博物馆组织召开了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市级审核专家抽审会。至此,全市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市级终审任务全面完成。全市离线审核普查数据 459166件/套(实际数量1468284件),数据差错率控制在0.5%以内。 重庆市普查办高度重视可移动文物普查市级审核工作,主要领导亲自抓,提前谋划,深入一线,靠前指挥;市普查办积极协调,加强督导,狠抓落实;各直属单位和...
2012年10月8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通知》,决定从2012年10月到2016年12月,对我国境内(不含港澳台地区)全部国有单位收藏保管的文物进行全面普查登记。目前该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当前正在进行普查的验收汇总,主要是对普查资料的整理、汇总及最后的审核。此次普查是我国首次对全国可移动文物开展的普查,重要性不言而喻。可移动文物普查的概念、...
山东青岛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著名的滨海旅游胜地,有着丰富的遗产资源、丰厚的人文积淀。2012年,青岛市被国家文物局确定为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试点城市,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普查工作积累了经验。在正式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中,青岛秉承试点工作精神,继续开拓奋进。 全城动员寻觅城市瑰宝 截至目前,青岛全市共有95处收藏单位纳入普查范围,位居全省第一,共采集登录文物藏品近...
前日,河源市文物考古普查人员在该市紫金县黄塘镇铁嶂村营盘村小组进行野外考察时,意外发现了该村的守备营盘遗址内,山中密林深藏有两座明末清初的古炮楼,两座古炮楼内的木楼构件已损毁垮塌,但炮楼内四周的石墙至今保存完好,里面的枪眼炮眼密布,坚不可摧。 前日上午,河源市博物馆原馆长黄东率队前往紫金县黄塘镇最边远、偏僻的小山村——铁嶂村营盘村进行野外考察,意外在铁嶂村的深山密林中发现了两座明末清初的...
近日,周口市博物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以下简称“一普”)数据通过省文物局数据审核专家组审核验收。周口市博物馆馆藏文物7000余件,其中珍贵文物1936件(套)。可移动文物普查以来,该馆参与普查的工作人员,牺牲了不少节假日,加班加点开足马力工作,在省、市普查办的悉心指导下,在今年初将文物数据登录完成,之后转入审核阶段,经多次开展自我审核,校勘修正,7月底顺利通过审核验收,一、二、三级文物数据审...
据《劳动报》报道,记者昨天从嘉定区独家获悉,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嘉定区普查办在古猗园内,发现汉代铜鼓、战国时期佩剑等重要文物。专家考证后发现,这两件文物可能为嘉定籍清代名臣李锡秦所有。尽管相关史实还有待进一步补充,但两件文物精湛的工艺和保存之完整,让所有人赞叹不已。 清代名臣平叛时获得铜鼓 据嘉定区博物馆原文保部主任金蓉介绍,这面铜鼓直径50厘米,高30厘米,重25千...
为落实2016年度全省普查办主任会议精神,2016年7月7日至7月8日,省文物局数据审核专家组审核濮阳市博物馆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以下简称“一普”)数据。濮阳市博物馆上报的4775件(套)普查数据全部通过审核。省文物局对濮阳市博物馆“一普”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濮阳市博物馆“一普”数据高分通过审核验收并被评定为优秀。为濮阳市博物馆做好“一普”工作下一步的数据核对、更正、工作报告和国家审核打下了...
正在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是我国文化遗产领域摸清家底的一项重大举措,将于2016年底完成普查登记工作。届时,各级各类博物馆将呈现以名称、年代、保存状态、来源等14 项信息为主的可移动文物数据库,这将是一套较完备的馆藏文物数字化成果。在圆满完成此次普查任务的同时,如何将这些数字化成果充分挖掘、有效利用,使之最大限度地服务科研、惠及百姓,是博物馆应该思考的问题。 近期,习近平总书记在...
记者从近日在我省召开的“全国美术馆藏品普查黑龙江省级验收试点工作会”上获悉,截止到2016年7月1日,黑龙江省内的五家国有美术馆已全部完成各自美术馆的藏品普查上报工作,上报藏品总计7484件(套)。 据介绍,在普查工作中,黑龙江省美术馆积极推进藏品普查工作的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完成从建馆以来(1962年至2013年12月31日)的所有馆藏作品的采集、审核和上报等工作,需采集上报数量6300...
“中华古籍保护志愿服务宣传推广活动·广东行”启动黄卓贤摄 7月20日,2016年“中华古籍保护志愿服务宣传推广活动·广东行”启动仪式,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举行。来自中山大学、河北大学等高校的39名大学生志愿者,将分赴广东多个图书馆着手进行古籍整理、编目,以及古籍数字化、宣传保护等。 中国拥有卷帙浩繁的文献典籍,并以此承载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2016年,古籍保护计划被纳入“十三五”规划...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