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唐高祖李渊重孙李道坚墓中发现内容丰富、题材独特的壁画,其中的山水屏风壁画为目前发现的唐代纪年墓中最早的山水屏风壁画。 据介绍,李道坚墓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富平县西南,属于献陵陪葬墓,曾多次被盗。1994年富平县文物部门曾对该墓进行了初步调查,将该墓命名为富平朱家道村壁画唐墓,并发表了相关资料,之后被研究唐墓壁画的学者多次引用。由于该墓被盗严重,陕西省考古...
11月21日,记者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了解到,考古人员在对尼勒克县境内的一处墓葬群进行抢救性发掘时,发现经检测距今约4953—4937年的墓葬。 据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阮秋荣介绍,今年5月5日至7月28日,中国人民大学考古文博系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人员联合对墩麻扎至那拉提高速公路沿线的112座墓葬进行发掘,少量墓葬年代较早,涉及青铜时代早期,大部分墓葬为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墓葬被盗严...
宴享图 武俊华供图 18日从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获悉,经过一年的抢救性发掘,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汾西县郝家沟金元、明清时期墓葬区清理出172座墓葬,出土各类器物200余件。特别是编号为M1的墓葬,是一座金代纪年砖雕壁画墓,墓室有精美壁画。据介绍,该墓葬的发掘,为金墓断代研究提供了又一个准确年代标尺。 郝家沟墓葬区位于汾西县永安镇郝家沟村北山梁上。2015年7月,山西其亚铝业有限公司建设项目在...
哈巴河托干拜2号墓地的一座石棺哈巴河托干拜2号墓地的一座石棺 粗粝,大地以这般姿态延伸,从喀纳斯开往哈巴河县的旅游公路上,一片土丘在戈壁滩上起伏。7月下旬,阳光粘稠,带刺的野草织成了一张网,几乎铺满整个土丘,像是要阻挡着人们的脚步。 在土丘的最高处,一座花岗岩材质的草原石人伫立着,它长着一张桃心形脸庞,圆饼状眼睛,双弯勾形眉毛,留着胡须,戴着护颊和项圈,面向东方,沉默不语。 20...
“出土的丝织品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品质之高,纹饰之美,都是过去罕见的,堪称宋服之冠!” “800年保持如此好的骨骸,是长江以南所罕见的!” “朱漆大棺还能够这么光鲜铮亮如同新造,令人震惊!” 这是国家文物局丝织品保护基地、体质人类学研究基地、漆木器保护中心的权威专家学者,在清理考察黄岩赵伯澐墓葬出土文物时,所发出的感叹。 黄岩宋墓抢救性考古发掘以来,受到了国内相关文物保护机...
哈巴河托干拜2号墓地的一座石棺。 粗粝,大地以这般姿态延伸,从喀纳斯开往哈巴河县的旅游公路上,一片土丘在戈壁滩上起伏。7月下旬,阳光粘稠,带刺的野草织成了一张网,几乎铺满整个土丘,像是要阻挡着人们的脚步。 在土丘的最高处,一座花岗岩材质的草原石人伫立着,它长着一张桃心形脸庞,圆饼状眼睛,双弯勾形眉毛,留着胡须,戴着护颊和项圈,面向东方,沉默不语。 2013年,远处的牧...
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左一)在指导丝织品应急保护工作 实验室工作场景 吉林大学教授朱泓(左三)在指导体质人类学研究 中国最早的织物纽襻 “出土的丝织品数量之大,种类之多,品质之高,纹饰之美,都是过去罕见的,堪称宋服之冠!” “800年保持如此好的骨骸,是长江以南所罕见的!” “朱漆大棺还能够这么光鲜铮亮如同新造,令人震惊!” 这是...
哈巴河托干拜2号墓地的一座石棺。 天山网讯粗粝,大地以这般姿态延伸,从喀纳斯开往哈巴河县的旅游公路上,一片土丘在戈壁滩上起伏。7月下旬,阳光粘稠,带刺的野草织成了一张网,几乎铺满整个土丘,像是要阻挡着人们的脚步。 在土丘的最高处,一座花岗岩材质的草原石人伫立着,它长着一张桃心形脸庞,圆饼状眼睛,双弯勾形眉毛,留着胡须,戴着护颊和项圈,面向东方,沉默不语。 2013年,远处的牧民在...
近日,河北省邯郸市磁县的一幅宋代初期的墓葬壁画修复完成。磁县文物保护所创新使用“切割砖体”技法,历时1年半,成功提取还原了这幅反映北宋历史风貌的千年壁画,为研究古代墓葬壁画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该壁画是宋初大将韩令坤墓葬壁画,2014年初在磁县磁州镇西来村一处道路施工现场被发现。壁画位于古墓的甬道东壁,为出行图。修复后的壁画长约2.1米,宽约1.8米。画中有7个人物,均戴官帽、腰带、手...
记者4月30日从陕西考古研究院获悉,自2008年7月开始,该院对位于西安市长安区韦曲镇皇子坡村北的45座古墓进行考古发掘以来,收获颇丰,其中编号为08烟草M42和M43的两座元代中后期的墓葬,相距不足6米,形制保存完整,出土器物较丰富。特别是M42出土有墓志,有明确纪年,系元代医学教授(类似于现在的医学院院长)武敬的墓葬。它的出土,为研究西安地区元代墓葬分期和关中地区儒士群体的境况提供了重要的考古...
3月2日,缙云县博物馆集中对壶镇镇陇东村田畈自然村的小栋梁山上发现西晋纪年墓墓砖逐一进行拓片整理归档。 此次拓片制作的墓砖分为铭文砖、纹饰砖和楔形砖三种。砖的规格:长39厘米,宽16厘米,厚度为5.5厘米,其中楔形砖长度20厘米,厚度分别为5.5厘米、4厘米。墓砖都刻有精美的纹饰,有钱币纹、席纹等 ,更重要的是砖上的铭文,有“大康七年”等多种铭文。 对这些墓砖的拓片整理归档,为研究西晋的墓葬风...
第一处,江苏省南京市中央门外明洪武四年(1371)汪兴祖墓出土的外青花龙纹内青花菊花纹印花龙纹高足碗,1970年出土,江苏省南京市博物馆收藏。高足碗高11、口径12.9、足径4厘米。它虽然出土于明代洪武四年墓葬,但是其造型和纹样具有元青花的典型特征——胎质坚致,胎体比较轻薄。撇口,弧腹,竹节形高圈足。白釉泛青,肥腴,青花发色微微泛青灰色,外壁绘云龙纹,小头细颈,斜方格纹龙鳞,三爪,内壁口沿绘卷草纹...
7月6日,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公布临汾西赵遗址考古发掘重大成果,新发现遗迹62处,其中灰坑12个,墓葬40座。遗迹和遗物的年代包括了夏、东周、汉、唐、元、明、清等多个时代。特别是在新发现的12座唐代墓葬中,出土的玻璃器与以篆书题写“大唐晋州洪洞县何君墓志铭”等,是山西首次发现有唐代纪年的墓葬。 西赵遗址位于临汾市尧都区西赵村西100米处,地处汾河东岸二级台地上,总面积约60万平方米。山西省...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