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怀宁县孙家城遗址保护规划编制立项日前通过了国家文物局的审批。这次保护规划编制将根据每年的项目规划任务,由国家拨付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孙家城遗址的考古发掘、遗址保护和环境整理。 通过审批前,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通过两次对城址进行发掘,发现孙家城遗址是皖西南地区,目前已知面积最大、保存最好的一处遗址,也是目前长江下游地区除良渚古城外仅有的另一个新石器时代的遗址。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红胎陶豆
玉璜
鬶
制作十分精美的玉璜也令专家迷惑不解 陶人正面像 发现 孙家城在很早以前,就经常有一些陶片残石器露出地表,村民们在劳作时一不留神就可能挖出一些怪异的东西,因此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国家进行文物大普查时就引起有关方面的注意,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经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的实地调查,初步认定为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包括遗址和土城,遗址东西南三面用黄土堆砌,一面临大沙河,形成土城,城的面积除去已被...
3月13日上午,从北京传来喜讯,怀宁县孙家城遗址入围“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初评评审会,由中国考古学会与中国文物报社共同组织在京召开,秉承“公平、公正”的原则,充分考虑参评项目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以及对学术研究可能产生的影响和贡献,突出“新”...
记者近日从安徽省考古研究所获悉,经过五年多的考察发掘,安徽怀宁孙家城城址的年代被确认为新石器时期,专家推断孙家城文化隐藏着薛家岗文化的“来龙去脉”。 发掘发现,城址内不同时期文化层层叠压,而位于墙体北坡最早期文化层的出现使安徽省考古学家和长江流域城址专家们最终确定城址距今已有6000年。 安徽省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朔知认为,孙家城城址是继杭州良渚城址之后,长江下游第二座被发...
怀宁孙家城遗址发掘研究又有重大发现,原本被认为是先秦时期的古城墙,经过考古专家的一致认定,确定其是新石器时代的古城址,距今约有4500年历史。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朔知介绍说,此次发掘出土了200余件鼎、豆、斛、杯、釜等陶器以及锛等石器,至少涵盖了距今6000年前到4000年前的三个历史时期,其中包括备受世人瞩目的薛家岗文化时期。 与此同时,孙家城遗址还出土了一批小型陶器,其形似人、猪及一种...
损坏的陶器被整齐排放在文化层,小型陶器类似老鼠。安徽怀宁孙家城遗址发掘工作7日全部结束,考古人员称,该遗址中存在许多独特现象,尤其是一些出土器物非常少见,其摆放方式更是“前所未见”。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朔知告诉记者,迄今为止,孙家城遗址已经发掘出土了200余件鼎、豆、斛、杯、釜等陶器以及锛等石器,至少涵盖了距今4000年前到6000年前的三个历史时期,其中包括备受世...
经过近两个月持续性的试发掘,日前,位于怀宁县马庙镇栗岗村境内的这个皖西南地区最大的遗址之一——孙家城遗址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考古人员发现,当地盛传多年和曹操有关的城墙是先秦时期的古城遗址,另外在遗址发掘的过程中,发现了既和薛家岗文化有联系,又和薛家岗文化有区别的早于薛家岗文化的先期文化。考古人员推测,这种早期文化很可能是薛家岗文化的来源之一。 先秦古城墙主要功能可能是防水 12月13日,记...
位于怀宁县马庙镇栗岗村境内的孙家城遗址,由于难解的身世之谜而一直备受人们关注。昨日上午,笔者从怀宁县文物管理所了解到,该县已邀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对古城进行尝试性发掘,不久有望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孙家城遗址位于怀宁县的最北端,在两大主古河道之一的大沙河南岸,与桐城市仅一河之隔。整个遗址东西长约750米,南北宽约430米,东端宽于北端,近似长圆形,东西南三面用黄土堆砌,一面临大沙河,河面宽100...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