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日前对外发布重大考古成果,陕西省渭南市澄城县刘家洼遗址发现周代诸侯大墓,可确定该遗址为芮国后期都城遗址。至此,芮国这个在历史上扑朔迷离的诸侯国的最后政治中心,经刘家洼遗址发掘得以确认,填补了芮国后期历史的空白。 据了解,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刘家洼考古队在这里进行了两年的勘探与发掘,在遗址东区中部位置,发现了一个面积10余万平方米的城址。考古队在城址内采集到了陶鬲、盆、罐、豆、三足...
2018年12月30日消息,一座2000年前的洛阳西汉大墓,实行了整体“打包”搬迁。从闹市区的工地,经过一个小时“龟速”行驶,到达洛阳文物考古研究院关林仓库,以待后续考古研究。 此次大墓搬迁准备历时近2个月,耗资达百万元。据悉,进行完考古研究后,这处墓葬有望进行复原,面向公众展示。 由于墓葬众多,历史上盗墓频发,一直以来有着“洛阳大墓,十墓九空”的说法。然而此次...
81岁的胡如英和妻子刘美琴,一辈子没有走出过汤溪镇,没有离开过那座墓一步。 墓,背靠金华很有名的九峰山。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嘉励和考古队在九峰山下发掘九峰禅院遗址,考察周边遗迹时,经过了这座墓。 山紧紧环抱着它,山坡挤压得非常厉害,如果不是守墓人用几根粗壮的竹竿顶住了墓体,墓早就倒了。 墓碑上的字也渐渐风化——凑近,拨开碑上漫过的几根绿草,手指抵着,才能艰难辨认:...
考古人员10月初在洛阳发现一座西汉空心砖券大墓,年代初步判定为西汉中晚期。该墓出土的一件青铜壶里有大量液体,考古人员推测液体可能是西汉时期的美酒。 据介绍,该墓型制较为特殊,由墓道、主墓室、侧室、廊道、耳室、坠室6部分组成。工作人员已经清理出墓主人骨架一具,葬具为双棺,棺内陪葬有大量玉器。主墓室内发现大雁铜灯、铜镜、耳杯等随葬品,在北侧一耳室里发现了彩绘陶壶、铜盘、铜壶、铜炉、铜钵、铜盆等随...
上月初,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龙游县博物馆为配合杭(杭州)—长(长沙)高铁客运专线工程建设,对龙游段詹家镇夏金村方家山六朝古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方家山(西侧称青皮殿山)六朝墓群于2008年第三次文物普查时登录,这次工程施工时被揭露出并列相距约20米左右共4座大墓,结构相同,朝向皆向北,判断为一家族墓葬区。由于历代多次盗掘及上世纪6、70年代农民挖墓砖成风,致其中三座墓葬毁坏严重,仅存...
图为M7墓道东壁葬车轮痕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摄 M7墓道与墓室局部陕西省考古研究院摄 中新网西安12月24日电(记者 冽玮)陕西省考古研究院24日披露,该院于2011年11月至2012月12月,在陕西周原遗址姚家墓地及其周邻区域开展大规模考古钻探、调查与发掘,共钻探发现西周时期墓葬和车马坑130座,其中包括2座带一条墓道的诸侯级大墓。同时,部分墓葬中出土的原始瓷簋、觚,在中国属首次发现。 ...
曾与中原王朝有过多次交集的匈奴民族,他们的贵族墓葬是何形态?有哪些独特之处?在中蒙两国考古队员近年来的联合考古发掘中,这些谜团正在一步步解开。7月9日,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组成的赴蒙古国考古队发布了蒙古国后杭爱省高勒毛都2号墓地M189的主墓葬最新一期考古简报,让我们先睹为快。 104座贵族墓葬,现场密集分布 2018年6月2日,2018年度中蒙联合考古工作正式启...
3000多年前,位于商周边陲的宁夏彭阳县新集乡路网纵横,铸铜作坊、制陶作坊中烟火冲天,匠人挥汗如雨,满载货物的客商从远方归来……华夏文明与戎狄文明在这里交汇融通。 今年4月,宁夏彭阳姚河塬商周遗址的发现,让封存了3000多年的热闹景象再次呈现于世人面前,其中西周早期诸侯级别墓葬的发现使墓主人的“生活圈”逐渐浮出水面。 记者在现场看到,整个墓葬口小底大,呈甲字形,墓道通长20米,墓室中棺...
12月1日在彭阳县商周遗址发掘现场拍摄的马坑。新华社发 新华社电 记者从1日召开的宁夏彭阳县新集乡姚河塬商周遗址专家论证会上获悉,考古人员今年在彭阳县红河流域开展区域系统考古调查过程中发现了姚河塬商周遗址。从遗址规模、墓葬等级、铸铜作坊看,专家推断遗址发掘的大墓系诸侯级别。 姚河塬商周遗址考古队队长马强说,遗址面积62万平方米,经考古钻探发现有墓葬、马坑、车马坑、祭祀遗址、铸铜...
图为考古现场和出土的文物。边东冬摄/光明图片 12月1日,彭阳姚河塬商周遗址专家论证会在宁夏彭阳县召开,来自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单位的多名商周考古专家参加会议。专家认为,姚河塬遗址是近年来商周考古的重大发现之一,对研究先周文化的起源和形成、西周王朝建立后对西部边缘地区的控制管理模式,认识商周时期的西北边陲文化面貌、社会变迁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在宁夏彭阳姚河塬遗址还发现了诸侯级大墓...
1923年8月25日,河南省新郑县(今新郑市)县城南街农民李锐在其菜园中雇工凿井时,偶然挖到一座古墓。经军政当局组织挖掘,并追缴被藏匿及售出的文物,共出土器物700余件。其中,青铜器达百余件,是中国开始科学考古以前发现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春秋铜器群。该墓出土大牢九鼎和大牢七鼎各一套,并有八簋、编钟等,学界普遍认为墓主为某代郑国国君。仅两件器物铸有铭文:最大的一鼎有铭文约44字,然因锈蚀太甚、字多漫...
4月18日,埃及文物部在古城卢克索宣布,考古人员在尼罗河西岸发现一座贵族大墓,已出土至少8具木乃伊和上千件珍贵文物。 目前,在大墓中已发掘出众多“沙伯提”人物雕像和其他珍贵陪葬品。“沙伯提”在古埃及语中意为“应答者”,古埃及人相信,它们能够帮助墓主人在来生完成神祇交付的各项任务。 负责此次发掘的考古队领队穆斯塔法·瓦齐里对新华社记者说,这座大墓位于帝王谷附近的德拉·阿布尔·纳贾高级贵族...
为配合基建,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日前对河南省偃师市城关镇潘屯村南的3座东汉大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银缕和玉衣片。 3座墓葬带有封土,规模较大,形制均为长斜坡墓道明券砖石混筑多室墓,墓道朝东。北面两座为三室墓,由墓道、前室、耳室、甬道、中室、侧室、后室组成。由于盗扰严重,仅出土少量陶器、铁器、铜器和玉石器。 3座墓葬内均发现数量不等的方形穿孔玉衣片,其中编号为M26的墓葬还发现了银缕。专...
22日,河南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举行2016年度考古工作汇报会,盘点了去年我市发掘的一批重大考古项目,公布了最新研究成果,对优秀项目进行了表彰。来自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等单位的专家受邀参与了此次汇报会。 记者从会上了解到,最新证据显示,位于伊滨区的曹魏大墓有可能是一座合葬墓。 位于洛阳市伊滨区万安山脚下的曹魏大墓,从发现以来一直备受关注。前不久,它还入选中国社科院评...
堪称中国考古学界年度盛事的中国社科院“2016中国考古新发现”10日在京揭晓,国内“六大”加上首设的“国外考古新发现”,总共七大新发现成为刚刚过去的这个中国“考古大年”的典型代表。从黔中万年前后的史前洞穴,到洛阳“不封不树”的曹魏大墓,时间跨越逾8000年。 1万年前后“贵州人”的多彩生活 名称:贵州贵安新区牛坡洞遗址 坐标:贵州省贵安新区马场镇平寨村 时代...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