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记者24日采访四川大学考古系副教授原海兵时了解到,经过对青白江双元村墓地154号墓葬生物考古遗存的整理研究,初步可以判断出该墓葬主人为成年女性,年龄在35岁至40岁左右。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大弯镇双元村7组的双元村墓地共发现春秋战国时期的古墓葬260余座,为目前四川地区发现数量最多、揭露面积最大的一处春秋战国墓葬群。而154号墓葬是整个墓地葬具保存最完整、最大的一座船棺墓葬,并且在...
宝鸡郭家崖村发掘一处聚落型秦汉墓地。在发掘41座古墓葬的同时发现了居住遗址,此外还发现了戎式鬲、“摇钱树”等不属于秦人文化习俗的东西。 2017年11月至2018年3月,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和宝鸡市考古研究所联合组队,对郭家崖遗址北区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计发掘古墓葬41座,其中战国时期秦墓葬37座,汉代以后墓葬4座。 同时确认,该墓地外侧尚未发掘区域为一处面积较大的居址所在。图为“摇钱树”...
“发现古墓了。”今日,德阳市民爆料,在绵竹市板桥镇施工过程中发现一座古墓。经文物部门初步鉴定,应该是一座宋代卷拱青砖墓。 据了解,古墓是昨日上午被发现的,地点位于板桥镇兴隆村3组一处天然气管道施工工地。 “铺设天然气管道,结果就挖到了墓砖。”当时在现场的一位施工人员介绍,上午在施工中,一铲子下去居然挖出了半块砖,怀疑是挖到了古墓,他们立即通知了派出所。随后,当地文物部门也赶到现场查看。...
2月14日至3月28日,市文物考古管理所在配合周口港口物流园区的文物勘探中发现两座大型古墓葬,通过出土的文物和墓室结构,判断为晋代墓葬。 两座古墓葬为南北向砖室墓,均遭到严重破坏。尽管如此,还是出土了40多件文物,有绿釉红陶灶、绿釉红陶磨、釉陶器盖、灰陶瓮、铜钱、铜带钩、板瓦、陶楼、釉陶甑、绿釉红陶狗、灰陶盆、釉陶圈、釉陶磨、陶灯、陶俑等,其中一些较为珍贵,绿釉红陶狗、绿釉红陶磨是它们的代表...
资料图 图文无关 记者日前从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湖南常德市穿紫河北岸一处工地发掘出多座明代墓葬。其中一座墓主人是明代荣王府承奉司承奉正周胜,出土的墓志铭记载了这名王府的高级宦官从幼时入宫到获赐飞鱼二品服的传奇人生。 湖南省文物考古所所长郭伟民等专家表示,这个发现极大地深化了对明代藩王府官制的认识,也丰富了“飞鱼服”使用和敕赐范围的研究资料,是当地方志史料的有益补充。 ...
北宋钱币 武士俑 图由文物部门提供 近日,成华区二仙桥公园的施工正在紧锣密鼓进行,一块深灰色砖头的出土,让施工人员赶紧停下了挖掘机,并拨打了成华区文化广电新闻旅游体育局电话。 随后,成华区文化广电新闻旅游体育局联合成都市文物考古队对现场进行发掘,一座宋代砖室墓渐渐露出泥土,墓门口,一尊高达0.8米的武士俑镇守墓门,墓室内散落的二十多枚钱币依然保存完好,从上面可以清晰辨认出...
巫山县大水田遗址 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圆形的土坑墓内,墓主人蜷身而卧,他身下的土层中,与众不同地呈现出了被火焚烧过的痕迹,清晰可见。昨天,来自市文化遗产研究院的消息,首座拥有火烧痕迹的大溪文化墓葬,在我市巫山县大水田遗址出土。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墓主人死后尸体被焚烧?除了常见的陶制随葬品外,这个遗址里还出土了哪些随葬品?巫山县大水田遗址考古现场负责人代玉彪一一揭开谜底。 ...
本报昨日报道的新洲旧街道观河古墓,发掘出瓷器碟子、陶罐等器物,还有两面青铜镜和200多枚铜钱,专家初步认定墓主人为宋代女性,身份高贵。 昨日清晨,新洲区文物管理所5名考古人员,来到道观河古墓现场进行抢救性发掘,挖掘机先在墓周围筑起小围堰,再将围堰中的水抽出,随即人工刨开了覆盖在石板上的一尺多厚的淤泥,河床底古墓的轮廓渐渐清晰起来,古墓呈长方形,长有3米多,宽约1.5米,顶部覆盖着7块石板...
自5月2日黄岩区屿头乡前礁村发现南宋赵伯澐墓后,墓中文物发掘、研究进展广受关注,6月8日,黄岩区政府联合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丝绸博物馆、省博物馆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初步研究成果。专家组鉴定赵伯澐墓是省内50年来发现的唯一未遭盗窃的南宋墓葬,考古价值重大,墓葬中60余件丝绸服饰堪称“宋服之冠”。 经考证,墓主人赵伯澐是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他的父亲赵子英曾任黄岩县丞,把家安在黄岩。赵伯澐出...
图为辽代贵妇墓出生地墓志 26日,中国考古界享有盛名的内蒙古自治区辽代贵妃墓主人身份再次出现新突破。当日,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盖志庸研究员经过长期考证最终确认,该墓主人身份为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萧太后外孙女。 针对这一发现,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多数专家认为,辽代贵妃墓这一身份的确定,其价值与意义堪比之前轰动一时的海昏侯墓葬发掘。完全可以说,南有海昏侯,北有贵妃墓。 辽代是中国历史上由契...
4月19日,鄞州区文管办会同石碶街道、黄隘村村委会对掩埋在鄞州大道和雅源南路交界处田间的墓道石刻进行抢救性保护发掘,发现石马、蹲虎、跪羊各一对,加上此前发现的石碑、墓面石等,推测它们的主人是清代广东水师提督沈瑄。 不过,这个报道出来后,记者也从考古专家和文保爱好者杨古城、谢国旗、张东波等人处听到了不同声音——他们昨天专门去现场和存放文物的石碶黄隘村村委会考查,认为光凭现场的这些证据不能证明这是沈...
经历了漫长的众声喧哗,今天上午,广受关注的江西南昌汉代海昏侯墓终于揭开谜团。据国家文物局发布,墓主人身份确系西汉曾经历王、皇、侯三种身份转变的汉废帝、第一代海昏侯刘贺。在出土简牍奏章和内外棺金饼的墨书题记上,分别有明确的“臣贺”款,而在墓主人棺内更是发现了“刘贺”二字玉印一枚。 三项直接证据证实刘贺身份 国家文物局江西南昌海昏侯墓专家组组长信立祥介绍,出土文物中包含着能证明刘贺身份的“证据”,...
2月28日,首都博物馆,工作人员向首博汉氏展柜中布展青铜器。本版图片/首都博物馆 玉器文物布展进行中 青铜雁鱼灯就位于展柜 明日开始,海昏侯墓出土文物将在首博展出。展览中将通过文献与文物“对话”的方式,揭开墓主身份之谜。 展览名称出自司马相如《长门赋》 据悉,本次展览为预约参观模式,需至少在参观前一天预约。截至昨晚18时,2日至6日预约名额已满,感兴趣的市民需通过官网或电话预约门...
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陈永志14日晚间对记者证实,2015年在内蒙古自治区多伦县发现的辽代贵妃墓主人身份已确定:是辽圣宗耶律隆绪第一任皇后。 陈永志进一步介绍说,之前发现的辽代贵妃墓主人,经考古专家考证为,属于辽朝开国皇后弟弟萧阿古只一系,是辽圣宗耶律隆绪第一任皇后,后由于宫廷斗争被贬为贵妃。 消息指,2015年9月,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在内蒙古多伦县发现“罕见”的辽代贵...
备受关注的南昌西汉大墓目前已进入主棺发掘清理关键阶段,墓主人身份尤为值得期待。中新社记者24日从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墓主很可能是西汉第一代海昏侯刘贺。 正在考古发掘的南昌西汉大墓是中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好、结构最完整、功能布局最清晰、拥有最完备祭祀体系的西汉列侯墓园。经过5年考古发掘,南昌西汉大墓已出土2万余件珍贵文物,创下多个首次和“考古之最”。 南昌西汉大墓考古领队、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