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今年12月,温州龙湾区城中村改造中被迁异地保护的一座清中期35吨老门台在瑶溪街道钟秀园“安家”,得以保存并焕发新生命的古建筑将被建成共享书屋,供市民免费共享书香。据悉,乔迁新居的老门台在钟秀园共有五座,目前已经安置完毕的有三座。不久后,园内“串点成线”形成一道古建筑群落人文景观。 最大限度地保护古建筑,龙湾区素来不遗余力。今年,龙湾区在温州市城中村改造中,对文物和历史建筑采取“就地保护、迁移...
为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按照丽水市委张兵书记专题督查城中村改造时要求做好涉改区块文物保护的指示精神,市文广出版局、市文管办立即组织市区两级联动,对市区岩泉、白云、紫金、万象、南明山等5个街道13个行政村,36个涉改区块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全面排查、建档和影像采集,争取最大限度地保护好丽水城中村历史文物,促进城市转型与文化传承协调发展。 通过排摸,涉改区块列入市政府公布的《丽水市本级不可移动文物名...
“杨书记,我们家还有几件老东西,你要不要的啊?”“要的要的,这就来。” 接到居民的电话,杭州石桥街道石桥社区(原来的石桥村)党委副书记杨炜莉喊上司机师傅就出发了。一辆小卡车走街串巷,从一户户正在收拾家什准备腾房的村民家里,抬回来了一件件旧物:旧樟木箱子、老式的铜手炉、铁钉作齿的耙…… 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都是已经没有价值的老物件,可是在杨炜莉和许多石桥人的心里,它们是情怀,是乡...
改造后的滨江区西兴老街。(由市城改办提供) 这是一片记得住乡愁的热土 乡愁是什么?乡愁是沿着飘飘的炊烟,奔向家门口的石板路;是妈妈手里的糯米团和小篮筐;是后院吱吱嘎嘎响的那架织布机……乡愁就是在记忆里永远挥之不去,想到就很美好的珍贵情感。“乡愁”是铭记历史的精神坐标,在城镇化进程中,我们要保护好这份珍贵的记忆。 眼下,杭州主城区的城中村改造正在被赋予新的意义。“为了真实、完整地记...
古运河畔,迎来时机最好的一次更新。 作为曾经的老城区、老工业区和城郊结合区,拱墅区其实十几年前就开始了旧城改造,南部的米市巷、湖墅、小河、和睦、拱宸桥等街道早已改造完毕。今年,拱墅区列出城中村改造计划,未来几年,上塘、半山、祥符和康桥四个街道将成为拱墅区“决战北部”的主战场。 在从“村”向“城”的迈进过程中,拱墅区将促进产城融合和保护历史文脉,聚集潜力产业支撑未来发展,挖掘历史打造文化...
为进一步加强市区城中村历史文化风貌以及三普文物保护工作,促进城市转型与文化传承和社会文明协调发展,龙湾区积极探索、科学谋划,三步走强化城中村改造范围内历史文物保护。 一是开展调查摸底。组织文化、规划、城管、住建等部门,对年初纳入该区三年行动计划的城中村改造重点改造实施范围内的历史文化风貌、“三普文物”现状开展专项调查摸底。经统计,至2018年龙湾区城中村改造实施范围内的新联村、江前村、三郎桥...
近日,黄埔区一份政府采购公告显示,城中村改造思路求变,要求不再“生硬”地保留、保护城中村文物建筑,而是营造古建筑、文化活动、城中村商业活动共存的“昔日城市印象”。广州市黄埔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挂出一份政府采购公告,对横沙村古建筑整体保护与活化利用方案进行竞争性磋商采购,采购项目预算金额为35万元。 采购人提出,依据横沙村现存的文物建筑、历史建筑布局位置,规划设计出一个能留住城中村昔日印象...
面临大力度的城中村改造,旧村内的历史建筑将面临怎样的命运?城市转型的同时,该如何留住乡愁?日前,温州市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区城中村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工作的通知》,对市区城中村历史文化风貌的保护工作进行规范。 这一政策的出台,和温州一座老宅的故事有关。今年6月,正在进行城中村改造的龙湾区底岭下村遇到一个难题:一间保存良好、拥有240年历史的古民居,因各种原因未列入文保单位,这样的老宅到底是...
日前,温州瓯海区“城中村改造中历史建筑的保护和利用”交流座谈会召开。区住建局、区文广新局、区征收办、区城建办及涉及城中村改造项目的7个街道分管领导及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就城中村改造项目中历史建筑的分布现状、保护新思路及老建筑构件、老门台的保护利用等进行了深入讨论。 会议指出,当前正值瓯海区大建设、大开发、大整治的关键时期,尤其是城中村改造项目,要着眼于厚重历史积淀,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历史建筑...
“听说这房子能保住了!多亏了你们的报道!”6月22日上午,温州龙湾区底岭下村村民张谨春打来电话。电话那头,这位77岁的农村老汉有些激动。 10多天前,也是这位张老伯的一通电话,引发记者对一座240年老房子命运的深切关注。当时,张老伯在电话中告诉记者,他所在的底岭下村正在进行整村改造,周围的房子大多都拆了。可是他还没签协议。“这么好的老房子,拆了太可惜!” 一间保存良好、拥有240年历史...
京溪古道旁的冯氏宗祠 繁荣的现代化京溪商圈中竟藏着一条千年古道,不仅外人不知道,就连住在古道周围的街坊都不了解!原来,这条京溪古道是古代岭南赴京的一段重要驿路,且对今天广州重要交通要道广州大道北的形成具有特别的影响。近日,白云区京溪街开展了京溪古道的普查,将通过对京溪古道历史文化进行挖掘,为当地现代化商圈注入文化内涵。 古道始于唐 历经千年风雨 据介绍,京溪村在唐朝开始兴盛,因为...
小洲村河涌上摆放着建筑用的竹杠。 新快报记者 宁彪/摄 “现在的小洲村完全失去了昔日的风采,跟一般的城中村完全没两样!原本极具岭南水乡特色,现在怎么没落成这个样子?太可惜了!”昨日下午的广州市人大常委会视察文物保护工作座谈会上,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陈创生对小洲村现状的不满,引发了与会代表们的共鸣。 小洲村现状令人扼腕 代表集体猛批 广州市人大常委会拟于下月听取市政府关于文物保护工...
石碑被用钢架固定住,碑上的字迹已经开始模糊 您知道吗?唐初战功赫赫的大将李靖,在郑州曾有过庙宇,宋真宋赵恒也曾御笔题字为其立碑,郑州管城区一个村子因此被命名。 如今,村子被列入城中村改造计划,村民担心,仅存的石碑、拴马石如何保护,埋在地下的文物会不会被发掘? 文物部门表示,会与拆迁方协商,勘探、保护文物。 事件 城中村拆迁现场有古碑 昨天,郑州市晋王...
文物大宅门 城中村拆迁时,一座古色古香“大宅门”的命运引发不少网友关注。昨日下午,记者探访得知,位于郑州市高新区东史马村的清代民居已被列入郑州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将原址妥善保护,不会被拆。 昨日上午11时,东史马村的拆迁现场,多台大型挖掘机仍在村东忙着拆除残留的民房,有不少工人则忙着清理建筑垃圾。 在村内布满残垣断壁的废墟中,一座高大的砖...
城中村拆迁时,一座古色古香“大宅门”的命运引发不少网友关注。昨日下午,记者探访得知,位于郑州市高新区东史马村的清代民居已被列入郑州市第二批文物保护单位,将原址妥善保护,不会被拆。 昨日上午11时,东史马村的拆迁现场,多台大型挖掘机仍在村东忙着拆除残留的民房,有不少工人则忙着清理建筑垃圾。在村内布满残垣断壁的废墟中,一座高大的砖瓦结构房屋作为数座没有拆除的民房之一,显得异常...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