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图为地质调查技术人员发现的真象腿骨化石。钟欣摄 “日前,我们在西宁市湟中县调查评价出了一处世界级地质遗迹——谢家组剖面,剖面中存在约2000万年的珍贵哺乳动物化石群。初步推断当时的河湟盆地总体处于泛湖相沉积环境(大面积分布湖),所以目前已在湟中县总寨镇吊沟也发现了同一时期相类似的动物化石,可以说除谢家和总寨以外或将还有更多同一时期的动物化石未被发掘。”6日,青海省地质调查院高级工程师拜永山说...
“本次发现的两处地质遗迹集中区内,地质遗迹类型丰富多样,兼具美学观赏性、科学性、稀有性,开发前景很大。我们建议此类自然遗迹需要有关部门在开发的同时更加注重保护。”18日,青海省地质调查院副院长宋泰忠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当日,记者在青海省地质调查院了解到,2018年,青海省地质调查院承担了青海省国土资源厅下达的“西宁地区重要地质遗迹调查”项目,经前期调查评价后,在西宁地区发现湟源县华石山地质...
广州地质教授朱照宇: 改写人类走出非洲后的历史 带领科研团队在陕西蓝田发现了一处距今212万年的人类遗址 学术成果在《Nature》发表 朱照宇团队的部分发现成果。 朱照宇 朱照宇在野外挖掘现场。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朱照宇等在国际顶级学术刊物《Nature》上发文。十多年间,他带领的科研团队在陕西发现了一处距今212万年的人类遗址,...
旧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常临水而居,考古材料在埋藏过程中难免受到水流等外动力的扰动。因此,了解和重建考古遗址的形成过程,是研究考古材料的第一步,也是研究者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近期,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李浩与山东大学文化遗产研究院李占扬、南非比勒陀利亚大学Matt Lotter以及南非金山大学Kathleen Kuman合作,从地质考古学的视角对“许昌人”遗址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探讨了该...
上海东方地质博物馆内景 博物馆供图 为了早日让上海援建的日喀则市上海实验学校拥有一座自己的地质科普博物馆,上海焕皋公益基金会和高邮商会向该校捐赠120吨矿物晶体、化石和地质构造大型标本。4月21日下午3时捐赠仪式在上海举行。 上海焕皋公益基金会和高邮商会会长吕焕皋在浦东拥有一座博物馆小镇,规模最大的馆之一当属上海东方地质博物馆,数万平方米的展厅内陈列着琳琅满目、美轮美奂的珍稀奇石、矿石...
“目前发现2号遗址的第二至第四化石层的恐龙化石极为富集,以鸭嘴龙化石为主,同时还发现了食肉恐龙等多种恐龙类型。”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8月22日对记者称。 由汪筱林带领的中科院莱阳联合科考队近日对山东莱阳白垩纪国家地质公园2号遗址进行了新一轮发掘。目前,该科考队已对2号遗址的第二、第三、第四化石层进行了暴露和部分采集。 汪筱林称,他们已探明2号遗址包含约八个化石...
今年4月,四川彭山江口沉银遗址考古发掘工作告一段落,文物部门宣布出水珍贵文物3万余件,其中初步发现直接与张献忠大西国相关的文物上千件,实证确认了“张献忠江口沉银”传说。沸沸扬扬的江口沉银也随着文物重现天日,而慢慢归于平静。 “其实早在25年前,我们几位老地质员在保密的情况下,绘制出了‘江口沉银’藏宝图。这次发掘最终证实,就是25年前藏宝图标的位置。”5月14日,四川地矿局一位地质人员透露...
资料图 记者从敦煌市委宣传部获悉,全省首个大型世界地质公园地学博物馆近日在敦煌世界地质公园雅丹地貌景区建成,即将向游客开放。 据介绍,敦煌世界地质公园地学博物馆主馆建筑面积为2900平方米,总投资3600万元。博物馆主馆分为序厅、地球、地质公园、敦煌地质、鸣沙月泉、丝绸之路、西湖湿地、雅丹展区、再创辉煌等9大板块。游客服务中心(含博物馆)内设票务中心、咨询服务台、纪念品商店、休息区、休...
一家三口站在庞然大物前,右侧即体长近20米的华北龙之复原骨架。 亿年硕果结晶体,千古神韵展英姿。5月3日,山西地质博物馆重新免费开放的第三天,本报记者再次到此探访,只见一对“山西山西鳄”分别镇守大门两侧,在馆外的东北角有一间蓝色小屋即领票处,观众可凭身份证领取门票。 山西地质博物馆作为综合类公益性文化事业机构,是由省政府投资兴建的省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也是我省文化强省重点工程之一。...
今天上午,备受社会关注的山西地质博物馆正式向公众开放,至此我省又多了一处免费长期对公众开放的博物馆。今后,公众持个人有效证件可前往领票参观,山西地质博物馆将每天限量发放门票2000张(含预约)。 “山西地质博物馆向社会公众开放,这是彪炳我省地质矿业史册的一件大事。”山西地质博物馆馆长史建儒介绍说,山西地质博物馆作为山西唯一一座以地质科学研究、地质标本典藏和陈列展览、地学知识宣传和普及的综合性...
红艳照人、奇峰迭出的韶关丹霞地貌,神秘古老、千姿百态的雷州火山地貌,奇特壮观、峰峦层叠的封开碳酸盐岩溶地貌,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河源和南雄恐龙化石群……类似上述这些宝贵的地质遗迹资源,相信不少读者尚未亲临其境感受过它们的绮丽和博大,这是自然界留给广东的巨大财富。 日前,在广东的封开国家地质公园举行的第48个“世界地球日”大型广场科普宣传活动上,南方日报记者了解到,在我省目前已查明的169处重...
香港私人矿石收藏家即将首次集体向公众展出珍贵珍藏,以突显大自然美丽的瑰宝,并向公众介绍矿物收集的乐趣。市民即将有机会近距离欣赏逾200件来自多位本地收藏家各具特色的私人收藏,是本港历来最大型的同类展览。香港大学(港大)许士芬地质博物馆联同香港矿物学会,将于2017年3月3日(明天)至8月31日期间,在许士芬地质博物馆举办「香港矿物家收藏」特备展览。多名收藏家逾200件珍贵矿物将展出。 ...
地质遗迹记载着地球沧海桑田的变幻,是大自然上亿年留下的“记忆”。目前我国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本文作者认为,地质遗迹自然保护区的开发利用,应秉承“开发与保护并重”“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使地质遗迹既能成为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又能成为科学研究和科普知识普及的重要基地。 地质遗迹是在地球形成、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受各种内、外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保...
浙江自然博物馆和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联合申报的“浙江省恐龙化石地质遗迹调查与评价”项目荣获2016年国土资源部科学技术二等奖,副馆长金幸生博士作为主要成员同时获得个人二等奖。 浙江省恐龙化石地质遗迹调查与评价项目,对全省9个主要白垩纪陆相盆地的78处恐龙化石遗迹产地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化石清理鉴定,对有重要意义的化石产出点开展了抢救性挖掘,基本查明了全省恐龙化石的分布,产出层位和埋藏特征。...
2016年12月1日上午,“首届中国矿物精品展”开幕仪式在中国地质博物馆三层中厅隆重举行。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中国观赏石协会会长寿嘉华,中国地质博物馆馆长、党委书记贾跃明,副馆长、党委副书记张亚钧,中国大地出版社(地质出版社)社长、党委书记、中国观赏石协会秘书长顾晓华,党委副书记彭健参加,开幕式由中国地质博物馆副馆长刘树臣主持。 在建馆100周年之际,中国地质博物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