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6月7日,叶星生民间珍藏捐赠馆在西藏博物馆内正式开馆。这次捐赠馆展出的藏品在内容上分为民俗文化、宗教艺术两大部分和远古文明、生产生活、餐饮文化等7个民俗系列,唐卡文化、雕塑艺术、法器饰件等3个宗教系列。其中部分藏品为历代罕见的珍品、孤品、绝品,对于研究和介绍西藏的人文、历史将起到重要作用。叶星生捐赠藏品共计2300件,经鉴定,其中一级文物22件、二级文物43件、三级文物100件。(图片来源:中国新...
今年五月,在黄岩屿头乡前礁村发现了一处古墓,经鉴定这座古墓是距今800年的南宋赵伯澐墓。记者从今天召开的相关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古墓中出土的丝绸文物堪称“宋服之冠”,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科技价值。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2016年5月2日,黄岩区文广新局接到屿头乡政府报告,称屿头乡前礁村村民在建房时发现一处古墓。 浙江省文化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王海明:“第一个环节及时发现报告,把这个墓...
办博函〔2016〕58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局(文化厅),各有关单位: 根据《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经研究,我局决定组织开展第六批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以下简称“科研基地”)的申报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申报类别 科研基地实行分类建设管理,按建设发展目标分为以下3类: (...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到底有多少文物流失海外?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不完全统计,在全世界47个国家、200多座博物馆的藏品中,有164万余件中国文物,再加之国外民间收藏的,在海外流失的中国文物足有数百万件。1856年至1932年,俄、英、德、法、日、瑞典、美国等国曾考察我国西北地区66次,每次考察都掠走大量中国文物。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大规模盗掠中国文物。1949年解放以后,我国一...
三件晚唐五代木版雕刻印刷品8日首次亮相“民族记忆 精神家园——国家珍贵古籍特展”的预展。这三件珍贵文献是近年来中国的重大古籍新发现,在世界印刷史上具有重要标志意义。 三件珍贵文献为晚唐五代木版雕刻印刷品,距今均在一千年以上,为早期刻本的重要代表,是早期印刷品实物的重要例证,意义重大。其中五代后唐天成二年(927)刻本《佛说观弥勒菩萨上生兜率天经一卷》(简称《弥勒上生经》)仅比咸通九年《金刚经...
5月23日至6月1日,国家文物局清代书画鉴定培训班在故宫学院举办。该培训班由国家文物局主办,故宫博物院故宫学院承办,旨在提高全国文博系统专业人员在清代书画鉴定方面的专业水准,以便更加准确地把握清代书画所蕴含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该培训班学员来自全国2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文博单位,均具有5年以上书画保管和鉴定经验,共计21名。 本次培训班精心规划课程,课程组织形式分为专题授课...
5月28日,上海建为历保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建为历保”)在上海举行首批专家授证仪式暨文化遗产保护座谈会,阮仪三、梁友松、路秉杰等20余位文物保护领域专家应邀出席。 座谈会上,专家们充分交流了当前文物保护工作的方针政策,分享文化遗产保护的最新技术动态,探讨文物安全工程的实施和建筑遗产的保护,研究文物内在价值的挖掘和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展望互联网技术在文保领域的应用前景。当天,建为历...
6月6日上午,在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6月11日)即将来临之际,余杭区文化广播新闻出版局主办的“品•匠心——余杭区传统手工艺展”在余杭博物馆开展。省文化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陈瑶,区委常委、宣传部长王姝等领导出席开幕式。 “品•匠心——余杭区传统手工艺展”本着振兴传统工艺、推动创新制造之主旨,从区内选取部分传统手工艺项目,组成“劈竹成花”、“入木三分”、“抟雕生活”、“锦绣人间”四个单元,共...
今年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6月6日、7日,新昌博物馆开展“流动博物馆走进中国茶市、走进大联村”活动。 “茶文化展”介绍了“中华茶文化”和“新昌茶文化”,包括历史文化、茶具茶器、茶艺茶俗等方面,同时展示了新昌的茶道文化以及茶乡名品、民俗等。“绍兴市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回顾展”分为普查概况、流程、部分普查文物、新发现的文物以及绍兴地区各...
值此中国文化遗产日来临之际,由余姚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余姚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旅游局)主办,余姚市文保所承办的“翰墨书香沁姚城——余姚市古籍普查成果展”于6月11日在余姚博物馆拉开帷幕,展期至6月30日。 余姚素有文献名邦之美誉,藏书丰富,历史悠久。为推进古籍的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根据浙江省古籍普查机构的统一部署,余姚市文保所于2012年4月全面启动古籍普查工作,...
6月11日是我国第11个文化遗产日,今年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为推进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弘扬我市优秀传统文化,提高公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倡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身边的文化遗产,东阳博物馆推出了“我们身过的文化遗产”系列活动: 活动一:木活字印刷“复活记” 6月4日,东阳博物馆邀请金报东阳小记者来到中国木雕博物馆,了解木雕技艺的前世今生。作...
“中国朝阳玉首届文化大会”将于6月11、12日在辽宁省朝阳市国家AAA级景区——“玉润鸿乾”朝阳玉文化旅游产业园举行。本次大会由中国玉文化研究会玉雕专业委员会主办、朝阳市玉润鸿乾文化有限公司承办。目前,大会正处于紧锣密鼓的筹备当中。 国家AAA级景区——“玉润鸿乾”朝阳玉文化旅游产业园 本次大会以让“朝阳玉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朝阳玉”为主题,旨在弘扬“朝阳玉”文化,并以此为契机...
6月7日,记者从海口市文物局获悉,在中国文化遗产日当天,市文物局将在海口市人民公园南门附近举行文物保护宣传活动,届时将设立文物鉴定咨询台,邀请多位文物鉴定专家,面向社会公众义务开展文物鉴定咨询。 据了解,6月11日为第11个中国文化遗产日,今年文化遗产日的主题是“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海口市文物局拟于6月11日上午9:00--12:00在海口市人民公园南门附近举行文物保护宣传活动。 ...
据《青年报》报道,6月11日是中国文化遗产日,届时,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区内11处不可移动文物建筑将对外开放。上海市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及黄浦区文化局将联合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区内11处文物保护单位和优秀历史建筑,推出“流光溢彩,繁华尽处——上海城市原点历史文化风貌”专题活动。 据悉,人民广场历史文化风貌区占地面积107公顷,是上海中心城区12片风貌保护区之一,以近代商业文化娱乐建筑、南京路...
为加强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保存工作,继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湖南省通过立法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5月27日上午,湖南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全票通过《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办法》表决,自2016年7月1日起施行。今后,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将有法可依。 实施办法规定,县级人民政府文化主管部门应当对濒临消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行抢救性记录,运用科...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