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定窑酱釉盖碗 定窑酱釉盖碗盖面 定窑酱釉盖碗底部 定窑酱釉盖碗,宋,通高6cm,口径12cm,足径5.3cm。 碗直口,深腹,圈足。盖顶置瓜蒂形纽。通体施酱色釉,碗口沿及圈足无釉,露胎处呈白色。 宋代定窑除以烧造白釉瓷器著称外,其黑釉、酱釉瓷器也相当精美,俗称“黑定”、“紫定”。与定窑白釉瓷器相比,这些器物烧造数量较少,因此更显珍贵。 这种形制的盖碗,在宋代北方各窑场普遍烧造,...
釉下彩是瓷器釉彩装饰的一种,又称"窑彩".是陶瓷器的一种主要装饰手段,是用色料在已成型晾干的素坯上绘制各种纹饰,然后罩以白色透明釉或者其他浅色面釉,入窑高温(1200——1400℃)一次烧成。釉下彩的突出优点在于不受磨损、永不褪色、无铅无毒、光滑平整、操作简单。我们通常看到的青花瓷、釉里红瓷、青花釉里红、釉下三彩瓷、釉下五彩瓷等等就是釉下彩瓷的细分类。 釉下彩的发展历史 釉下彩瓷的出现应追溯到...
景德镇的窑变花釉,出现于宋代,当时“荧或缠变,临照而然。物反常为妖,窑户亟碎之。”到明代还是如此,《豫章大事记》载:“瓷器以宣窑为佳,中有窑变极奇,非人为所致,人多毁藏不传。”所以传世的窑变色釉也自然少见了。 据《饮流斋说瓷》载:“窑变者,乃烧窑时,火候不匀。偶然釉汁变色之故。大抵欲作深红之色,非一种颜色所能造,必参以它种颜料。而火候深浅之处,红色失而他色露,变成种种形式不等,颇为特异,因之踵作...
黄釉,是以氧化铁、氧化镁、氧化锡为着色剂,在氧化气氛中烧成的釉色,也称铁黄,最早出现在汉代釉陶上。商周原始青瓷、汉代越窑青瓷器上多见一些釉色偏黄的制品,严格地说,这不属于黄釉,仍属于青釉,或称为青釉中的青黄色釉。而在陕西等出土的釉陶器上,主要为绿釉陶器、褐釉陶器,偶见黄釉陶器。 黄釉 汉代黄釉多有杂质,还不是一种纯正的黄釉,应该说可能仅仅是窑工们烧窑时因火候与配方的原因,偶尔出现的,属于一种偶...
酱釉瓷器与青瓷、黑瓷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在酱釉瓷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窑场所烧造的酱釉瓷器也各不相同,自成体系。东汉晚期,酱釉瓷器出现在南方江浙地区,两晋时期得到发展。南北朝时期,以北贾壁窑为代表的北方瓷窑也开始烧造酱釉瓷,隋、唐时期有所发展。宋、辽、金时期,酱釉瓷器的生产遍及全国,但仍以北方瓷窑为主,定窑、耀州窑和当阳峪窑堪称其楷模。元、明、清时期,随着全国瓷业中心的形成,江...
祭红又称霁红,元代景德镇窑创烧,系以铜为着色剂,经1220——1280℃左右高温,在还原气氛中烧制而成的高温红釉。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盛行的红釉品种。为区别于明永、宣时期的红釉及康熙朝的郎窑红,后人习惯上称之为祭红或霁红。 祭红瓷的生产历来受到宫廷重视。永乐的红釉器多为瓷盘或碗,在器内壁的釉下还往往模印有行龙,而器的内底则加刻云纹或者花卉纹。釉色多数艳丽而匀润,釉汁凝重,少数釉质不纯,伴有黑色...
在我国古代很多瓷窑都以自己独特的风格和成就,像灿烂的星光闪烁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引起了陶瓷史学界的极大兴趣和关注,唐代寿州窑黄釉瓷也不例外,它以独特的烧造工兿和色彩上的大胆创新,创烧出一种独树一帜的黄釉瓷,为我国陶瓷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有关寿州窑的产品,真正追溯其发展历史,应该说其创烧于南北朝的初期,兴盛于隋唐中期,衰落于晚期。寿州窑早期是用还原气氛烧制青瓷,釉色为青白色,胎白质细,有微量的小...
中国陶瓷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实用器,通过各种各样的装饰手段使陶瓷的形式更美、承载更多的文化内涵是历代陶瓷制造者的不懈追求。早期的青瓷之所以以胎装饰为主,并非人们刻意所为,而是因为在釉色上取得突破难度极高,人们不仅要从理论上了解金属成分的呈色原理,还要在实际操作中毫厘不差地拿捏好分寸,稍有差池,便前功尽弃。要烧制出一件令人满意的瓷器,技术和经验固然重要,有时还需要一点运气。 南北朝以前生产的瓷器主要以...
“确认你的茶盏发出闪亮金光,这是前无古人的第一次以建阳窑土烧制而成的金油滴。”日本静嘉堂严崇建泽向金油滴建盏制作人黄美金发来的贺电如是写道。 原来,一位严姓香港商人以50万元人民币购买了黄美金的一件金油滴建盏作品,带回香港后跟同行交流,获得日本和港台艺术家称赞。 建盏,黑瓷代表,是中国宋代八大名瓷之一。因产于宋建州府建安县(今福建建阳市),而称为建盏。宋时为皇室御用茶具,曾经大量出口到日本、韩...
釉下彩瓷是我国一种传统的陶瓷装饰艺术。它的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八世纪的中唐时期,湖南长沙铜官窑已作出了重要的贡献,首创了高温釉下彩绘的新技术。据考古工作者对遗物的研究,当时有在白釉下画绿彩的,有在黄釉下画褐彩的,有在青釉下画褐绿彩的,还有在青黄釉下画褐、赭、绿三色的等品种。在纹饰上,除了各种各样的图案之外,还大量使用了花鸟,走兽、人物等题材,直接以绘画的手法来美化瓷器。这在我国陶瓷史上是个先例,在装...
美与时代(城市) 2014 第2期 【摘 要】钧瓷是我国宋代五大名窑之一,产于中国河南禹州市,是世界上最早的铜红釉瓷的发源地,堪称一切窑变之祖。河南禹州市神垕镇是钧瓷的发源地和故乡,古代窑址遍及神垕镇布周边,在禹州市境内有168处之多,尤以神垕为中心,形成一个庞大的“钧窑”系延续千余年。有诗赞曰“钧瓷始于唐,宋代盛名扬,光辉照寰宇,神垕是故乡”。
魅力中国 2014第24期 【摘 要】经过唐朝末年的藩镇割据和五代时期的分裂局面,公元960年赵匡胤在开封建立了北宋政权,实现了中国的统一。政局的稳定,使经济得到繁荣,与之息息相关的手工业也实现了快速发展。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制瓷高峰到来了,名窑层出不穷,钧、汝、官、哥、定五大窑系开始形成,其技艺之高超,工艺之精湛,成为世界陶瓷史上最辉煌靓丽的篇章。
河南省禹州市是中国十大陶瓷产区之一。钧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新中国成立后,在各种古陶瓷的基础上,神垕镇的陶瓷匠师继承和发扬古代传统艺术,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恢复并进一步发展钧瓷生产。1963年,禹县钧瓷工艺美术一厂开始着手研究钧彩釉瓷。1967年,钧美一厂成功研制出五十多种钧彩釉,如丝毛釉、黑花釉、棕花釉、玉石青釉、斑点青釉等,并投入批量生产,受到购买商好评。这...
在钧瓷市场上闲逛时,常常会听到店主们向顾客介绍钧瓷上面的釉画这个像什么,那个像什么。说者言之凿凿,听者一头雾水。有时候用这种方法蒙外行人还可以,对稍有文化修养的人来说,则觉得非常可笑。这是把对钧瓷的欣赏庸俗化了。这不仅不能抬高钧瓷的身价,而且会淡化钧瓷的尊严,导致钧瓷走向媚俗之路。 釉画是指钧瓷在窑变之后在釉面上产生的各种景观式的图案。这种图案,极似中国画的写意笔法,在色彩的浓淡虚实之间表...
一 从严格意义上说,钧瓷是一种釉的艺术。 钧瓷能够一枝独秀,具有难以估量的成长性,是釉色具有天然的包容性和不断创新的结果。铜元素的大胆引入,凭借火的浓重氛围,呈现五彩缤纷的世界,以此向世人解读瓷器的本真,呈现浴火重生后的润泽和奇异神采,是钧窑的魅力所在。 中国陶瓷设计艺术大师、平顶山学院陶瓷研究所所长梅国建,属于特别懂得钧瓷魅力的知名学者之一。早在30年前,这位祖籍登封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