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1月10日,中国社科院考古学论坛·2016年考古新发现在北京揭晓,首次设立的“国外考古新发现”花落乌兹别克斯坦的明铁佩古城遗址。 “明铁佩古城遗址”项目的中方领队、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刘涛介绍,在前四年考古工作基础上,2016年秋季的第五次发掘,首次发现了明铁佩遗址外郭城城墙,获得了对该城址空间范围的全新认识;同时在对内城南部手工业作坊区的发掘中,首次廓清了作坊建筑特点、文化...
1月9日,记者从落幕的2016年湖南考古汇报会上获悉,文物考古专家近期在湖南郴州市苏仙区坳上镇走马岭七组发现一处古代壁画墓。墓壁后的墙体砖柱上有南朝彩绘壁画,为湖南最早的壁画墓,壁画上两个侍女图像栩栩如生。 郴州市文物处考古专家罗胜强介绍,两个侍女图像用流畅而简约的线条绘制在白灰面上,左侧年轻侍女呈站立姿势,细腰,双环髻,宽额,细眉,小嘴,下巴略圆,眉目清秀,双手下搭,作回眸状。她上身着...
河北省文物保护中心考古队日前在河北省张家口市沽源县九连城城址考古勘探过程中,在城址南侧发现一处古代窑址。经初步判断分析,这是一处并排两座烧制陶器的古代窑址,历史年代为金元时期,是一处新发现未登记在册的古代文物遗址。 经发掘清理发现,窑除窑体上部坍塌外,地表以下部分保存完好,分别由操作间、火门、火膛、窑床、烟道组成,窑址中出土了部分泥质灰陶片和烧制的等腰叠压三角形陶支堑等。考古人员对窑址四...
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完成了对沈阳青桩子城址的考古发掘,发现该城址2000年前是一座古城,并且有人类在此生活。 沈阳青桩子城址位于沈阳市浑南区汪家街道上伯官村青桩子自然村。2014年10月被列入辽宁省第九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从2016年7月开始,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青桩子城址进行发掘。 据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介绍,目前发掘面积约500平方米,发掘出土的...
1月10日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评选的中国年度考古新发现公布。贵州贵安新区牛坡洞遗址、辽宁朝阳市半拉山红山文化墓地、湖北天门市石家河新石器时代遗址、陕西神木县石峁遗址皇城台遗迹、新疆尼勒克县吉仁台沟口青铜时代聚落遗址、河南洛阳市西朱村曹魏墓获评六大考古新发现。 贵州牛坡洞遗址 贵州贵安新区牛坡洞遗址发现十余处用火遗迹、2处活动面、7座墓葬。此外,还发现了大量地层关系明确的文化遗...
“常德唐林遗址的发现和发掘,将西洞庭地区的文明史推进到4000年前。”该遗址考古发掘领队王良智近日在2016湖南考古汇报会上表示,唐林遗址文化因素特点鲜明,包含宋元时期、商周时期和石家河文化时期三个阶段的文化堆积。 发现于2010年的唐林遗址位于湖南常德市西洞庭管理区祝丰镇唐林村,周围河网、池塘、湖泊密布,水系发达。2016年3月,当地村民在遗址西部修建鱼塘,挖出大量新石器晚期石家河文化和西...
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完成了对沈阳青桩子城址的考古发掘,发现该城址2000年前是一座古城,并且有人类在此生活。 沈阳青桩子城址位于沈阳市浑南区汪家街道上伯官村青桩子自然村。2014年10月被列入辽宁省第九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从2016年7月开始,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对青桩子城址进行发掘。 据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介绍,目前发掘面积约500平方米,发掘出土的遗迹有房...
壁画中的两个侍女图像。供图/郴州市文物处 1月8日,在2016年湖南考古汇报会上,郴州市文物处考古人员介绍了在苏仙区坳上镇走马岭七组,距离郴州市区6公里的一处古墓葬。墓壁后的墙体砖柱上有南朝彩绘壁画,为湖南最早的壁画墓。 壁画上是两个侍女图像。左侧年轻侍女呈站立姿势,细腰,双环髻,宽额,细眉,小嘴,下巴略圆,眉目清秀,双手下搭,作回眸状。她上身着两档短衫,高开领露肩,长袖,胸口处围腰打...
1月6日,记者从西藏自治区古籍保护中心获悉,在全区古籍收藏单位普查登记过程中,工作人员首次发现吐蕃赞普曾使用过的“御经”(古籍经书)。该中心负责人边巴次仁表示,这是普查登记工作开展以来,发现距今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古籍经书。 西藏自治区古籍普查保护工程于2010年正式启动,边巴次仁介绍,西藏古籍收藏单位数量约千余家,覆盖全区两地五市、74个县以及1600多座寺庙。截至目前,西藏已完成...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去年底,贵州省毕节市文物局工作人员在野外科考时,在乡村道路边的一处崖壁上意外发现了十多个疑似脚印的坑。近日,经中国地质大学和自贡恐龙博物馆的专家现场勘查,确认这是四只来自侏罗纪的蜥脚类恐龙经过时留下的。 去年11月,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响水乡,毕节市文物局的戴犁和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博士生张立召在考察时,意外发现路边岩石上的十几只奇特脚印。这些脚印排列有序...
辽宁省沈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日前完成了对康平张家窑林场辽墓群内柳条通墓群的考古发掘,发现6座辽代墓葬,成对分布,出土大量珍贵遗物。值得一提的是,在其中1座很小的石圹墓内发现了儿童牙齿,该墓葬与相邻一座成人墓挨得很近,专家分析有可能是母子墓地。 张家窑林场辽墓群位于沈阳市康平县金沙台乡张家窑林场范围内。自1980年以来经过多次抢救性发掘共计清理辽代墓葬10余座,出土金银器、陶瓷器等随葬品15...
1月6日,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外披露,近期在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南湾子北遗址,发现兴隆洼文化晚期一处小型聚落。 消息指,考古人员此次共发掘兴隆洼文化时期房址9座、灰坑4座。发掘所获器物主要为陶器和石器,绝大部分出土于房址内。陶器可见筒形罐、陶环、陶盅等,石器有大量的磨盘、磨棒、圆窝石器;另有少量的石铲、环状石器等。 考古专家认为,该遗址为兴隆洼文化晚期的一处小型聚落,属白音长汗...
绸缎华服、美酒飘香、音乐绕梁,这样美妙的生活,是你向往的吗?或许在8500年前,我们的祖先已经过上了这样的生活。1月6日,记者从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获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龚德才教授的研究团队,在对河南贾湖遗址两处墓葬中的人类遗骸腹部土壤样品检测中,发现了蚕丝蛋白的残留物。结合遗址中发现的编织工具和骨针综合分析,当时的贾湖居民可能已经掌握了基本的编织和缝纫技艺,并有意识地使用蚕丝纤维制...
八角星纹陶纺轮 陶猪 石钺 记者昨日从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宁乡罗家冲考古遗址在2016年度的考古发掘中又获重要发现。在众多出土遗物标本中,有八角星纹陶纺轮、穿孔石钺、动物形陶塑(陶猪)等典型器物。 2016年12月初新发现的陶猪首,表明在当时,罗家冲聚落的宁乡先民,已具较高艺术审美观念,猪已作为一种重要家养动物,出现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石钺具有军...
上海青浦区古青龙镇遗址最新考古发现引起轰动,出土的古寺地宫舍利和陶瓷等文物再次通过“二重证据法”补充了文献记载的不足,出土的陶瓷不少都是来自古代各地名窑,与经销海外远达日韩的陶瓷类型相同,提供了上海地区是历史上丝绸之路交流重镇的新的重要证据,媒体竞相报道,引起轰动。考古新发现深化了人们对历史的认识,对于明确上海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人文历史认识和定位,启迪了新的思路。 青浦区白鹤镇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