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天下午5时许,两座南北朝时期的古墓和一座元朝时期的古墓从瑞安一养菌场建设工地挖掘“出土”。据专家推测,该工地所在区域地下还可能埋有一个庞大的古墓群。 发现古墓始于村民举报 据了解,三座古墓所在区域是个养殖菌类工场,该工场于去年开工建设,工地底下几个唐代时期的古墓遭到致命性的破坏。 随着养菌场工程的推进,当地村民担心工场建设会破坏祖先坟墓,就向当地文物部门举报。接到举...
近日,福建邵武市一收藏爱好者无意中收购了一份清代奏折,这是一份清乾隆二十五年 1760年十二月十五日,山西巡抚鄂弼谨为五台山寺庙行宫修缮工程事的“朱批奏折”。该奏折已装裱为卷轴装,横幅纸本,横102厘米,纵29.5厘米,馆阁体楷书30竖行共345字。乾隆帝御笔朱批2竖行28字,奏折上共钤印有“五玺”朱红阳文印章。 经查阅《历代文献考据》、《传世文物...
近日,商洛考古队在蓝田至商州高速公路上赵塬地段,发现一处战国中晚期墓葬群。 这批墓葬共24座,均为竖穴土坑,单人葬。墓葬出土随葬器物6件,且全部为随身携带的冷兵器,不见有其他陪葬明器。墓葬坑深1~1.5米,墓坑挖得很不规整,坑壁表面凹凸不平,墓口边线不直,墓底或倾斜或高低不平,显得非常毛糙。该墓群排列基本有序,整体分析这批墓葬埋得非常急促。 上赵塬战国墓葬群是目前在商州20平方公里以内,首次发...
经过四个多月的紧张勘探发掘,牟平区照格庄遗址发掘工作已基本结束。昨日,有关部门透露,考古发现,该遗址距今约3600-3900年,是胶东岳石文化的典型代表,也是夏代东夷部落文化的重要一脉,在我国史前文化的分类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照格庄遗址位于牟平城南、照格庄村西,1972年春被发现。1979年冬,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北京大学等单位联合对该遗址进行局部发掘,确定该遗址距今约3600-3900年。因...
西班牙发现了两颗大约有6.34万年历史的臼齿 据国外媒体报道,考古学家最近在西班牙发现了两颗大约有6.34万年历史的臼齿,表明人类的祖先穴居人可能比较注重口腔卫生。 古生物学教授胡安·路易斯·阿苏亚加在马德里介绍一项考古发现时告诉记者说:“这两颗牙齿拥有由一节锋利物体组成的牙槽,证明穴居人用一根小棍来清洁牙齿。”西班牙文化部表示,在皮尼拉·...
记者从榆林南郊一民间博物馆——千五氏博物馆了解到,今年2月份从榆林南郊汉代墓葬中出土的谷物种子与果实遗核,很有可能是东汉时代的农作物种子。馆主刘福习说,这些农作物种子保存情况完好,经培育可能再次生长发育。 榆林南郊汉代墓葬位于上郡路与榆佳公路交界的台地上。据刘福习讲,今年春季的一个晚上,几个盗墓贼将其中一座坟墓盗掘后,将六七个陶罐遗弃。第二天早上,他起床后,发现门前不远的台地上有一堆新土,出于好...
昨天,西汉夫妇合葬墓考古又有新发现,首次出现汉代女性用品。在头厢除了发现漆器金箔贴片外,考古人员还发现了一个完整的在汉代称为漆奁的化妆盒和一个连体的男女木俑。考古人员称,从连体的男女木俑来看,这对夫妻生前两情甚笃。 昨天下午,在主墓室的东北角,考古人员在泥水中依次发现木俑、漆器、陶器等物件。记者看到,一块包有金箔的块状漆器被发现,该金箔颜色呈现鲜亮的金色,上面还有精美的图案。考古人员介绍,西汉时...
正在进行的布达拉宫二期维修中,工程技术人员发现在布达拉宫多处建筑的地基中有地垄,从2002年工程开工至今已发现地垄共140处。 据布达拉宫管理处处长强巴格桑介绍,布达拉宫一期维修中共发现地垄20多处。二期维修中目前已发现140处,不排除还有地垄的可能性。 这些地垄主要设计在布达拉宫建筑的地基里,成井状,有关专家认为由于布达拉宫建在山上,此结构是为了利用空气的作用防止建筑物下滑。 强巴格桑说:...
这是1号墓前室的墓道及耳室 日前,新疆库车县城在修建地下商业街时发现一座有1700年历史的汉式墓葬。这是在新疆首次发现典型的汉式砖室墓。通过与在江苏、山东、陕西、河南、山西以及甘肃河西等地发现的墓葬资料对比,这些汉式墓葬的时间可以推定为魏晋十六国时期(公元3世纪中后至4世纪)。这批典型汉式墓群的发现及发掘填补了古龟兹地方史的空白,对于研究并探索魏晋时期中原王朝与西域绿洲城邦国家之间密切的政治、经...
长沙市文物局昨日又在距石马铺赤冈岭700清兵合葬墓西1500米处的梅岭,发现另一座与太平军作战阵亡的大型清兵合葬墓。据市文物部门考证:这座新发现的大型花岗岩清兵合葬墓共葬有清朝绿营兵200多人,令人惊奇的是,新发现墓里安葬的竟然同是在石马铺之役中阵亡的陕西籍清朝官兵。 合葬墓保存完整实属罕见 市文物局调查发现,这座墓葬位于天心区新开铺街道办事处梅岭社区南园小区内,该墓西、南两向紧靠南园小区居民...
自今年6月,金莲山古滇墓群考古工作进入室内整理阶段以来,我市考古工作者在研究中又有新发现——金莲山古滇墓群具有明显的古代百濮族群的文化特征。这一结论如果被证实,扑朔迷离的古滇民族来源之谜将由此找到答案。 经过对澄江县金莲山古滇墓群一年多发掘、整理、研究,考古工作者有了新的发现,有关专家称,滇青铜历史文化可能因此被改写。 9月1日,据考古队队长、市文物管理所所长杨杰介绍,此次金莲山古滇墓群考古发...
据新华社电 以色列考古学家9日宣布,他们在耶路撒冷附近发现了一处约2000年前犹太人用于避难和逃跑的地下隧道。 据法新社10日报道,这条隧道是以色列考古小组两周前对大卫城遗址进行发掘时偶然发现的。隧道长70米,“被完好地保存下来”。考古小组经考证后认为,这条隧道是公元70年古罗马军队占领耶路撒冷时的主要城市排水道,位于耶路撒冷城主要干道之下,离著名的哭墙不远,一直延伸到死...
昨天,考古队队员们仍在清理主棺椁旁边的淤泥。记者在现场看到,主棺椁盖板上的淤泥已经被清干净,楠木盖板的详细位置也被标注在了图纸上。由于墓室头厢位置的淤泥太厚,直到目前,主棺椁的前挡板仍然被泥土封住。 在墓室的头厢,考古队员经过一番清理,发现了好几个鸭蛋般大小的漆耳杯和一个漆器托盘,同时还发现了一个纯铜熏香炉。业内人士说,墓室内摆着做为酒器的漆制耳杯,体现了古人希望在死亡后仍继续享受生活的想法。香...
昨日,在桐梓县夜郎镇宋墓群发掘现场,考古队员又发现了一座大型古墓。由此,当地民间流传的“杨八墓”就是八座坟的说法,似乎有了出处。不过,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考古队暂时不打算开启这座新发现的古墓,目前正在对已打开的7座宋墓进行清理。 本次夜郎考古工作队队长李飞告诉记者,从上个月中旬开始,为了抢救性发掘一座省级保护的宋墓,他和一些专家来到“杨八墓”,并在遭...
在石景山区银河商务二期工程的建设施工工地,北京市文物研究所组织考古工作人员日前进行文物勘探时,发现了一片大面积的墓群。昨天,其中最有价值的一座墓室被专家初步鉴定是金代一位太常少卿、殿中侍御史的墓地。 发掘区位于石景山街南侧,东为鲁谷大街,西邻石景山区政府大楼。目前,共发现墓葬62座,其中金代墓葬9座,均为石室墓,明清时期墓葬53座,为竖穴土圹墓。 昨天,工作人员在一座金代石室墓的石盖上部发现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