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在三国时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司马懿的故乡——温县招贤乡安乐寨村,发现两块明清时期筑寨碑铭。据文物专家称,此碑铭对研究司马懿及其故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也为研究中原地区明清筑寨自卫提供了历史印证资料。 据新发现的明崇祯十年(1638年)碑文记载:“县治西三十里,旧有古城,原司马懿之故址也,遗迹微存,孰过而问之,于崇祯元年……修筑名曰安乐寨。”...
近日,焦作市民韩文聪在修葺老家旧居时,从一个破旧的木匣中意外发现了许多字据、账单之类的东西,其中多数为不同历史时期的地契。经过整理,地契分为6个时期,共24份。迄今年份最远的为乾隆年间,最近的为民国四年。24份地契中,年份为清朝的居多,记录了乾隆、嘉庆、道光、光绪、宣统、民国共6个时期的土地交易情况24份地契,横跨157个年头。从乾隆年间至民国初期,恰如一段保存完好的土地交易档案。其中一份早期地契...
近日,在内蒙古二连浩特市恐龙化石埋藏区2号馆附近再次挖掘到了一批恐龙化石埋藏区。目前,考古人员仍在继续进行着深入细致的发掘与研究。 记者在挖掘现场看到,这次发现的恐龙化石位于原恐龙墓地2号馆南侧,面积现已扩展到约40平方米。这些化石离地表仅有2米多深。这次恐龙化石与原2号馆相比,不仅面积较大,而且保存较好。据目前发掘进展情况分析,埋藏范围还会扩大,估计能达到数百平米,很可能是目前国内发掘到的白垩...
出土的人骨和马骨 继2006年天水市张家川马家塬发现战国墓地之后,今年9月底,在张家川川王乡马达村一块田地下,再次发现一墓葬,据在现场负责抢救性清理墓地的县博物馆工作人员介绍,从出土文物看,该墓葬年代与马家塬战国墓葬接近,初步推测应为战国晚期墓葬。 报案:马达村有人盗墓 9月19日,天水市文化局接到群众报案称,张家川川王乡马达村出现盗墓贼的身影,接此报案后市文物局立即电话指示县博物馆去...
10月10日,许昌市考古工作取得重大发现。许昌市文物工作队公布说,9月25日至10月9日,许昌市文物工作队在恒达文峰城市花园抢救性发掘清理出7座古墓葬,其中汉代墓葬4座、南宋时期金人墓葬3座,出土瓷器打破了“钧不随葬”之说。 文物工作人员介绍,本次发掘的南宋时期金人墓葬形制规整,由墓道、墓门、墓室构成,墓室有壁龛。其中二号墓砖壁用石灰垒砌,并用白石灰粉刷壁面。从塌陷残块看...
汉阳陵考古新发现将我国花生出现历史由明代提前了1500多年 史书记载,花生是明代从南美洲传入中国的。但最新的考古发现却改变了这一传统观点。记者昨日获悉,经专家确认,汉阳陵陪葬坑出土的花生,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花生,它把我国花生出现的历史提前了1500多年。 汉阳陵发掘出两座粮库 汉阳陵考古陈列馆副馆长王保平表示,汉阳陵已经探明的从葬坑193座,在已发掘和试掘的20多座从葬坑中,有两座从葬坑内...
科学家们在美国犹他州南部发现了7500万年前一个鸭嘴恐龙新种类的化石残骸,其中保存良好的头骨颚部有800颗牙齿,皮肤上有鳞屑的痕迹。 据路透社日前报道,这种两足食草恐龙名为“Gryposaurusmonumentensis”,长约9.1米。 犹他自然历史博物馆和犹他大学古生物学家特里·盖茨说:“从根本上说,这种恐龙是白垩纪时期的食草类巨兽。R...
英国一名古生物学者在10日播出的英国广播公司(BBC)纪录片中说,他发现了世界首个霸王龙脚印。 菲尔·曼宁主要研究侏罗纪和白垩纪的恐龙足迹。曼宁在节目中说,他去年在美国蒙大拿州著名的化石产地海尔克里克地区发现了一个长76厘米的恐龙脚印,很可能属于生活在6700万年前的霸王龙。 “一百年来,人们都在寻找霸王龙的脚印,”曼宁说,“但除非你同时发现留下脚...
村民挖出的古瓷片 盖竹村唯一一座基本完好的古石板桥 日前,苍南龙港的林先生向“党报热线”88869996反映:平阳县麻步镇盖竹村,是一个在宋朝时盛极一时的古村落。可惜在明洪武年间,天灾人祸接踵而至,原先的繁华被淹没在废墟之中。现在,古村落的一些遗迹仍在,村民还在村后的斜坡上挖出了据说是宋代的陶瓷残器和碎片,希望“党报热线”加以关注。 后山...
据国外媒体报道,考古学家最近在土耳其东南部的迪亚巴克尔省比斯米区的哈科密尤斯地区考古时发现了一对在地下相抱而眠达8000年的情侣遗体。 考古主持者,土耳其哈斯特帕大学的Halil Tekin介绍说,这对情侣中的男主人公死亡时30岁左右,女主人公20岁左右。他们入葬的姿势说明这是一对情侣,可能死于一场疾病,或是为爱殉情,但到底什么原因要等哈斯特帕大学的人类学家对这对夫妇的骨骼进行分析之后才能得出。...
荆州有个熊家冢古墓,是湖北省已发掘的规格最高、规模最大的楚国高级贵族墓葬,据说墓的主人这座沉睡了2000多年的古墓自发掘以来备受关注,最近,考古人员在清理一座殉葬墓的时候,发现了一样奇特的东西,让全场的考古人员感到震惊。 考古工作人员对熊家冢墓的65号殉葬墓和72号殉葬墓进行了清理。在65号殉葬墓,考古人员清理出20件精美的文物。 熊家冢考古队李亮:“包括玉璧、玉环、玉璜,还有玉珠...
2006年10月至2007年9月,由邯郸市文物保护研究所会同磁县文物部门,共同承担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磁县北朝墓群中段考古发掘工作,即滏阳营遗址及墓葬、湾漳营遗址及墓葬、东窑头墓群、槐树屯遗址及墓葬等4处抢救性考古发掘项目,历时一年,发掘工作全部结束。这次发掘获取了新石器时期龙山文化遗存、奴隶社会先商时期遗存、封建社会北朝时期遗存及汉代至明清时期的墓葬等一大批重要考古资料,并通过了专家组的验收。在这...
考古工作者日前在安徽凌家滩遗址发现5500多年前的玉质占卜工具,比殷墟的占卜工具早了2000多年。 这3件玉质的占卜工具摆放在墓主人的下腹部,里面还有摇卦用的玉签,制作十分精美。 安徽考古所研究员张敬国:这3件东西表明我们祖先在5500年前已经开始使用占卜这一套方式,对于研究中国文明起源、中国哲学思想都起到非常重要的意义。 和占卜工具同时出土的还有玉环、玉珏、玉镯、玉璜等玉器214件,其中一...
记者7日从甘肃崆峒山管理局了解到,该景区在维修其标志性建筑--凌空塔时,发现11座明代泥塑佛像,专家称其为研究明代佛教造像艺术的重要文物。 据崆峒山文物管理所所长赵亚丽介绍,该景区今年在维修凌空塔时,发现了明代泥塑佛像11座,其中9座基本完整,2座已经残缺不全。 这些塑像面相丰润,细眉长目,表情庄重,身材匀称协调,衣着轻薄贴身,线条流动柔和,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特别是其中的菩萨像肩宽腰细,身姿...
刘伯承元帅20年代位于重庆大坪六店子的一处旧居(六店村新铺社60号)最近被发现,经重庆市文化广电局(文物局)组织有关专家多次踏勘,确认该处旧居属于重要的不可移动文物。 据了解,1924年至1927年,刘伯承元帅在大坪六店子居住并开展革命活动。1926年11月,刘伯承在此召开中共重庆地委军事委员会会议,确定了泸顺起义的方针、策略和作战计划。建国初,刘伯承与邓小平、贺龙等来到六店子旧居,回顾当年革命...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