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期,咸阳市文物普查队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间,在彬县小张镇卧龙村发现了商代到西周的遗址,并出土了大量陶片。 据了解,该遗址大致呈长方形,东西长约400米,南北长约350米,总面积为14万平方米,百子河、泾河在东南环绕。遗址东西走向的断崖层上暴露出带状的文化层,断断续续长约30米,有零星的陶片包含在里面。在遗址区南侧的地表上还散见大量的泥质和加沙陶片与器足,泥质的多为盛器的残片,而加沙陶耐高温多...
“崇州新发现了500余处文物遗址!”昨日,崇州市文管所对外公布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果。据崇州文管所长何树全介绍,这些新文物遗址是自2007年至今搜索发现的,其中有古墓葬200余处,其中有4处古墓葬至今末被盗掘;宅地民居上百处,多为清末民初的川西民居,大多集中在街子、三郎、怀远等山区受灾乡镇;最具特色的是崇州市公议乡的隋朝古窑址。 成都市考古专家对古窑内数万片瓷片进行了仔...
清原县为期两个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圆满结束,为清原县文化保护工作进一步夯实了基础。 清原县作为满清的发祥地之一,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厚的文化遗产。其中,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口头传统 民俗活动、礼仪节庆、民间传统表演艺术、手工艺技能等,种类繁多,形式多样。为了进一步做好清原县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清原县文体局从4月末开始,组织人员全面展开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普查工作坚持了“全面...
南顿俗称杨墩,在壶镇西南侧河谷平畈。海拔195米。光绪《缙云县志》载,“上南顿,属二十五都,下南顿,属二十四都”。民国以后即属一个行政村。村民尚有胡、周、郑、麻等多姓。据《蔡氏宗谱》载,明初蔡富二、富五兄弟迁入。《胡氏宗谱》载,南宋末胡复祖从云岭迁。古楼《周氏宗谱》载,周起于明前期从古楼迁。可见南顿村的历史较悠久。此次在南顿村普查,发现古老建筑甚多,民国时期典型建筑就有5幢...
今日,记者从甘肃省文物局了解到,在第三次文物普查期间,庆阳市第三次文物普查组新发现多处革命遗址。这些新发现的革命遗址,为抗日战争及解放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革命史的研究提供了可靠依据。 据了解,庆阳市庆城县、环县、华池县文物普查队在进行野外文物调查时,根据事先翻阅大量资料了解到的相关信息,通过走访当地群众,发现了大量的革命遗址。 新发现的革命遗址为七七0团大生产运动旧址、华池县苏维埃旧址、雷屹崂梁...
根据国家文物局部署,7月28日,由中国国家博物馆、福建博物院、福州市文物局以及部分其他省(市)的国家水下考古专业人员组成的“福建沿海水下文物普查工作队”一行42人今天正式进驻平潭县屿头岛,开始对平潭大练海域沉船遗址进行水下考古发掘和打捞,并全面开展福建海底文物普查工作。 近年来,福建沿海先后发现多个古沉船遗址,出土了大批水下文物,为研究古代中外交通史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此次...
银川市自2007年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以来,在银川市文广局的统一部署下,银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加强指导,各县市区文化部门积极配合,在全市开展了"拉网式"的"非遗"普查工作。截止2009年6月,共普查项目信息10000余条,普查项目2545项,上报宁夏回族自治区"非遗"中心项目文本资料70个,并录入电子文本,建立信息数据库。参与普查...
“惠东渔歌被成功列入国家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多祝镇田坑村古建筑群被列为第五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多祝镇皇思扬古围村被评为第一批‘广东省古村落’,吉隆镇成功申报‘广东省舞龙之乡’。”惠东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局长谢帝水日前向记者列举近两年来,惠东在文化事业发展上取得的喜人成绩。目前,该县的九龙峰谭公庙醮会正申报列入第三批广东...
根据国家文化部办公厅《关于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的通知》及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和相关要求,北镇市于4月1日起,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普查分宣传准备、大普查和重点项目走访三个阶段,历时两个多月,现已基本完成,进入最后扫尾阶段。 为圆满完成普查工作任务,彻底摸清全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所蕴藏和遗留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家底,使北镇市珍贵、濒危并具有历史、文化和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自文化部部署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以来,湖北省宜昌市文化局高度重视,成立了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先后在全市文化工作会议和全市乡镇文化站长培训班上做了专门工作安排并组织普查业务培训,还请湖北省有关领导和专家到会进行辅导讲座;今年又两次召开全市普查工作专题会议和秭归现场经验交流会,会上统一规范了普查工作流程和普查资源管理模式,重新设计了普查工作表格,并自主研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资源管理系统...
笔者17日获悉,从8月1日起,河南省文化厅将对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偃师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进入冲刺阶段。 根据部署,偃师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范围包括:语言文字(方言),神话、传说故事等民间文学,剪纸、绘画、雕刻等民间美术,劳动号子等民间音乐,生产劳动、婚丧礼仪等活动的民间舞蹈,豫剧、曲剧等传统戏剧,河洛大鼓等曲艺,荡秋千、口技等游艺、传统体育、杂技、竞技类活动,吹糖人、手...
西堤头镇刘快庄村赵太君墓 北仓镇王秦庄村黄金祥故居 天津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自2007年启动以来,截至目前已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819处。 记者日前从北辰区文物普查部门获悉,在第三次文物普查过程中,多处明清时代的庙宇、寺庙及古墓遗址被发现,如桃花寺庙宇遗址、南王平老爷庙、卢庄村东井、小芦庄大槐树、贾庄伙遗址、朱庄伙遗址、线河战备砖窑、赵太君墓等。这些新发现的不可移动文物历史久远,建筑...
近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黄彦蓉在四川文物简报2009年第25期《四川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取得新进展》上批示:“很好!望继续加大工作力度,对处于后进的地区要加强督察,确保全省任务圆满完成”。黄彦蓉副省长的批示不仅是对四川省“三普”工作者的极大鼓舞和鞭策,同时也是对全省“三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
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各有关部门的通力协作和密切配合下,截至6月30日,济宁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第二阶段田野调查工作在山东省率先提前半年完成任务,取得阶段性显著成果。 本次文物普查是继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结束20余年之后,对全市境内不可移动文物进行的一次全面、系统、深入的调查。为高质量完成普查任务,市三普办按照国务院、省政府和市政府关于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的统一部署,精心组织,创新方法,...
7月21日,建始县文体局完成了20多万字的调查报告及采访记录。这标志着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全面结束。 建始于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立县,迄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为尽快掌握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状况,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认定、保存和传播工作,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迈上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今年3月以来,我县按照“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rdqu...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