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遥控潜艇拍下的沉船照片 近日,瑞典探险队在瑞士东南海岸发现了17世纪的沉船残骸。瑞典电台计划将此拍成一个探险节目。(东方IC) 据国外媒体报道,科学家在波罗的海发现了一艘几乎保存完好的沉船,通过研究,它的年代应该是17世纪。这艘沉船是在一个摄制组在拍摄一部水下纪录片系列时发现的。 公共服务瑞典电视台表示,这艘失事船只可能与著名的“瓦萨”号军舰属于同一时...
近日,记者从崇礼县有关部门了解到,在张承高速公路崇礼段施工现场,施工队发现一处我省罕见的古代遗址。 据介绍,该遗址位于崇礼县三间房村东南500米处,发掘总面积1500平方米,共发掘探方60个,发现辽金时期房址10余座,房址可见门道、灶、炕以及当时房屋长期居住形式的活动面。 在发掘出的60个灰坑中,包括早期窑废弃后充当垃圾所用坑,还有用于存放粮食的穹藏坑。同时,还发现早期寺庙一座,从寺庙遗址出土...
新疆惊现木乃伊皮肤指甲保存完好 新疆惊现木乃伊皮肤指甲保存完好 最近,新疆一位牧民发现了一具木乃伊。有专家表示这具保存完好的木乃伊是一名40岁左右的男子。他穿着蓝白色长袍,黑发向后束在一起,扎成一个小马尾辫。被发现时尸体表面还有棉被覆盖。一些专家认为该男子在地下已经埋藏了数千年。也有专家表示,他可能死于几十或数百年前。木乃伊全身如纸一样惨白,脸颊深深地陷下去,眼睛空洞地注视着前方...
11月15日从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近日考古人员在对广州市一建筑工地进行文物勘探和考古发掘时,清理出西汉至明清时期的墓葬10座,出土了陶、瓷、石、玛瑙、琉璃、漆器等不同质地的文物125件(套)。 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15日在位于广州市淘金坑的一个建筑工地向媒体展示了部分出土文物。据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考古部副主任易西兵介绍,出土的文物以陶器为主,大部分是日常器皿,有陶罐、陶盆、陶釜、陶瓮、陶...
出土的四个像小馒头一样的东西让考古所的人也不明白用途 前日,周至县楼观镇村民整地时意外发现一座古墓,当地文物部门发掘清理,出土了铁器、陶罐、钱币等文物10件(组),丰富了当地历史及考古研究资料。 据周至县文管所副所长王党周介绍,前日楼观镇延生观村6组村民杨福民等人在修整田地翻掘一处土坎时,发现地下露出古砖,他们意识到此地有古墓,随即报告县文管所,文管所迅速派人到现场进行发掘清理。所见的古墓处于...
“南海I号”现场作业人员在焊制保泥板接口。图中两船间是“南海I号”沉没点 “南海I号”一路“游泳”进博物馆 下月入住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水晶宫,明年底市民有望一睹蒙“面纱”的沉船 作为全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水下考古发现,“南海I号”古沉船有望下月中出水重...
南海一号上打捞出的文物 作为全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水下考古发现,“南海一号”古沉船有望下月中出水重见天日,并正式“安家”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的水晶宫。在南越王博物馆举办的“中国水下考古20年”专题讲座透露,最快明年下半年,市民就可一睹蒙着神秘“面纱”沉船,而船上文物的发掘、清理与展示同步进行,“...
近日,距今4000多年的商周时期的古村落文化遗址在涉县首次发现,这也是目前邯郸市发现的较大和比较完整的商周时期村落文化遗址,对于研究古代村落和城镇变迁,破解古人类生存之谜具有重大的意义。 该遗址位于涉县西戌镇西戌村,总面积达4万平方米,400多亩,北靠大小虎头山,西临淀水河,东临平涉线,地势开阔而平坦。 据河北省文物普查队有关专家认定,该遗址的文化层一直延伸至汉代以后,目前已发现一定数量的陶片...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日前在对重庆市合川区草树土汉代遗址考古勘探过程中,发现汉、唐房址以及汉至六朝时期的灰坑等遗迹。 据重庆市文物考古所朱寒冰介绍,重庆市文物考古所考古工作队于6月下旬至9月对草树土遗址实施了考古勘探、发掘,勘探面积4000余平方米,发掘面积725平方米。考古人员发现并清理汉代房址两座、唐代房址1座、汉至六朝时期灰坑1座、唐代灰沟1条、明清时期灰沟3条。房址、灰坑中出土的遗物有金银器、...
昨天,记者从三门峡市文化局获悉,该市考古部门首次发现了西周时期的焦国坟墓,具有重大研究价值。 该墓地位于三门峡市开发区,清理发现了12座西周时期的方坑竖穴墓,出土文物40余件,其中陶器32件,铜器5件。 据记载,三门峡在西周时期分封有两个诸侯国,一个是神农氏之后的焦国,一个是文王胞弟的虢国。公元前755年,焦国为虢国所灭,故本次发现的这12座墓很可能是焦国的墓葬,这也是考古学界继上世纪50年代...
近日,南京江宁陶吴镇狮子山一带,发现了春秋战国时期一座大型土墩墓。据南京博物馆考古专家介绍,这是目前南京地区首次发掘如此大规模的土墩墓,他们已经在此工作了半个月。经考古人员勘查,发现了三个盗洞,可能该墓历史上曾被盗过。 [现场]挖掘就像绣花一般 昨日,记者来到位于江宁陶吴镇狮子山公园以东方向一处工地,在一座山丘上,考古人员正在紧张地挖掘。爬到正在挖掘的土墩顶,只见山上已顺着墓型预留出一米的隔梁...
对灵长类进化一项假说提出挑战 科学家在11月12日出版的《美国科学院院刊》上撰文指出,考古学家发现了一块疑似新种人猿的颌骨化石,这种人猿与大猩猩、黑猩猩以及人类的最后一个共同祖先非常接近。研究人员说,这块化石填补了化石纪录中的一些空白,也对灵长类动物进化的一项假说提出了挑战。 这块具有1000万年历史、带有11颗完整牙齿的化石,是日本和肯尼亚的研究人员于2005年在肯尼亚裂谷东部边缘的那卡里区...
11月2日,一座六朝时期古墓在南昌市高新北大道星辉村一工地被发现。11天之后,古墓终于在13日上午正式开挖。 当古墓一点点呈现在大家面前时,考古专家又在距古墓5米内发现了另外一座古墓,初步估计两座古墓属于同一时期。一时间,现场议论纷纷,这是地宫,还是墓群?一切只有等今日深挖1米之后才能知晓。 【挖掘】古墓用网钱纹青砖砌成 13日一大早,省市考古工作者就赶到现场对古墓进行挖掘。经过初步勘测后确...
专家推断吴文化发源于苏州、无锡之说因此要被改写 太伯,陕西渭水流域岐山下周部落的一位王位继承人,周文王姬昌的叔叔。3000多年前,他放弃王位来到长江中下游,开创了吴文化。后世史家司马迁把这段故事写进了《史记》,称为“太伯奔吴”。 太伯所奔地方在哪?无锡、苏州、南京镇江地区都在历史学家的考证之中。近日,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在江宁陶吴地区发现了两座大规模的周代土墩墓。专家根据...
昨日,记者在白银市靖远县采访时了解到,该县大芦乡宋之久的家中保存着一幅清雍正皇帝亲笔书写并赐给其祖上——甘肃提督宋可进的“福”字。虽然该“福”字历经岁月沧桑,上半部被烟火所熏,但整体保存完好。 雍正御笔赐“福”表功 据了解,宋可进祖上原籍南京应天府,于明朝成化年间落户今靖远县大芦乡。作为宋氏第九世孙,清康熙年间,宋可进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