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从2007年12月开始,重庆市考古所、湘西州文物局、中山大学和黔江区文物管理所联合在黔江区两河镇箱子岩电站淹没区阿蓬江沿岸的高碛和大坪村进行考古,发掘了涪碛口、石牛寺、杏家坳、大路坪、沙坝5个从商周到两汉、唐宋以及明清时期的遗址。近日,考古人员在石牛寺遗址发现了商周时期稻田遗迹,这在重庆境内尚属首次,在全国也较为少见,对研究古代阿蓬江流域人与自然环境的共存关系、文化面貌以及土家族的起源和发展等都具...
丈亭渔溪小镇上,有一座建于明代嘉靖丙寅年(1566年)的过街“茶亭”,当地人俗称“渔溪凉亭”。 它坐落在古时余慈官路上,历经了四百余年风雨沧桑,至今形制尚属完好,是目前余姚境内发现的唯一一座明代凉亭。 茶亭建在渔溪老街东首。当时,茶亭西连渔溪老街,东接渔溪老街上的永安桥,北朝渔溪山前的“崇仁观”,南靠“布纪道地&...
历时1年的隋唐洛阳城定鼎门遗址发掘工作近日结束,此次考古人员在定鼎门外不远的分别属于晚唐和北宋初年的路面上,发现了大量人和动物的足迹及车辙痕迹。 这些足迹及车辙痕迹清晰完整,让人依稀看到了当年定鼎门外车水马龙的热闹场景。尤其是骆驼蹄印的发现,为“洛阳是丝绸之路起点之一”说提供了新的佐证。 据专家介绍,“定鼎门”是唐代外城郭门,也就是当时的国门,大...
朝鲜考古学家日前在开城市德岩洞发现一处高丽王朝时期(公元918年-1392年)的石桥遗迹。 据报道,这座石桥的上部结构已荡然无存,但基石及支撑石则基本保存完好。这些基石大多呈四方形,全部为花岗岩。考古学家们在石桥遗迹附近还发现了一些高丽瓷器的碎片以及马掌、铁刀等。 开城是高丽王朝时期的都城。考古学家认为,从这些遗物以及基石的加工方法可以推断出,石桥是在高丽王朝初期建成的。
敦煌藏经洞是莫高窟第17窟的俗称。该窟曾因发现数以万计的古代佛经、文书和美术品等文物而名。藏经洞出土文物与殷墟甲骨文、汉简、明清档案,被誉为近代古文献的四大发现。其学术价值于此可见。藏经洞出土文物已成为敦煌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藏经洞是附属于敦煌第16窟的小窟,位于16窟甬道北侧壁内。此窟开凿于晚唐时期,窟主是当时河西都僧统的洪辨。洪辨去世后,其弟子在该窟内安置洪真容像,而成为纪念洪辨和尚的影窟...
食鱼恐龙的头骨化石 英国科学家日前称,他们最近在英国的萨里郡发现了一枚极其罕见的食鱼恐龙头骨化石。这种食鱼恐龙在生物学上被命名为“重爪龙”,它们的头骨与鳄鱼非常类似,主要依靠两只巨大的脚爪从水中捉鱼进食。 通过运用计算机建模技术,英国布里斯托大学博士艾米利-雷菲尔德研究发现重爪龙在进食时,头骨的弯曲和伸展与印度食鱼大鳄鱼头骨的反应一致。雷菲尔德博士说:“在发...
残缺的横省石牌坊 修复后的横省石牌坊 9年前,一座我国现存最早的石牌坊——横省石牌坊在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东钱湖畔横省村被发现。如今,经过能工巧匠一年多的打磨,“国宝”横省石牌坊终获重生,呈现出800年前的“旧貌”。自今年1月6日正式开放以来,短短几天时间就迎来了上千名游客。 文物普查中偶然的重大发现 1999年6月,1200名业余文保...
1.5亿年前的鱼化石 1月6日下午4时许,蓬溪县黄泥乡石窠老板柏再清像往常一样,带着工友们到双桥村距乡场约1公里的杀人坡一处石窠中打石头。“轰轰轰”,随着几声巨响后,柏再清带着工友们一起搬运着石头,“看看这两块石头,上面怎么有鱼的花纹哦!”柏老板当时自己也不晓得是什么,看到石头上面有些鱼的花纹、鱼刺、鱼鳞什么的感到很奇怪。第二天一早他就向县文物管理...
近日,家住务川县洪渡河边的一位老农向媒体称,30多年前,他在河边淘砂时,曾一次挖出数十余公斤箭镞,后来作为废铁卖给废品回收站。 邹回忆,他曾和哥哥将挖到的十余公斤“铁钉钉”背到县城的废品回收站,当作废铁卖掉。几天后,务川自治县文管所的干部找到他,他才知道卖掉的是古代的箭镞,是文物。于是,他带着文管所的人去了河边,但只挖出了十几枚箭镞。 据了解,箭镞是古代弓箭上的R...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考古人员对一处汉代匈奴时期的被盗墓葬进行抢救性清理时,发现大量摆放整齐的马、牛、羊等殉牲。 这座墓葬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达尔汗茂明安联合旗白灵镇西约5公里的石人沟内,因遭到盗掘,内蒙古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抢救性清理。 据介绍,墓葬为长方形,东西长约6米,南北宽约7米,地表未见封土痕迹,墓室内填充大量巨型石块。考古人员在墓底北部发现了大量殉牲,有马、牛、羊的头骨约3...
涪陵李渡镇,考古队在现场挖修建古墓的陶砖 墓砖上刻有形同人面的花纹 古墓中出土的“母子俑” 古墓中发现的文物 古墓中发现的近两米长的陶棺 古墓群中挖出的八足陶砚 19座古墓发掘工作今可完成,已出土133件文物 “19座古墓个个都有惊人发现!”昨日,涪陵李渡镇玉屏二社冉家湾古墓群发掘工...
昨日,涪陵区博物馆,工作人员展示罕见的东汉巨型陶棺 一起出土的陪葬品 砖体上有栩栩如生的人面像 涪陵区“平安村墓葬群”近日出土一件长1.93米的东汉陶制棺材,这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大陶棺;据推断主人身材高大,可能是当时的富人。专家表示,这具罕见的巨型陶棺对研究东汉生活有新的价值。 陶棺形态国内最大 “平安村墓葬群”位...
据《陕西日报》报道,日前,陕西凤翔县秦公一号大墓西墓道南侧车马坑考古发掘取得重要成果:考古发现,车马坑底东西方向依次摆设了5组车,且每组车前部分别有挽马两具,车辆以及马骨布局整齐。 这一车马坑的发掘,对进一步了解秦公陵园布局和内涵提供了新的研究资料,也为今后雍城大遗址保护提供了重要依据。
损坏的陶器被整齐排放在文化层,小型陶器类似老鼠。安徽怀宁孙家城遗址发掘工作7日全部结束,考古人员称,该遗址中存在许多独特现象,尤其是一些出土器物非常少见,其摆放方式更是“前所未见”。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朔知告诉记者,迄今为止,孙家城遗址已经发掘出土了200余件鼎、豆、斛、杯、釜等陶器以及锛等石器,至少涵盖了距今4000年前到6000年前的三个历史时期,其中包括备受世...
经过南京博物院考古队1个月的挖掘,江南地区最早春秋城址——丹阳吴国古城址考古工作本周又有突破性发现:一套3000年前建造、至今仍基本保存完整的城防系统得到确认。 据了解,考古专家本月在丹阳吴国古城址上,选取了不同方位、不同功能区进行试掘,发现了当时两道7.5米高城墙以及城墙外的多条城壕、跨越城壕的木桥遗迹、灰坑、陶片及红烧土等春秋时期的生活遗存,并由此确认了东南西北四座城门以及城内东西、南北两条...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