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考古学家于本周一(9 月 7 日)称其在英国知名文化遗址巨石阵附近发现了神秘史前古迹的掩埋遗迹。他们表示多达 90 块矗立的巨石可能已在地下埋藏数千年之久,其中一些经初步测量高 4.5 米(约为 15 英尺),可追溯至约 4,500 年前,历史悠久。据了解,该遗址四周围绕着 17.6 米宽沟渠和一处高约 1 米的土堤,因其一侧笔直,而其余部分弯曲而长期以来一直困惑着考古学家。 据悉,英国伯明...
《草原文物》2015年01期 【摘要】 <正>一、引言“窑洞”,顾名思义,是根据近现代土窑洞的称谓而来,从广义上来讲,属于穴居建筑的一种,又称“横穴居”。最早的窑洞式建筑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是利用生土的直立性特征挖掘的可供人类居住、活动的相对封闭空间。在新石器时代,窑洞式建筑从出现到成熟,在形制结构方面也发生了系列变化,比如对房址内空间长宽比例的把握,对门道的修缮以及室内装饰的...
传统考古学将漫长的中国早期人类历史以距今约1.2万年左右的末次冰期为界,划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又划分为早中晚几个发展阶段。旧、新石器过渡或者说旧、新石器之交在文化演进上是个重要的转折点,这是因为不光是磨制石器普遍取代打制石器,主要生产工具的类型(功能)、效率和美感等都大为改进,而且因为动植物的驯化与陶器发明等,使得经济形态从原来的狩猎采集为主向农业为主兼营别样发展,人群越来越定居...
一项全新科学研究报告称,在德国发现的葬有 26 具人类遗骸的大型墓穴表明在约 7,000 年前欧洲新石器时代发生的冲突可能极其残酷,其中受害者的遗骨出现了扭曲和残缺的情况。图为对研究文章中特别提及的各遗址在欧洲线纹陶器文化的大致分布区域内进行了标记。 中国文物网8月20日编译报道:一项全新科学研究报告称,在德国发现的葬有 26 具人类遗骸的大型墓穴表明在约 7,000 年前欧洲新石器时代发生的冲...
向家坝发掘现场 巴蜀符号青铜印章 青铜带钩 2009年6月,为配合向家坝水电站建设,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对淹没区进行大规模抢救性考古发掘。在位于宜宾市屏山县楼东乡的叫化岩遗址,考古队员发掘了7座房址、10个灰坑、5000余片陶片、若干磨制石器,这些新石器时代的遗存,将川南地区有实物可考的历史上溯3000年。 2015年8月23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宜宾市博物院联合举办《考古宜宾...
屈家岭文化的陶器 屈家岭文化,以1954年首次在湖北京山县屈家岭发现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湖北省江汉地区,时代约距今4 千至5千年。屈家岭文化的陶器主要是泥质黑陶和泥质灰陶,红陶很少,手制为主。大部分陶器为素面,只有少量饰有弦纹、浅篮纹、刻划纹、附加堆纹、以及镂孔等到,另有少部分彩陶和朱绘陶。彩陶和灰陶的烧成温度均达900℃上下。屈家岭文化最有代表性的陶器是高圈足杯、三足盘、圈足碗、长颈圈足壶、折盘...
陶器的发明标志着社会发展的一大进步。早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先辈们即已生产了陶器,新石器时代早期在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相继出现了距今8000余年的陶器,中国最早的陶器还要更早些。 经过学者们长期的研究和考古发掘,中国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已初露端倪,大致可以将这一时期的文化划分为黄河文化圈和长江文化圈。其中黄河流域分布着众多的文化遗址,主要代表了旱地作物种植为主的农业文化面貌,而长江流域主要代表...
江苏宿迁62岁的林兰松老人,家里有块石头,是上一辈耕田时偶尔捡到的。最近,林老汉把石头拿给考古工地的专家瞧,没想到小小顽石竟是距今至少4000年的石锛,属新石器时期文物。林老汉决定将它无偿送给宿迁市博物馆收藏。为林老汉点赞!
记者27日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获悉,该所已完成对辽宁省大连市鞍子山积石冢的首次考古发掘,出土近200件新石器时代文物,包括3件极为珍贵的玉璇玑。 积石冢是中国东北地区新石器时代盛行的埋葬形式,一般建在山丘顶部,砌出石棺墓再垒砌石块,有山陵之感,兼具祭祀功能。 据悉,从2014年9月开始,中科院考古研究所会同辽宁省考古研究所对鞍子山积石冢展开首次抢救性发掘,目前已基本结束。在6000平方米...
记者从自治区文化厅了解到,日前,在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哈民忙哈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人员获得一批植物遗存,其中包括大籽蒿等可食用的野菜籽标本。 据了解,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赤峰学院的考古人员在哈民忙哈新石器时代遗址的一间房内,发现了大籽蒿植物种子,总数为815363粒,在《救荒本草》《野菜博录》等古代文献中都对大籽蒿植物的采集、食用方式进行了详细表述。 考...
如果说,距今8千年至6千年前是中国早期玉器萌生与起源的阶段,玉器的器类仅限于头部与颈部的小件装饰品,工艺简单粗陋,出土玉器的地点寥若晨星,那么,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星星之火骤然变成燎原之势,玉器的制作和使用突飞猛进,进入了第一个高峰期。 这一时期,玉器的取材发生根本性的改变,虽然依旧是就近取材,但透闪石-阳起石系列的闪石玉(“真玉”),普遍成为各个玉器文化圈中最看重的玉材,从而奠定了后世中...
宁乡罗家冲遗址发现很多柱洞遗迹,考古人员推测这里可能存在大型回廊式建筑。均为长沙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供图 宁乡罗家冲遗址出土的石器标本。 2014湖南考古汇报会于昨日在长沙举行。商周考古成果丰硕、楚汉考古百花争艳,津市澧水河段水下考古调查标志着湖南河湖内水地区水下考古工作实现零的突破。在长沙,除了备受关注的市青少年宫又发现古城墙外,还有宁乡罗家冲遗址、西汉长沙王陵考古工作也取得新的进展。梳理过...
前不久,在通辽市科尔沁左翼中旗哈民忙哈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人员获得一批植物遗存,其中包括大籽蒿等可食用的野菜籽标本。 内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吉林大学边疆考古研究中心、赤峰学院的考古人员在哈民忙哈遗址的一间房内,发现了大籽蒿植物种子,总数为815363粒,在《救荒本草》《野菜博录》等古代文献中都对大籽蒿植物的采集、食用方式进行了详细表述。 考古界认为,野菜是随着农业的发展出现的一种补...
近日,盟文物局在乌兰布和沙漠边缘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 据了解,盟文物局接到阿左旗巴彦木仁苏木老崖村民反映,当地农牧民经常在乌兰布和沙漠边缘捡到一些石器和陶片,随即,盟文物局工作人员赶赴巴彦木仁苏木老崖村,对群众捡到的石器进行鉴定,最终在位于巴彦木仁苏木老崖村东北20 公里处发现石器地。该地已被沙丘所覆盖,但在沙丘间低洼处的土质地表上清晰可见散落有石器、陶片和骨珠等,并在地表采集了石磨盘、石磨棒等...
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大致是按照石器时代、铜器时代 、铁器时代 、电器(气)时代……的顺序构成的,这一理论最先由丹麦的汤姆逊提出,经过他的学生沃尔赛完善后,成为了西方文化学的“经典理论”,然而,这一“经典理论”却并非放之四海而皆准。随着我国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使得诸多专家们不得不面临一个事实:在中国的原始社会,有着无比灿烂的玉雕艺术和玉器文明,它们以北方的红山文化、南方的良渚文化和中原的龙山文化为代表...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