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5月18日,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当天,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3.0》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正式开幕。此外,故宫也呼应今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的主题,推出纪录片《故宫新事》第二集,并发布了《紫禁城祥瑞PRO》与“玩转故宫”微信小程序。 《清明上河图3.0》基于故宫博物院藏国宝级文物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通过挖掘原作的艺术神韵、文化内涵与...
灰陶盉,商,高12.3cm,口径8.2cm,足距4.8cm。 盉(hé音禾)直口微外撇,肩部一侧置管状流,对应一侧为牺首形柄。圜底,下承以三足。肩、腹部分别饰二、四道弦纹。 此件灰陶盉为商代遗物,其造型规整,胎质较细腻,肩、腹部装饰简单的弦纹。整个器物显得造型古朴,装饰简练。 盉是古代的盛酒器,或说是古人调和酒、水的器具,在商代的陶器和青铜器中都可见到。盉的基本造型是深腹,圆口,...
清乾隆年间,扬州玉雕技艺发展到达巅峰,扬州成为全国玉料的集散中心和主要生产基地。两淮盐政在建隆寺设有玉局,承制生产清廷各种玉器,并将其中大量精品进贡朝廷,那时产生了名闻遐迩的“乾隆工”,即众所周知的“扬州工”。清代扬州朝贡的“扬州工”玉器有盏、盏托、匜、杯、花熏、烛台、盒、盖罐、奁、鼻烟壶、梅瓶、双耳瓶、活环盖瓶、扁方瓶、卧马、洗、五供、三足炉等多种造型和装饰。据清宫档案《进单》不完全统计,两淮盐...
自然标本和青铜器如何在一个展览中呈现?由上海科技馆、上海博物馆、上海市历史博物馆(上海革命历史博物馆)联合推出的特展“世纪典藏——上海博物溯源”7月17日至10月21日在上海市历史博物馆免费展出。展览集中三馆优势资源,展出了原亚洲文会上海博物院旧藏的自然史和人类学、考古学、艺术类藏品及相关展品共百余件,将科学、文化、艺术和历史相融合,探寻中国博物馆的早期发展,挖掘上海城市深厚的文化底蕴。 乾...
信不信由你,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之初,故宫博物院曾几乎被废除拍卖。1928年6月8日,故宫博物院以易培基为院长,着手拟订了《故宫博物院组织法》,送中央政治会议审定,交国民政府公布实行。此前,故宫博物院几度陷于困境。6月27日,国府委员经亨颐向国民政府递交了《废除故宫博物院,分别拍卖或移置故宫一切物品》提案,列举理由如下: ——故宫博物院名称不妥,“故宫”二字,很有怀念的意思……所以不如根本废除为...
新石器 · 兽面纹玉琮 新石器时代良渚文化 公元前2500年 江苏省吴县市草鞋山出土 这是良渚文化小型系列玉琮最为精致的一件,呈圆柱形,中间对钻圆孔,器表依饰纹分为两节,以四角为中心,琢磨精细兽面花
蓬莱仙岛与昆仑神山是传说中的两大仙境乐园,《史记》记载,战国时期君王遣人探求“蓬莱、方丈、瀛洲”三神山,而昆仑山则是《山海经》所描述的神域。两地皆居住着仙圣,并有丰富物产及神异动植物。六朝至唐代时期,随着道教盛行,道士们逐渐将地图上的真实名山仙道化,形成洞天福地之说,使得仙境更具现实性。名山洞府对于追求仙道的人而言,不仅是采药、炼丹、修行的地方,更是遇仙、升仙的媒介。 明谢时臣《四皓图》...
“活态传承”别样精彩 ——江苏省南京博物院非遗馆创新发展纪实 参观人次由5年前的50多万增加到2017年的329万多,年均增加50多万人次;仅今年端午节小长假,观众流量就达到6.4万人次……南京博物院(以下简称“南博”)近年来创新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 2013年11月,南京博物院非遗馆开始对公众开放。这一举措,充分证明了南博人的勇气和创新意识,有力诠释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加强文物保护...
西周 · 玉螳螂 西周 长7厘米 1993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63号墓出土 白玉片雕,一大一小两只螳螂,大者在上,体态修长,大腹宽尾,曲肢斜伸,以爪抚摩着下面的小螳螂头顶。小者躬身,头尾及地,肢爪屈缩。皆圆眼微凸,腹部呈节状。肢体只用几道单阴线表现,风格简约。学者认为当是雌雄螳螂正在交配的情景。墓主人为晋穆侯次夫人。
为期3个月的“铜铸滇魂——云南滇国青铜文化展”于6月26日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开展。此展是该院举办的首次以滇国文化为主题的原创展,将带领观众寻觅神秘的滇国极富特色的文化内涵,探寻其历史之谜,领略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面貌。 “不同于商周中原青铜器崇神、重礼的程式化、符号化,滇人在充分汲取多种文化精华的基础上,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巧夺天工的冶铸技巧,将社会生活的千姿百态熔铸成一件件青铜艺术杰作,堪称世...
清代 · 紫地珐琅彩牡丹纹碗 清·乾隆 高4.4厘米 口径 11.9厘米 底径5.8厘米 珐琅彩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宫廷烧制的名贵品种。此碗在紫色的胭脂釉上绘绿色的枝叶、蓝色的花瓣、红色的花蕾、黄色的花心, 色泽浓艳华贵。
唐代 黄绿釉鹦鹉形提梁陶壶 陶质 高20厘米、底径8.9厘米、长22.5厘米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出土 鹦鹉立于喇叭形座之上,背部有提梁及注口,鹦鹉嘴为流,腹中空,全身羽毛刻划细致。鹦鹉的喙、前胸、爪上黄色釉,其余均挂深绿色釉。此壶造型富于写实特点,形象栩栩如生。
商代 · “妇好”方斝 商代(公元前1600-前1046 年) 高67.6、口径25.6×23.2 厘米 1976 年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 青铜器铸造发展至商代晚期而为一高峰,西周早期铜器铸造之精美,多承殷商余绪。从此件方斝造型与纹饰或可略窥商代铜器铸造水平之一斑。以铸造工艺而言,方形器较之圆形器用范为多,浇铸更复杂。以考古发掘实际而言,方形器一般皆出于高等级贵族墓葬。
汉代 · 鎏金银铜马 1974年河南偃师寇店出土 高5.9厘米长6.2厘米 马呈立姿,昂首挺胸,张口翘尾,周身鎏以 金银,黄白中相间线刻花纹,清新明快,小巧玲珑,为汉代工艺中的佳品。
金代 · 绞釉玉壶春瓶 高18、口径5.6、足径6.2厘米。 山西省朔州市曹沙会村出土。 敞口,细长颈,球形腹,圈足。浅黄白色胎,胎质较粗。施釉近足,釉色白,密布极为细碎的开片。白、褐红两种化妆浆相混合,经适当搅动再施于坯体上,其纹饰如行云流水,自然流畅。(有学者认为此器的年代应属金—元代。)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