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巫山人”到底生活在多少年前?现代中国人是来自非洲还是本土起源? 日前,由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三峡古人类研究所所长魏光飚博士在全球著名学术期刊《国际第四纪》发表的4篇论文,震惊国际考古学界。 2月2日,魏光飚博士向本报独家披露,其论文中的研究成果确认——214万年前,人类就开始在重庆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并创造了自成体系的史前文化;在这段漫长的岁月中,重庆地区的古人类制造了目前东亚地区发现的唯一一...
资料图 中国人物画自明清时期一蹶不振,直至清末民初任伯年力挽狂澜才出现生机。后经徐悲鸿、蒋兆和等人倡导中西结合,引进西画造型,提倡写生,创建新体,打开了新局面。但是,如何使中国人物画接续民族传统本源,发挥笔墨语言特别是线条造型的魅力,呈现出鲜明的民族气派,当代的艺术家们都在苦苦探索,从不同的侧面试图有所突破。 王家训正是他们其中颇为耀眼的一员。他是一位师古求新、善于思考、勤于深入探...
我的发言是谈中国人物画造型基础训练的问题。开门见山,我不主张中国画系造型基础课全盘采用外国的训练方法。理由包括下面几点: 一、线描造型是中国画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有的手段,从来学画,都是从白描双勾入手,以骨法用笔取形,它的特点是:一开始就用毛笔造型,在练笔中练造型,在造型中练笔,二者相辅相成,齐头并进。 二、学国画的传统方法是先临摹,后写生,二者反复交叉进行,提高造型用笔的能力,临摹...
地球上到处都是石头。每个文明都曾经历过石器时代。世界各地的石头文化也都很发达。但是到了新石器时代,在中国的土地上,渐次出现了以玉为代表的石制礼器。从那时候开始,中国的石文化与其他文明的石文化产生了差异,并最终确立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属性。 在大量接触、利用、加工、处理石头的流水线上,我们的先人面临一个难题:如果石头过于柔软,方便加工,却不耐磨损,不能够长时间使用;如果石头过于坚硬,耐磨损,可以...
日军拍摄的南京大屠杀相册内老照片:遇难者尸体堆积如山 日军拍摄的南京大屠杀相册内老照片:日军以砍杀为乐 程瑞芳日记 战犯谷寿夫判决书正本 1938年1月,南京最冷的一天,华东照相馆学徒罗瑾收下了一名日本军官送来的胶卷。洗印时,他赫然发现全是日军对中国人进行大屠杀暴行的照片。出于对侵略者的愤恨,罗瑾冒着生命危险,将其中16张单独洗印成册……兜兜转转,这组照片最终被中国第二历史档...
十一月初,正是美丽的新西兰春花澜漫的时节。奥克兰的奥特亚表演艺术中心于十一月九日至十五日迎来了国新办主办的“感知中国”新西兰行大型系列活动。中国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图片展以及传承人的主题讲演和现场互动作为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国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图片展、中外艺术家绘画展、中国图书联展、中国杂技演出等多项活动,向新西兰民众展现中国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以及中华文明的时代传承,在新西兰掀起了一...
爱国侨领陈嘉庚 日前,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在北京落成,这是国内唯一一家全面展示我国移民(微博)历史、现状及未来的“国”字号博物馆。从倡议兴建到最终落成,中国华侨历史博物馆历时逾半世纪,馆藏万余件。漫步其中,一部近千年来中国人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历史画卷在观众面前徐徐展开。 这里,浓缩着华人在海外艰苦打拼、“扎根发芽”的奋斗历程,更凝聚着千万游子对祖国故乡最殷切的桑梓情、最真挚的爱国心...
古代中国人用香,最初并不都是用香丸、香饼等“合香”的香品。在先秦两汉时期,人们还不大懂得研究香方来“合香”,主要是直接选用香草、香木片、香木块等,但熏香的道理相似,都是用木炭等燃料熏焚。从考古文物得知,至少在战国时期就已经有了制作精良的熏炉。到魏晋隋唐时,合香才盛行,这时,熏香的风气扩展到社会各个阶层,加上文人士大夫们的推动,使得合香、品香成为相当优雅的生活方式。稍加留意,您会在这个时期的大量诗词...
内容提要 1984年9月24日,柏杨在美国爱荷华大学演讲《丑陋的中国人》,强烈批判中国人的“脏、乱、吵”、 “窝里斗”以及“不能团结”等,并将原因归结到“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滤过性病毒,使我们的子子孙孙受到了感染,到今天都不能痊愈”。次年8月,此篇讲稿和另外两场演讲的记录《中国人与酱缸》、《人生文学与历史》,一篇访问稿《正视自己的丑陋面》,以及柏杨的三十几篇杂文、近二十篇的回应文章结集出版...
简介: 作者: 辜鸿铭 著 田率 译 出 版 社: 哈尔滨出版社 ISBN:9787548407881 出版时间:2012-05-01 版次:1 页数:14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内容简介 辜鸿铭生活在一个不幸的时代,在那样一个时代里,只要你是一个中国人,你就只能是病弱的、任人宰割的。如果你是清醒的,你要抗争,就...
“水墨青锋——杨晓刚人物画作品展”将于9月21日至27日在荣宝斋济南分店举办。本次展览将集中展出杨晓刚近年涉猎较多的包括彝族、藏族、惠安女、历史人物、写生作品及佛像白描等题材的近百件人物画精品。 杨晓刚对美与崇高有自己独到的领悟。不同于许多画家对于人物面部表情的孜孜追求,他选择弱化人物表情,在一些作品中,甚至完全过滤去了人物的喜怒形色,代之以平和、平静、平实的瞬间形象与神情的定格。这...
近日,《历史不能忘记——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展》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举办,引起社会广泛关注。从日本1874年侵略台湾至1945年日本法西斯投降,330张图片、192件文物,展现了近代以来日本侵略者带给中国人民的苦难以及中国人民抗击侵略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如此系统地展示近代以来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中国人民的抗击,在国内尚属首次。”军事博物馆馆长董长军介绍,“展览生动再现了中...
关于杨鹏的新书《“上帝在中国”源流考》(书海出版社,2014年5月),我起初的阅读兴趣,当然是要看杨鹏所考证的“上帝在中国”,究竟呈现出怎样的内容。比如说,上帝到底对中国人说过什么,中国人如何建立了对上帝的信仰崇拜。等我读完全书,我的想法变了。与其说这是一本关于上帝是否在中国的考据著作,不如说这是杨鹏写出的一种关于中国哲学史的分析框架。 事实大抵如此。杨鹏的确对商、周、春秋战国时代中国人的...
8月22日是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为深切缅怀邓小平同志为党和人民建立的不朽功勋,弘扬、学习他崇高的革命风范,南湖革命纪念馆特举办《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图片展》。 展览从“革命历程”、“军事生涯”、“总设计师”、“外事活动”、“肝胆相照”、“战友同志”、“在人民中间”、“生活情趣”、“理论的光辉”九个部分全面介绍了邓小平同志跌宕起伏、伟大光辉的传奇人...
在中国绘画领域,人物画的历史较悠久。在封建社会,由于封建统治阶级把绘画作为政治宣传、教育工具,起着"成教化,助人伦"的作用,所以,在绘画领域里,人物画首先得到发展,绘画技艺迅速地成熟起来。我国现存最早古老的人物画是两幅战国时代的帛画,一为《夔凤人物画》;另一为《御龙图》,两图均呈立轴式,用单线描,设色平涂的表现方法。 汉代人物画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无论是画像石、画像砖还是壁画、帛画等...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