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遗产编号 1―4―9 所属地区 河北·秦皇岛·青龙满族自治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秦皇岛青龙满族自治县 申报日期 2007 猴打棒是青龙满族一种具有独特艺术表演风格的民间舞蹈,分为舞台表演、秧歌走街打场和广场文艺表演等表演形式,表演者以不同表演形式把古老的民间热烈、欢快、优美的独特舞蹈风格、击棒技巧与唢呐打击乐伴奏浑为一体,场面宏大,舞姿抒展形象,动...
遗产编号 1―4―16 所属地区 河北·秦皇岛·抚宁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秦皇岛抚宁县 申报日期 2007 太平鼓 太平鼓,是满、蒙古、汉等族棰击膜鸣乐器。因单面蒙皮又称单皮鼓。流行于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陕西、甘肃、河北、安徽等省区。?? 唐代已有。宋代谓之打断。明代民间称为太平鼓。相传,单皮鼓最早是满族猎民的围猎用具,出猎时边...
遗产编号 1―4―11 所属地区 河北·石家庄·晋州市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石家庄晋州市 申报日期 2007 “官伞”发源并流传于晋州的古城、槐树、东宿和城关一带。官伞的表演多在元宵节期间。表演时,先由锣鼓打开场点,会头出场自报村名、姓名,然后念白叫板:“左手执伞,右手叉腰,脚跟提出,咱们跳起来了。”接着,锣鼓喧天,唢呐高奏,几十个舞组竞相表演,看谁...
遗产编号 1―4―12 所属地区 河北·石家庄·赞皇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石家庄赞皇县 申报日期 2007 赞皇铁龙灯流传于河北省石家庄市赞皇县赞皇镇境内,是一种具有独特风格的民间舞龙艺术。 赞皇县历史悠久,立县已一千余年,唐代曾出李氏六位宰相,文化底蕴丰富。民间花会遍及乡村,代代相传。赞皇铁龙灯起源于明末清初,它的产生和传承深受当地民间花会...
遗产编号 ⅲ―13 所属地区 陕西·渭南·华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渭南市华县 申报日期 2007 华州背花鼓的所在区域及地理环境 华县位于关中东部、渭河下游,地处东经109°36′至110°2′48″,北纬34°12′27″至34°36′27″,面积为1127平方公里,辖14个乡镇,人口36万。东临华阴,西接渭南,南依莽莽秦岭,北临滔滔渭河,...
遗产编号 ⅲ―14 所属地区 陕西·渭南·合阳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渭南市合阳县 申报日期 2007 东雷上锣鼓的所在区域及地理环境 东雷上锣鼓仅存于合阳县坊镇东雷村。东雷村东临黄河,西接中雷村,南与太里村隔沟相望,北与百良镇岔峪口相接,位置在北纬35o13',东经110o21',在战国魏文侯17年(公元前429年)即有人口居住,因该村东临黄...
遗产编号 ⅲ―15 所属地区 陕西·延安·安塞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延安市安塞县 申报日期 2007 安塞腰鼓是一种非常独特的民间大型舞蹈艺术形式,具有2000年以上的历史。独具魅力的安塞腰鼓像掀起在黄土地上的狂飚,展示出西北黄土高原农民朴素而豪放的性格,张扬出独特的艺术个性。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在香港,在中国的各地展现风采,并为世界瞩目。豪迈粗犷的...
遗产编号 ⅲ―16 所属地区 陕西·延安·宜川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延安市宜川县 申报日期 2007 壶口斗鼓是陕北民间传统鼓舞艺术中独特的一种艺术形式,源于气势磅礴的壶口瀑布旁,流传于陕西省宜川县黄河沿岸的壶口乡、高柏乡一带。“涌来万岛排空势,卷作千雷震地声”,这是对壶口瀑布的描写,也正是壶口斗鼓的写照。壶口斗鼓融舞蹈、武术、打击乐为一体,具有高...
遗产编号 ⅲ―17 所属地区 陕西·延安·宜川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延安市宜川县 申报日期 2007 “胸鼓”是将类似腰鼓形状的鼓挂在胸前敲的一种鼓舞形式,有些地方称为“花鼓”,主要流传在宜川、洛川和定边一带,具有明快,活泼、诙谐、风趣的艺术特色。 胸鼓流传甚广,历史悠久。宜川胸鼓是由山西传入的。宜川位于延安地区东南部的黄河西岸、与山西只有一河之隔...
遗产编号 ⅲ―18 所属地区 陕西·延安·洛川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延安市洛川县 申报日期 2007 洛川蹩鼓主要流传于陕西省洛川县黄章、永乡、旧县等乡村,为延安著名的"三鼓"(胸鼓、腰鼓、蹩鼓)之一,陕西方言称"蹦跳"为"蹩",此舞以蹦跳为特征,故称"蹩鼓".洛川蹩鼓最大的特点是在蹦跳中完成各种舞蹈动作。"蹩鼓"流传于延安地区洛川县,以县东北的黄...
遗产编号 ⅲ―19 所属地区 陕西·延安·洛川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延安市洛川县 申报日期 2007 流传于洛川县京兆乡、城关镇及黄陵、富县等地的秧歌,是一种不同于陕北大秧歌的古老传统形式,当地群众称之为“老秧歌”。 老秧歌是春节闹杜火时常见的形式。正如秧歌中唱的那样:“过了一年又一年,村村秧歌闹得欢,虽说秧歌不好看,敲锣打鼓太平年。”这些唱...
遗产编号 ⅲ―21 所属地区 陕西·延安·黄陵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延安市黄陵县 申报日期 2007 "老秧歌"是流行于黄陵民间的一种舞蹈艺术,按其表演形式、服装、道具、化妆和舞蹈的风格特点与当地传说,它是根据汉代"宫廷歌舞"和流传在民间的秧歌演变而来的,经过民间艺人们的不断创新,形成了现在这种风格的广场民间艺术。 "老秧歌"表演时分男角、女...
遗产编号 ⅲ―22 所属地区 陕西·榆林·绥德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榆林市绥德县 申报日期 2007 陕北秧歌是流传于陕北高原的一种具有广泛群众性和代表性的传统舞蹈,又称"闹红火"、"闹秧歌"、"闹社火"、"闹阳歌"等。它主要分布在陕西榆林、延安、绥德、米脂等地,历史悠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绥德秧歌最具代表性。 由来已久 陕北秧歌...
遗产编号 ⅲ―23 所属地区 陕西·榆林·靖边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榆林市靖边县 申报日期 2007 靖边跑驴是流传在民俗社火中的一种歌舞表演形式,传说是由"张果老倒骑毛驴"的民间故事创编或明成化年间由艺人姚福根据"跑竹马"改编而成。跑驴通常尾随秧歌队后即兴表演。后经著名艺人张有万和舞蹈家孟海平加工整理,已成为生活情趣盎然、技术丰富、独树一帜的陕北...
遗产编号 ⅲ―24 所属地区 陕西·榆林·横山县 遗产级别 省级 遗产类别 民间舞蹈 申报人/单位 榆林市横山县 申报日期 2007 “横山腰鼓”广泛流传于横山县各乡镇村落,是当地最为普及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深受陕北群众喜爱,有“腰鼓正宗窝子”之美称。 横山腰鼓逢节必闹,遇节必舞。它的竟打性很强,鼓手们一旦跃上场子,比不出个高低好坏决不下场。 横山腰鼓分文、武两种。“...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