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日,山西省河津市文物局在河津第二高中建设工地发现一砖室墓。经过清理,墓葬出土绿釉壶2件、灰陶壶1件、带盖灰陶罐5件、汉代昭明镜1件、钱币20枚、残损铁刀1件等。有关专家根据该墓的形制及出土器物看,初步断定为东汉墓葬。该墓葬的发现,为研究河津当地东汉时期的丧葬习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金州区向应街道农民江崇海最近在自家附近山上挖到30多件石斧和古旧陶片。他一面巧妙保护挖出文物的地坑,一面积极和金州区博物馆联系。经有关部门确认,这些文物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挖到文物的地方被初步确认为青铜时代的一处遗址,正在采取措施加以保护。 昨天,江崇海(图中)在自家院子里将30多件文物交给金州区博物馆的专家。
山西河津市日前发现一古代墓葬,根据墓葬的形制及出土器物看,初步断定为东汉墓葬。 记者从山西省文化部门了解到,河津市第二高中建设工地日前发现一处墓葬,经专业技术人员对墓葬进行勘探并清理后,共出土绿釉壶2件、灰陶壶1件、带盖灰陶罐5件、汉代昭明镜1件、钱币20枚、残损铁刀1件等。该墓葬的发现,为研究河津地区东汉时期的丧葬习俗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近日,司徒镇联观村地区在工程施工时发现古代墓葬,市文物主管部门初步判定此为古代墓葬中的器物,疑似石棺,其造型奇特,别具一格。但是石质构件不全,究竟是否是石棺尚需进一步考证。
近日,承德市文物部门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在位于承德市市区南郊凤凰山发现一新石器时代赵宝沟文化遗存。据承德市文物部门介绍,这一发现让承德市区文明史增加了4000年。 6月26日,承德市市区凤凰山一处正在施工的小区内,文物普查队员在一处10余米深的作业层发现了200多件石器、石器工具、细石器石核、石片等。记者从承德市文物局了解到,此遗址为距今约7000年的新石器时代赵宝沟文化遗存。 由于遗址地...
复原“青岛龙” “青岛龙”化石 杨钟健(1897年~1979年)是中国古生物学奠基人、恐龙研究之父,全国各地都留下他的足迹。1928年,杨钟健负责北京周口店的发掘工作,此间发现了中国猿人第一颗头盖骨。在上世纪前半期,杨钟健曾多次来到青岛。1951年,杨钟健与地质学者到莱阳和山东大学地质系合作,终于发掘出我国第一具最早、最完整的...
大渡口区长江北岸发现大批古人活动遗址和墓地!昨日,记者从市文物考古所了解到,在近期考古调查中,大渡口区发现了7处文物点,时间跨度从新石器时代一直到明清时期,见证了这一地区人类繁衍发展的漫长历史。 菜地里发现4000年前石斧 大渡口区跳蹬镇沙沱村四社,长江北岸一处台地上,还种着白菜等农作物。但市考古所在对北岸进行考古调查时,却在这里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石斧(如图)、石锛等工具。 虽然外形简陋,但...
日前,柏乡县文保所负责人史云征在内丘扁鹊庙“偶遇”一帧石制影壁,因其高雅艺术魅力与创新精神,史云征誉其“孤篇横绝,不失独唱”。 据史云征介绍,该石制影壁造型仿木结构,歇山制顶,飞檐斗拱,瓦脊之间透露出精巧别致与古朴。所发现的石刻山水图就在石壁背面。在内丘县文物所贾成惠先生的协助下,清去污物,覆纸捶拓,画面纹饰也依次显露出来,原来是一幅山水图景画卷。...
荩石塔残存构件。 叶挺铸 摄 近日,瑞安市文物普查队在高楼乡东村发现一组散落路边的石块,这些构件或裸露地表或掩埋地下,经考证可能为当地南宋时期七如来石塔构件,有近800年历史。 普查发现的石塔构件,位于高楼乡东村龟背山南麓兴福寺遗址周边。塔座、塔身、塔顶等20余块石构件无规则散落在断面和坡下,在村内的水井和水渠旁也有类似发现。这些塔座高25厘米,平面呈六边形雕刻莲瓣纹;塔身长56厘米,为六楞瓜...
近日,我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组在郪江崖墓群调查文物受损情况时,在四村二队桐子湾新发现两个汉墓,墓室面积约60m2以上,内有彩绘建筑雕刻、画像、壁画等。经县文管所工作人员现场勘察认为,该墓在历史上曾经被盗,是否有随葬物品还待进一步清理。
最新考古发现表明,巴黎的历史要比最初认定的早3000多年。 据英国《独立报》网站报道,25日考古发掘出土的大量文物表明,巴黎有人居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600年左右,即旧石器时代与新石器时代之间的中石器时代。 考古人员在巴黎西南距埃菲尔铁塔约1.6公里的一块足球场大小的区域发掘出数千件燧石、箭镞和动物骨头碎片。考古学家认为,这个地方在约1万年前可能是人们挑拣冲上河岸的石头和制造石器的场所。...
6月27日,记者从北京市丰台区相关部门获悉,北京市丰台区南苑乡槐房村村民宋振启在拆建小房地基时,发现了正阳门瓮城关帝庙的两座著名石碑。 据南苑乡退休干部、文物爱好者高世良介绍,其中,一座碑是明朝学者、翰林院修撰焦?撰文,明朝书画家、南京礼部尚书、翰林董其昌书的《汉前将军关侯正阳门庙碑》,另一碑为康熙皇帝书法老师沈荃撰并书的《正阳门关帝庙碑》。 正阳门关帝庙碑如何来到槐房村的呢?据村里老年人回忆...
日前,苍南县文物普查队在岱岭乡福掌村发现清代古民居(见图),距今200多年,现保存完好。 坐落深山之中的吴氏民居建于清朝乾隆年间,依山而建,建筑用工精细,独具山区民居特色。整个建筑坐东南面西北,由厢房、正厅组成半敞开式院落。院落中间为天井,保持原泥土面,高于外地面,外沿用不规则块石垒砌成档墙。二者间置七级踏步,用花岗岩质地条石横铺而成。厢房四开间,阁楼式,外层间窄于其余3间,中间楼梯,与天井间置...
孝感、汉川二级文物部门在进行文物普查时,在汉川市的汉江之滨——马鞍乡养鱼铺村,发现清代至民国时期的古民居,文物部门认为,这对考证汉江一带的渔业发展史具有相当的历史文物价值。
蒙古国科学院考古学家日前在该国西南巴彦洪戈尔省嘎鲁特县发现一处突厥汗国时代大型祭祀遗址,并出土一批珍贵文物。 这个祭祀遗址长约1000米,宽约200米,为象征遗址主人的权力和地位而垒筑的石墙则绵延800米。考古专家挖掘出了雕刻有精美图案和古代突厥人文字符号的3块石板,还有4具石人像和多个瓦当等文物。 据介绍,这处突厥贵族祭祀遗址年代在公元6世纪至8世纪之间,其规模之庞大、出土的文物之珍贵,实属...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