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近期,江苏省淮安市博物馆联手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对淮阴区码头镇明远路西延工程周边进行了考古勘探,已初步掌握通济闸堤坝等10余处遗址分布情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今年11月下旬,淮安市博物馆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联合组成考古队进驻码头镇,对明远路工程范围内涉及的文物点进行考古勘探。经过20多天的细致调查和钻探,考古人员已初步掌握通济闸堤坝、龙华寺、张王寺、关帝庙、驳岸堆、天妃庙石工堤、外运河、顺清河...
近日,南京市江宁区文物局宣布,位于该区的定林寺将进行整修,其中重中之重是寺中楼阁式砖塔“定林寺塔”的修葺。 定林寺塔有800余年历史,塔高约14.50米,为七级八面仿木结构楼阁式砖塔,目前是南京历史最久的楼阁式硬塔,不能上人。由于南宋古人建塔时没打地基,而是将塔直接建立在极不牢固的火山滚岩上。长年雨水冲刷造成了基岩南高北低,塔因此逐渐向北倾斜。该塔在2003年已做过与比萨...
近日,泰州市政府已初步决定,明年申报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据了解,泰州市政府今年已启动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基础工作,并责成各相关部门开展前期准备,近期将修编《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邀请相关专家来泰调研指导,给该市申报工作提出指导方案和改进意见。同时,进一步按照申报要求,遵循全面保护与重点突出的原则,全面保护历史城区,重点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从而保护泰州市历史文化特色与历史文化名城的整体风貌。 ...
完善设施功能、提升环境档次、留住文化魂魄、彰显城市特色。经过历时一年多的保护改造,南京民国建筑群中的颐和路公馆12号街区、桃源新村片区、复成新村片区和慧园里风貌区已经修缮一新。从12月13日召开的南京市近现代优秀建筑保护和特色街区建设现场推进会上获悉,继桃源新村、复成新村、慧园里三大片区修复近日竣工后,颐和路公馆12号街区也将于年底新装亮相。 目前南京市经调查核实列入历史文化资源的近现代建筑有9...
元旦前后,江苏省无锡博物院将迎来重量级展览:百幅珍贵古画和旅美无锡籍画家程及作品将在博物院展出。 据了解,这次展出的百余精品古画来头不小,多为原无锡博物馆馆藏珍品,囊括吴门画派、唐伯虎、文徵明以及清代“四王”、“四僧”等作品,不但身价不菲而且从没展出过。而在本月20日,旅美无锡籍水彩画家程及捐赠给家乡的80余幅原画也将全部展出。为此,博物院增加了监...
明年春节,明孝陵博物馆新馆将在明孝陵陵门——大金门的东侧开馆迎宾。 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明孝陵博物馆新馆,将由大明、孝陵文史展示区,明式家具艺术馆,环幕电影院,休闲书馆,明文化生活体验馆,旅游商品交易区六大部分组成。新馆的内部设计,采用明孝陵古建筑的元素,造出褚红色的墙、灰白色的瓦,同时配以明孝陵景区内的柱头和壁石,整体以代表皇室的明黄色加以烘托,让游客亲身感受明孝陵当年的皇家气派。 明孝陵...
近日,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校际研讨会在苏州外国语学校举办。会上宣布,江苏省规划教材《中国的世界遗产》在苏州外国语学校脱稿。这部16万字的书稿编写时间历时两年,不久经审定后就将由南师大出版社正式出版,作为国内学校开展世界遗产教育的备选教材。 普通学校编写省规划教材在中小学校中并不多见。据了解,苏外是世遗国际青少年夏令营的营地,到现在,该校已举办了三届青少年世遗夏令营,接待过近300名全国各地的学生和...
12月4日,世界遗产保护论坛在苏州开幕,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和国内外的百余名专家学者、技术人员,以及教科文组织官员等,就古建筑保护与修复技艺、如何更好地开展世界遗产教育两大主题进行了研讨。 作为亚太地区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中心下设的三个分中心之一,苏州世界遗产培训与研究分中心的两大任务分别是:古建筑保护和修复技术培训与研究,世界遗产青少年教育。本次论坛便围绕这两个主...
江苏省苏州市政养护部门将正式启用“城市桥梁辅助决策系统”,年底前就可以为苏州现有的桥梁建立详细的“健康档案”,并通过定期“体检”,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同时,苏州市文管部门要求全市对辖区内所有古桥都要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发现安全隐患,立即修复。 近年来,苏州市古城区内的部分古桥经常遭受到人为损坏,损毁状况十分严重,有些古桥只剩下...
近日,南通市规划局日前邀请部分市民代表、社区干部和市民规划师,介绍刚刚完成的寺街历史街区保护改造总体构想,并听取了他们的建议和意见。 寺街位于钟楼广场西侧,全长600余米,宽约3米。寺街与其邻近的街道组成南通城西北片,形成南通市的历史街区,是市区现存最古老的历史街区,同时也是濠河历史保护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时至今日,这里保存着以国家重点文保单位天宁寺为中心的建筑群,以及明清时遗留下来的院落式民居多...
一座城市的记忆可以有很多方面,富有生活气息的古民居也许是其中最生动的部分。11月23日,在位于苏州阊门历史街区的天库前76号积善堂陆宅,由市民自发成立的苏州古城拍摄记录志愿者协会迈出了参与古民居保护的新步伐——在主要资金由中国记忆网提供,协会会员参与捐助的情况下,1万多元修缮资金投入积善堂陆宅屋顶的修缮。从拍摄记录古街古宅到参与修缮,志愿者们用行动为苏州古城保护开辟了新思路。 积善堂陆宅建于上世...
云南大理白族的三道茶很有名气,江苏吴江也有三道茶,主要流行于吴江市西南部的农村,饮来别有风味。吴江三道茶喝法的特点可以简单地归纳为“先甜后咸再淡”。 头道茶叫饭糍干茶。一般是用来招待贵客,或是招待第一次上门的新客及来访的亲戚的。但这却是一道不用茶叶的茶礼,只是饭糍干加糖冲上开水即成。饮用倒是十分方便,但饭糍干的制作却挺费劲,所以也就显出此茶的礼重。据说饭糍干是这样制成的:...
陶祖 “握”剑武士 在宿迁市宿豫区侍岭镇尖墩汉代古墓群,13日下午,一种陶器制作的男性生殖器(陶祖)出现在人们的眼前。在古墓下面的更早的文化层中,考古人员还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石刀、石斧。 在考古现场,记者看到,“石刀”通体黝黑,并不大,刀刃只有5厘米长,4厘米宽,整个刀身也就9厘米左右,下面是刀刃,上面正好够一只手拿着。虽然是石头,但记者...
记者5日从镇江市博物馆考古部门获悉,该市考古专家组通报了丁卯新区大窑湾村南朝墓群的考古出土情况。经过3个多月的艰苦发掘,考古专家用大量的出土文物证实:该墓为我国南北朝时期的高官墓,且为近年来省内出土的最高规格南朝墓葬群。 据了解,该墓葬是今年7月某楼盘施工中在大窑湾村附近发现的。镇江文管办、镇江博物馆随即组织考古队进驻现场,先后发掘16座古墓,时间从东吴时期至南北朝、宋代,东吴墓出土的绿釉陶器釉...
11月4日,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发出宜兴成为江苏省历史文化名城的通知,这是今年江苏省惟一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 我国著名陶都宜兴历史悠久,文化遗存极为丰富,古城风貌保留较好,古往今来名人辈出,是一座具有万年开发史、7000年制陶史、2200多年建县史的江南古城。据统计,宜兴现有文物古迹数以百计,文物库藏近万件。 宜兴市委、市政府近年来将保护、传承和弘扬历史文化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行动,以此来提升...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