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河北省巨鹿县水务局工作人员日前在修建水利设施时发现一座古墓,经巨鹿县和邢台市两级文物保护单位鉴定,该古墓为隋代时期,距今1411年。 今年3月底,巨鹿县水务局工作人员在该县西郭城镇马家营村西约一公里处,兴修水利设施时发现一座古墓。文物保护单位工作人员迅速赶到现场,对古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 据介绍,该墓室南北长2.45米,东西宽2.30米,高2.50米,墓顶为砖砌拱形。该古墓出土了一盒长...
宋、明两个朝代的墓群挤在一起,还出土了罕见的宋代琉璃簪。昨日,重庆晨报记者了解到,在巴南东温泉镇和姜家镇发现35座宋、明代墓葬,出土文物标本近40件。 宋明两代墓群叠加 10处共计35座 据了解,该墓葬群位于观景口水库水利枢纽工程红线区域内,主要分布在东温泉镇和姜家镇境内,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巴南区文物保护管理所分别于去年11月至12月、今年3月至今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
扶沟县发现6000年前文化遗址 将进行考古试掘 在扶沟县行政新区全民健身中心工地,竟藏着6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近日,市文物考古管理所对该文化遗址进行考古试掘。 周口晚报记者了解到,2016年年底,市文物考古管理所在扶沟县行政新区全民健身中心工地进行了考古勘探,发现了该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今年3月,上报国家文物局后,市文物考古管理所决定对该文化遗址局部进行考古试掘。 ...
图为东汉古墓挖掘工作现场。陈啸摄 5月8日,记者从重庆市涪陵区博物馆获悉,日前该区一处施工工地挖掘到一东汉时期的墓葬,距今约1800年。目前抢救性发掘工作已经完成,下一步,考古人员将对出土的文物进行清理和修复。 据了解,2017年5月1日8时30分左右,古墓在重庆涪陵区焦石镇中心幼儿园的施工现场被发现。受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委托,涪陵区博物馆文物工作队派工作人员赶往现场进行野外抢救性发...
河北沧州市区一处工地日前出土一块青石质的夹杆抱鼓石。当地文物部门根据其雕刻工艺鉴定,这是沧州明代文庙牌坊的一部分,作用是稳固牌楼的柱子。 这块石构件长81厘米,宽46厘米,高2.1米,重约2吨,表面雕刻有缠枝牡丹、花瓶、鼓和狮子。沧州市文物局负责人介绍说,这块石质构件为复原沧州文庙旧貌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历史研究价值。 沧州文庙即孔庙,位于沧州市区,明初创修,现存大殿三座及东...
河北磁县文物保护部门近日在磁县西部山区白土镇进行文物普查时,意外发现了一处北齐摩崖石刻。经当地文物专家初步考证为北齐时期邺下高僧僧稠的遗迹,距今已有1460余年历史。 此处摩崖石刻位于白土镇北羊城村东山上,山势峻峭,摩崖刻字就在半山腰崖洞中,崖洞需要搭人梯才能进入。摩崖刻字处为一大块磨光石面,刻有八个大字:“故齐稠禅大师隐迹”,字迹清晰,笔法遒劲,保存完好。大字旁边还有数行小字,大致意思是说...
风卷黄尘,滇西高原弥渡县的平坦山梁上,考古学家顺山势俯身前行,在一处村民新挖的树坑前站定,随即小心铲刮坑周剖面,倏地眼前一亮,湮没千年的白崖旧城墙遗迹重现天日。 近日,考古人员在云南省弥渡县调勘时发现了距今千余年的白崖旧城遗址,并成功勘定多处古城墙遗迹。据初步认定,该遗址可能为唐代前期云南西部古代王城。这一发现为滇西古文明研究提供了最新考古资料。 白崖城一名始见于唐代樊绰的《云南志》一...
河北邱县日前发现一座砖室古墓葬,出土陶器、铜器等各类文物23件。经鉴定,此墓为魏晋时期古墓。 4月25日下午,在邱县城区一项目施工现场,施工人员在地表以下7米深处发现青砖断墙,随即停止施工,并上报县文管所。28日,邯郸市文物研究所考古队进驻施工工地。经连续6天抢救性清理发掘,发现整个墓葬平面呈“甲”字形,由墓道、甬道和墓室三部分组成,用青砖砌成。考古人员发掘出土陶器、铜器等23件珍贵文物,陶...
网络配图 “终南山下,活死人墓”,这是金庸的武侠。如今,德阳马鞍山还真有可能出现了一座“活死人墓”。5月5日,四川新闻网记者从德阳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在成都经济区环线高速(以下简称“成都三绕”)旌阳区双东镇青山村马鞍山隧道段施工中发现明代石室墓。经过清理发掘,除了有一些纹饰的石壁外,就只有一谷仓罐,没有发现棺木和尸骨。该所所长刘章泽推测,墓葬可能是“生基墓”,也就是民间所说的“活死人墓”。...
考古学家在埃及发现了一座4000年前的陪葬花园,其中可能曾经种植着象征繁育和重生的植物。这是专家首次发现陪葬花园。 小花园被划分成由30平方厘米的植物床组成的网格,竖列5格,横行7格。考古学家认为,这里可能就是灌木和植物种植的地方。在花园一个角落的一株柽柳旁边,考古小组还发现了一只装海枣和其它水果的碗,专家认为可能是摆在那里作为祭品的。 花园只有6平方米大小,是考古人员...
近日,考古人员在河南安阳殷墟大遗址保护区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18座匈奴墓葬。这些匈奴墓葬保存完整。 据考古人员介绍,此次发现的匈奴墓葬排列整齐,墓葬形制相同。从出土的器物判断,这些墓葬晚于殷墟时期,且与中原墓葬的形制内容有所不同。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阳考古站研究馆员 申文喜:都是一些小型的砖室墓,应该不属于典型的中原式的墓葬,它的时代应该在东汉末年到魏晋,距今1800年左右。...
近日,在河南安阳殷墟大遗址保护区内,考古人员发现一处具有古代游牧民族特征的墓葬群。从土层和出土器物判断,这些墓葬处于东汉晚期到魏晋时期,距今约1800年。 墓葬群位于安阳市殷都区大司空村集中安置区工地,属于殷墟大遗址保护区范围内,目前已清理出90多座包括商、汉、魏晋等多个朝代的墓葬。其中有18座不是典型的中原汉族居民墓葬。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文博馆员申文喜介绍,大司空村早在...
据法国国际广播电台5月3日援引法新社报道,埃及文物部门于当地时间5月3日表示,考古学家在古埃及首都底比斯一座陵墓外,发现具有近4000年历史的古代模型花园的遗迹。 根据报道,考古学家在埃及中王国时期(公元前2050年到1800年之间的)一座墓地外的开放式庭园中,发现这座公园遗迹。 埃及文物部门称,一支西班牙考古队在现代的卢克索市尼罗河对岸的德拉•阿布•纳加古墓(Draa Abul Na...
因发掘甲骨文而闻名于世的世界文化遗产殷墟近期发掘出18座古墓群,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考古站5月3日证实称,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的特征初步判断,该墓葬是少数民族的家族墓葬群。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大司空村集中安置项目考古发掘领队岳占伟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经上报国家文物局,今年3月底对此处考古项目进行了发掘,截至目前,项目考古发掘第一期发掘面积约5000平...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队近日在河南安阳首次发现具有古代游牧民族特征的墓群。在安阳市殷都区大司空一处6万多平方米的项目区域,考古人员目前已经清理出90多座墓葬,其中18座墓葬都是小型的砖室墓,具有古代游牧民族特征,随葬品有青铜鍑、铁鍑等。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文博馆员申文喜说,由于这批墓葬刚刚发掘,仅能初步判断时代大致是东汉晚期到魏晋时期。确切年代、墓葬性质等问题,还需进一步研...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