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图:1821年的一张图解,描绘了格尔蒂迷宫。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在希腊克利特岛一家采石场地下发现的精心开凿的地道网络可能就是囚禁传说中人身牛头怪的神秘迷宫。地下洞穴网络位于克利特岛南部格尔蒂镇附近,由于弥诺斯宫殿就位于20英里(约合32公里)外的克诺索斯,这个地下洞穴被认为就是人身牛头怪迷宫。 克诺索斯遗址是在一个世纪前被发掘的,被很多人视为传说中弥诺斯王的宫殿。他利用迷宫囚禁妻子与一头...
出土的青铜墓碑字迹清晰。 正在施工的飞来湖防灾减灾工程施工人员近日在清新黄坑芋头岗施工过程中,发现了一处古坟,并在准备进行推平作业时从古坟土堆中掘出了一块青铜墓碑和陶器若干。据史料记载,芋头岗古墓曾葬有明朝将军白廷用,芋头岗的施工因此被暂时叫停。 记者日前接到清新龙颈镇水东村村民白先生的报料后,于前天来到芋头岗。“3个月前,清新县考古人员就通过飞来峡拆迁办的工作人员通知我们水东村理...
记者日前从中国社科院考古所汉魏洛阳故城工作队了解到,尘封千年的汉魏洛阳故城铜驼大街首次露面,为揭开汉魏洛阳故城的神秘面纱提供了新资料,也为河南洛阳作为丝绸之路起点之一找到了新的考古学证据。 汉魏洛阳故城是我国古代都城中定都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都城,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等朝代先后以此为都,是国家首批重点保护的大遗址,2007年被正式列入丝绸之路申遗项目。三国时,魏明帝在宫城阊阖门外置铜...
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日前发现一处类似瓮棺葬的清代墓葬——王母李氏墓。 据国家文物局网站消息,该墓位于三台西路乐安镇福利村。北靠五差梁,东西两侧为绵延约1公里的长梁子。上世纪末修建三(台)中(江)公路时导致该墓葬完全破坏,现仅存石质葬具及墓碑。空心石质葬具由上下两部分组成,棺体直口平唇鼓腹呈椭圆,通高0.98米,内深0.77,腹径1米,底径0.62米。口部分内外两层,外凹内凸,外径0.85,内径0....
考古人员正在现场挖掘。蔡震/摄 南京将军山南麓依山伴水,历史上就是个风水宝地。随着佛城西路某别墅群的建设,除了明代功臣沐英家族墓一个个被发现,一个月前,又发现了被誉为“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宋代一代名相、“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父亲王益的墓葬。而昨天下午,工地上又传来消息,就在对王安石父亲墓葬进行挖掘时,意外地发现王安石大哥王安仁的墓葬,从墓志文...
10月26日,汉中市文物普查队在宁强县黄坝驿乡关沟村发现了一处战国时期的古栈道重要关隘遗址。 这处古栈道系人工在山石上凿出的一条通道,宽2.2至2.4米,石壁两侧留有的门框、门闩窝和匾槽痕迹清晰可辨。据汉中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队长、副研究员左汤泉介绍,此处关隘遗址位于黄坝驿乡关沟村,是古金牛道上的一处重要关隘。栈道早在战国时期就已形成,一直是沟通关中地区和成都平原以及西南地区的重要道路。汉中素...
陕西省子长三普12队近日新发现一尊造型奇特的石造像,坐姿怪异,类菩萨又似真武,现介绍给大家,以供共同评判。 造像砂石圆雕,头已残失,高120厘米,宽65厘米,厚50厘米,坐于树根状座上,左腿自然下垂,跣足踏一类似玄武的物体,左手平置于左膝,右腿上屈置于座面上,右脚残缺。坐姿类似于观音的游戏坐,披发跣足,外着大衣,内着铠甲,胸部为人字形护心镜,胸系絆带,腰扎英雄巾。座后方刻凌乱文字数行,大多已漫漶...
这是在广西发现的早期现代人下颌骨模型(10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这是发现早期现代人下颌骨的广西崇左市江州区木榄山智人洞(10月27日摄)。新华社记者 周华 摄 27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与北京大学崇左生物多样性研究基地专家宣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崇左市江州区木榄山智人洞发现早期现代人下颌骨,距今11万年左右。 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新智说,此发现无疑率先为...
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巫山发现一处驿站古道遗址——南陵古道。古代大文豪李白、黄庭坚、陆游等都曾在此咏叹过。目前,该古道已被作为重大发现上报国家文物局。 巫山县文管所介绍,这处古道大部分保存完好,宽约2米,青石为阶。据历史文献记载,南陵古道至少在唐代就已开始使用,唐代李白在《自巴东舟行经瞿塘峡登巫山最高峰题壁》中,描述了他通过南陵古道登南陵山的情景——“归途行欲曛,佳趣尚未歇,辞山不忍...
近日,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江西乐安金竹流舍畲族村发现一座具有典型畲族特色的古建筑——蓝科进公祠。这是迄今为止我省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畲族古建筑。 蓝公祠正房坐南朝北,背山面水,面积约340平方米,由两进一天井构成。整个建筑主体采用卵石、杂土砌建而成。据考证,该祠于道光壬寅(1842年)新建,光绪十年(1884年)由蓝振葵立碑,其子蓝科进高中进士后,畲族人为了纪念他,改名为蓝科进公祠。
近日,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文物普查小组在进行三普田野调查时首次发现一处类似瓮棺葬的清代墓葬——王母李氏墓。 该墓位于三台西路乐安镇福利村。北靠五差梁,东西两侧为绵延约1公里的长梁子。上世纪末修建三(台)中(江)公路时导致该墓葬完全破坏,现仅存石质葬具及墓碑。空心石质葬具由上下两部分组成,棺体直口平唇鼓腹呈椭圆,通高0.98米,内深0.77,腹径1米,底径0.62米。口部分内外两层,外凹内凸,外径0...
10月26日,宾客在福建闽东支提寺认真观看明朝年间云锦袈裟。 据专家仔细研究之后称,支提寺这件云锦袈裟是由50片面料拼接而成,工艺非常复杂。袈裟周边设计为图腾状18只五爪金龙,均是闭嘴龙,是典型的明初龙造型。而其云龙纹饰边、蚕丝裹金铂由孔雀绒毛编成丝线串成,则昂贵无比。目前,该袈裟是否就是明太祖朱元璋敕制、建文帝朱允炆出亡时携带出宫的那件袈裟正在进一步考证中。中新社发 王东明 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