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为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了解全国各地保护工作进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文化部于4月25日至5月13日组织督导组,对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了督察与指导。5月16日,此次督导工作总结会在京召开。 在督导工作总结会上,督导组专家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非物质文化保护现状作了总结汇报,并认真指出了各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随着保护工作的深入,各地在保护工作队伍、保护条例法规建设、...
从1992年起,北川县政协前文史委主任赵兴武花了5年时间编撰北川县志。 北川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5·12地震将北川羌族民俗博物馆中的400多件文物悉数摧毁。据了解,该馆在地震前已经开展了两年多的专项征集活动,好不容易征集到的数百件实物,很多都是当地特有的,还没来得及整理和定级,就全部埋在了废墟里。馆长高泽友说:“这次被毁的文物很多都是国家级的宝贝。像那把古羌族人狩猎用的...
■地上大洞直径80厘米,深17米,届时加入钢筋水泥,以加固地基滑坡的二王庙 探访震区文化遗产 系列报道② 编者按: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即将到来之际,在深切缅怀遇难同胞的同时,我们也将关切的目光对准了那些曾经受损的名胜古迹。为此本报特派记者前往四川震区,以期更真实、更直观地了解各项文化遗产恢复与保护的现状。 地震后,根据灾后文物抢救保护专家组评定及国家相关法规规定,最终清华大学文化遗产保护...
都江堰堰体上的裂纹 编者按:去年的汶川大地震不仅夺走了成千上万同胞的生命,也给珍贵文物、世界遗产集中的四川带来了极大损失: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青城山受损严重,二王庙在地震中毁于一旦,伏龙观屋脊坍塌、千年“鱼嘴”震裂,上清宫、天师洞结构受损。已列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的藏羌碉楼多处垮塌……许多博物馆、文管所的馆藏文物受损严重,共计损毁文物1839...
殷墟考古发掘最大的贡献是甲骨文的发现,把中国的文明史一下子往前提到了3300年以前。”自19世纪末甲骨文在殷墟发现以来,殷墟共出土甲骨约16万片,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商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堪称人类历史上最早的“档案库”和“百科全书”。殷墟的发现和发掘去年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这就是殷墟之于...
西女作家徐伊丽日前提出,《史记》中记载秦始皇死后绕直道归等有误,世界第一条“高速公路”秦直道没有修建完工。 世界首条“高速公路”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作家徐伊丽日前推出了新作《探秘秦直道》。该书首次详细记述了秦直道沿途风土人情,对古遗址的现状和保护提供了翔实的数据,并配以光盘,直观生动地展现世界第一条“高速公路”秦直道的...
谈起辽西红土下关于中华民族的秘密,郭大顺依然激动不已 天气刚一见暖,他就一头扎进了辽西的山里,以81岁的身躯,开始了牛河梁“申遗”的冲刺。 辽西的山既不巍峨,也不挺拔,连绵起伏的一道道梁而已。然而,这里却掩藏着一个5000年的秘密。 1983年,他和他的考古队来了,用考古铲轻轻拂去岁月的泥土。他们在大凌河畔惊喜地发现了一个5000年前文明古国的倩影,找到了中华民族在长...
几年前画家刘海粟的遗孀和子女为争夺遗产对簿公堂,日前又有媒体曝出,国画大师李可染的家族内部也“战火纷飞”,争端仍是大师作品。然而,当大家总被一些耳熟能详的大师所吸引时,还有一批美术家及其宝贵遗产在淡出大众视野,不由得使人疾呼:抢救性整理被忽视的美术家遗产,迫在眉睫! 这是笔者最近看到北京画院抢救性整理并推出“丹青化境——李斛绘画精品回顾展”时极为强...
把抢救民间“民族瑰宝”纳入正规化,让这些民族瑰宝由民间走入大雅之堂,形成一种公开竞争的良好社会氛围,通过考试分出“探花、榜眼、状元”,不失为一种高明的“抢救”之策。 在民间,能书会画的人是越来越少了。大家都知道,古代的文人,讲究“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现代的大学生,有几个能做到这一点呢?书法与国画,过去...
日前,河北省文物局召开了“河北大运河遗产点遴选论证会”,由大运河研究专家、考古专家、古建专家等组成的专家组及文物部门的相关人员初步核定出65处大运河(河北段)遗产点。 据悉,该65处遗产分为A、B两类,其中:A类49处、B类16处,这两类均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运河(河北段)的组成部分,并作为河北段候选遗产点提交国家文物局。大运河遗产规划组一并提交了《大运河遗产保护规...
脚穿军用胶鞋,肩背军用水壶,手拿一把镰刀,怀里揣着馒头和咸菜。清晨6点不到,老梅又出发了。 老梅大号叫梅景田,今年64岁,是延庆县八达岭镇石峡村村民。 石峡村就在八达岭长城边上,境内有石长城、土边长城、明长城,长城资源丰富,但都属于尚未开发的野长城。常年有慕名而来的中外游客到此攀爬。私拆墙砖、乱刻乱画、乱扔垃圾的现象时有发生。 从小生活在长城脚下的老梅,把长城看成家乡的象征。1983年,老梅...
按照国家文物局关于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的总体部署,加快推进“大运河济宁段文物保护规划”编制工作,济宁市文物局委托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等有关单位正式启动了大运河济宁段的保护和申遗规划编制工作。 为做好规划工作,济宁市文物局和有关规划编制单位,立足当地实际,开展了广泛的基本状况调查,包括大运河济宁段遗产构成的历史沿革、现存状况、保护管理状况、考古工作、研究历史、成果、自然与生态...
作为新型文化遗产,文化线路遗产保护将如何认定和评估价值,怎样实施科学保护?这成为第四届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的“2009主题”。昨天,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开幕,来自国内外文物保护界的140多位专家学者相聚无锡,以实地考察、座谈研讨的方式,共同研讨文化线路遗产科学保护之方。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副局长童明康,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国家文物局文保司司长关强、省文物局副局长吴...
2009年4月11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演活动在洛阳民俗馆内静静的上演,十几位工艺大师进行钧瓷、汝瓷、官瓷、唐三彩、黄河古陶、泥泥狗、木版年画、泥咕咕、剪纸、汴绣、石猴、社火脸谱、泥塑、面塑、泥砚、凤眼石、布艺的现场制作,这些传承人中多数是奥运期间入选在奥运村向世界体育健儿展演我国传统技艺的顶级大师。 郭太运向记者展示年画作品 “年画泰斗”,我国首批国家非...
4月10日、11日,2009年中国文化遗产保护“无锡论坛”在无锡举行,丝绸之路、大运河、茶马古道这三条“文化线路”遗产的保护成为本届论坛的核心内容,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同样备受关注——泉州、广州、扬州、宁波、蓬莱五城市初步被纳入海上丝绸之路“申遗”计划。 2008年10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第十六届大会在加拿大古城魁北克通过了《...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