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日前,洞口县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队在境内的罗溪瑶族乡进行野外普查时,发现了一条唐代以来形成的古商道。此古道乃历史上上控云贵、下制长衡、扼守洞口罗溪的唯一通道,是湘黔古道中最长的一段,现存十余华里。 据介绍,古道边的一块天然大石块上有用描边线刻手法刻出的一个大“寿”字,旁边还刻有“大路走二江”等几行小字。古驿道的青石板路面宽1.5-2米,为了固定,一些...
法国考古学家在《法国科学院报告》发表文章说,古人类早在157万年前就在欧洲出现了,这比以前所认为的时间早20万年。 据法新社15日报道,以考古学家热罗姆·伊沃拉为首的考古小组在法国朗格多克地区的一个玄武岩采石场进行考古发掘后发现,这个地区在157万年前存在古人类活动。这里的古人类活动同东非250万年前的古人类活动情况类似。 报道说,朗格多克地区的居民让·鲁维埃早在15年前在...
12月16日,“全国水下文物普查工作阶段性总结会”在浙江省宁波市举行。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部副主任赵嘉斌在会上透露,2009年水下文物普查中,全国发现水下文物遗存或疑点逾182处。 据介绍,根据中国国家文物局安排,2009年3月至10月,各地水下文物普查陆续展开。截止到目前,水下考古队已完成对海南、福建、浙江沿海地区的普查,并阶段性完成在山东沿海地区的工作,共调查发现水下文...
彭寨庄遗址上的红烧土块 彭寨庄遗址地貌 彭寨庄遗址标本 桥东王庄遗址标本 桥东王庄遗址远景 近日,安徽省蒙城县文物普查队在尉迟寺遗址周围又发现三处同时期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中距离最近的离尉迟寺遗址只有2公里,最远的也只有12公里。较远的彭寨庄遗址在尉迟寺遗址的西北,面积最大,约3万平方米。 彭寨庄遗址在范集工业园区韩寨村彭寨庄东,遗址呈长方形,地势明显高于四周...
.h1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T-SIZE: 22pt; MARGIN: 17pt 0cm 16.5pt; LINE-HEIGHT: 240%; TEXT-ALIGN: justify } .h2 { FONT-WEIGHT: bold; TEXT-JUSTIFY: inter-ideograph; FON...
考古专家最近在河南省滑县黄河故道河底发现大批距今约10万年左右的动物化石。这是黄河下游黄河堆积中首次发现的时代较早动物化石和古人类文化遗存,对于研究晚更新世早期人类活动以及黄河形成时期古环境有重要意义。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占扬介绍说,这些动物化石种类有原始牛、披毛犀、普氏羚羊、马鹿、野马、河狸和软体动物丽蚌等近20种,均为晚更新世种类。 化石埋藏在距地表深约25米的黄河河床堆...
目前,郑州市考古研究院正在荥阳豫龙镇挖掘蒋寨遗址。随着鬲、簋、盆等遗存物品出土,该遗址被认定为西周早期居住址。这是目前为止郑州地区发现的最大西周早期的居住遗存,考古专家认为“蒋寨遗址的发掘,对于区分认识中原地区西周初期文化面貌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蒋寨遗址是早期西周人居住址 昨日一早,蒋寨村村民蒋建强向记者报料说:“在我们村地里,有人正在挖古墓。” 在他的带领下,记者来到蒋寨村索...
龙州县上金乡联江村舍巴屯的村民在挖蓄水池时,刨出的土方里面混杂着不少碎瓦片。12月12日下午,广西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崇左市文博单位到该屯开展文物普查时,意外 发现这些碎瓦片竟是汉代的板瓦、筒瓦、陶罐等残片,一处面积约3600平方米的汉代遗址在广西西南地区首次被发现。 发现经过: 三江口隐藏文明遗迹 12月13日,记者跟随广西文物局专家赶赴龙州,从上金乡弄庙渡口乘机动船,溯左江几分钟后,来到了...
近日,黔东南州岑巩县文物普查部门在该县天马镇云门洞洞口发现了分布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的古代炼硝遗址。据有关专家初步查证,除六盘水大硝洞炼硝遗址外,这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单洞炼硝规模最大的炼硝遗址,国内罕见。 该遗址地处岑巩县大有乡和平寨背后山上悬崖绝壁下,山势险峻,进出不易。洞口高约30米、宽50米,原筑土墙封堵。洞内前厅比洞口更为高而宽敞,在2万多平方米的大厅内布满了数十座用黄泥垒成的炼硝堆,场景...
记者12月14日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获悉,滑县留固镇程新庄西面一个百米见方的大沙坑里,日前发现了大量动物骨骼化石。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安阳市文物专家考察后共同认定,这是黄河下游黄河堆积中首次发现的时代较早的动物化石和古人类活动的遗存,对于了解晚更新世(距今12万~10万年)早期人类活动,以及研究黄河形成时古环境情况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据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李占扬介绍,这处取沙场处于黄河故道,...
新华网西安12月11日电(记者冯国)陕西省考古人员近日在配合基本建设的过程中,在一处建筑项目区新发现了11口水井,因该地处于唐长安城漕渠与清明渠交会处的通义坊,对于研究唐代的里坊制度、城市供排水等具有重要意义。 据了解,今年10月份,西安市在实施边家村、黄雁村城中村改造建设项目过程中,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对新发现的唐代遗迹展开了抢救性发掘。遗址位于唐长安城内通义坊的核心区,东邻边东街,西邻边西街,发掘...
http://art.china.cn/zixun/2009-12/16/content_3298586.htmart.china.cn由美国考古学会主办的《考古学》杂志于近日公布了2009年十大最令人兴奋的考古发现,秘鲁莫切古墓、美国早期灌溉系统和英国盎格鲁撒克逊宝藏等均榜上有名。考古小组对比了采自哈萨克斯坦北部村庄博泰的马骨和同时期的、来自游牧地区的马骨,以及具有明确驯养特征的青铜时代的马骨。...
这就是上世纪70年代的卫星图:没被现代建筑覆盖的地方,很可能就是古滇国王城城址。 云南省考古研究所与美国密歇根大学合作,开展为期3年的滇池区域考古调查。最近,两国考古专家有惊人发现:在晋宁县晋城镇中心,有大型建筑的遗物出露于地面,判断其为汉晋时期的器物,是省内过去考古中从未发现过的。发现地距滇王金印出土地石寨山约5公里,并且与上世纪70年代的古城址卫星图相对比——这里正好处在卫星图上古城址的东北...
近日,黔东南州岑巩县文物普查部门在该县天马镇云门洞洞口发现了分布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的古代炼硝遗址。据有关专家初步查证,除六盘水大硝洞炼硝遗址外,这是目前国内发现的单洞炼硝规模最大的炼硝遗址,国内罕见。 该遗址地处岑巩县大有乡和平寨背后山上悬崖绝壁下,山势险峻,进出不易。洞口高约30米、宽50米,原筑土墙封堵。洞内前厅比洞口更为高而宽敞,在2万多平方米的大厅内布满了数十座用黄泥垒成的炼硝堆,场景非...
日前,在福清江阴铁路支线渔溪施工现场挖掘出一个明代古墓,据考证,该古墓是渔溪镇赤岐村郭氏家族祖墓。在古墓中,发现一个特别的墓志,碑文上显示的时间是明万历年间。 墓志长约一米,宽约半米,上面写有一千多个字,字体非常圆润精致。经过专家推敲翻译,墓主的身份和生平浮出水面。墓主叫郭如斋,生于明万历年间,距今四百多年历史。撰文、书写和镌刻墓志铭的人分别叫薛梦雷、游廷柏和杨文明。 福清市文联副主席林浴生介...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