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近日获得可移动文物技术保护设计甲级资质,可移动文物修复一级资质也通过国家文物局复核。 记者7日从该所获得如上消息。至此,甘肃具备可移动文物技术保护设计资质单位增至3家,可移动文物修复资质的单位增至4家。 “目前,研究所从硬件设施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构成均达到可移动文物技术保护设计甲级和修复一级资质的标准。”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表示...
记者7日从甘肃金昌市金川区三角城遗址文物保护小组处获悉,当地一砖厂在取土推开3万平米地表时,发现大量破损陶片,经初步分析,属马家窑文化马厂时期。 三角城遗址是一处集西周至春秋时期城址、窑穴、祭祀坑为一体的大型遗址,面积约430万平米,此次发现地靠近该遗址300余米处。 据保护小组工作人员介绍,从村民推土出现的陶片、骨渣推断,此处为墓群遗址,面积南北长1500余米,东西300至500米不等,...
新华网兰州9月3日电 (记者 卫韦华) 甘肃省白银市博物馆收藏了一架距今约12万年的晚更新世时期的原始牛化石,专家表示,这具保存完整的原始牛骨架化石非常罕见。 记者从白银市博物馆了解到,白银市平川区王家山镇万庙村武拐社的农民武和海,2008年在打工砖厂挖土时发现了一大堆形似骨头的石头,这些“骨头”有的像动物牙齿,有的像肋骨,但都比现在常见动物的骨头大很多。武和海后来将化石捐赠给白银市博物馆收藏。...
中新社兰州9月2日电 (记者 冯志军)记者2日从甘肃白银市博物馆获悉,经甘肃省博物馆化石专家鉴定,初步认定当地此前出土的原始牛骨化石年代属晚更新世,距今约12万年,保存基本完整。 白银市博物馆专家向记者介绍,此“原始牛”生存于第四纪晚更新世晚期的中国北方,为陆路动物,适应寒冷环境,体态比目前家养的牛壮大,有两只长角。 甘肃文博专家鉴定时称,牛骨化石对研究当地古地理、古气候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这...
记者昨日从省质监局了解到,二季度,我省对生产和销售的地毯、美容美发器具、音响、运动服、贵金属、珠宝玉石、工艺品、鞋、眼镜、化妆品等9类产品质量进行了监督检查,结果显示:在抽查的443家生产(经销)企业的823批次产品,产品抽样检验质量合格率为72.1%。 此次省质监局共抽查了兰州、嘉峪关、酒泉、张掖、金昌、武威、白银、天水、甘南、临夏等10个市(州)220家流通企业经销的466批次贵金属、珠宝玉...
《甘州府志》(乾隆)书影 清钞本《天山雪传奇》书影 在甘肃丰富的古代戏曲文献典籍中,明清传奇戏曲文献却一直处于空白。众多历史学者和艺术研究史论专著都认为,甘肃明清传奇目前只有作家的姓名传世,而作品却都非常遗憾的没有流传下来,从而成为甘肃戏曲文献学无法弥补的损失。近日,记者从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获悉,目前甘肃已知最早的清代传奇作品《天山雪传奇》依然存世,这一发现填补甘肃戏曲文献学领域的...
在甘肃丰富的古代戏曲文献典籍中,明清传奇戏曲文献却一直处于空白。众多历史学者和艺术研究史论专著都认为,甘肃明清传奇目前只有作家的姓名传世,而作品却都非常遗憾的没有流传下来,从而成为甘肃戏曲文献学无法弥补的损失。近日,记者从甘肃省文化艺术研究所获悉,目前甘肃已知最早的清代传奇作品《天山雪传奇》依然存世,这一发现填补甘肃戏曲文献学领域的研究空白,同时为“有作家无作品”之说正名。据了解,这一重大发现由多...
身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张家川县马家塬战国墓葬保安的咸某,不能恪尽职守保护珍贵文物,还窃取墓葬内多件珍贵文物。昨日记者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法院获悉,咸某盗窃文物一审以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监守自盗文物 2011年3月1日,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葬工作人员检查时发现M4、M10号墓坑有被盗的迹象。经过初步统计,工作人员发现失窃文物包括国家二级文物银饰片(即银箔羊)1件、辖軎(即车軎)2件、铜俑...
战国文物失窃 竟是内鬼下手 偷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葬文物,看守保安获刑10年 记者 宋芳科 每日甘肃网-西部商报讯 身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张家川县马家塬战国墓葬保安的咸某,不能恪尽职守保护珍贵文物,还窃取墓葬内多件珍贵文物。昨日记者从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人民法院获悉,咸某盗窃文物一审以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监守自盗文物 2011年3月1日,张家川马家塬战国墓葬工作人员检...
(记者 丁思)甘肃省第二届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5日于此间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拥有“汉简大省”美誉的甘肃现今发现汉代简牍6万余枚,占全国已经出土汉简的80%以上。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来自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中国等多个国家的180余名专家学者,将围绕西北汉简、秦汉简帛、楚简及古字研究等内容展开研讨。 当日,甘肃省政府副秘书长张正锋介绍,1907年,甘肃首次发现汉代简牍,出土的历代简牍时...
中新网兰州8月25日电 (记者 丁思)甘肃省第二届简牍学国际学术研讨会25日于此间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拥有“汉简大省”美誉的甘肃现今发现汉代简牍6万余枚,占全国已经出土汉简的80%以上。 在为期两天的会议中,来自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中国等多个国家的180余名专家学者,将围绕西北汉简、秦汉简帛、楚简及古字研究等内容展开研讨。 当日,甘肃省政府副秘书长张正锋介绍,1...
25日上午,甘肃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活动总结会议在兰州宁卧庄宾馆举行。甘肃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励小捷出席会议并讲话。 据悉,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用美术的形式再现甘肃省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展示甘肃省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甘肃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财政厅、省文联于2010年7月组织实施了甘肃省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美术创作活动。 此次创作活动共有省内外1...
“先秦文物展”省博开展 每日甘肃网-西部商报讯 由甘肃省文物局和陕西省文物局共同主办、甘肃省博物馆承办,汇集了陕甘两省精华文物的“秦陇一脉——先秦文物展”正在省博物馆举行,此次展览反映了关中、天水源远流长的文化交融,展品种类之全、等级之高、跨时期之长、反映内容之广为近年少有。 此次展览展出陕甘两省18个文物收藏单位...
中新网兰州8月11日电 (浦丽娜)记者11日从甘肃省文物局获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像山石窟第6窟一尊石胎泥塑唐代大佛已开始进行修缮。 大像山位于甘谷县境内,山势巍峨,是古丝绸路上融石窟与古建为一体的重要遗存之一,其第6窟的石胎泥塑唐代大佛,面相庄严,静穆慈祥,是渭河流域唯一一尊唐代大佛造像。 由于历史久远、长期裸露与风化,该大佛出现了头部左侧鬓角蓝色颜料层脱落、右侧蓝色头发及细泥层脱落;头...
近日,会宁县召开甘肃·会宁第四届红色旅游节筹备工作促进会,部署第四届甘肃·会宁红色旅游节活动,靠实责任,倒排进度,完善方案,确定出席领导嘉宾,制定接待指南,营造浓厚氛围,确保旅游节各项活动有品位、有声势、有效应。 甘肃·会宁第四届红色旅游节是甘肃省“敦煌行·丝绸之路旅游文化节”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全国红色旅游工作协调小组办公室、省...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