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西周 共两件。一件高25.9厘米,铣间距14.9厘米;另一件高22.3厘米,铣间距12.9厘米。1992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8号墓出土。该编钟总计16件,其余14件由上海博物馆从境外购回入藏。编钟分两组,三种式样,非同时铸造,测音却和谐,是标准配律。16件钟上共刻有355字的长篇铭文,完整记录了西周厉王三十三年,晋侯苏率军参加周厉王亲自指挥的讨伐东夷的战争。晋侯苏因战功,多次受赏,因...
西周 高68.8厘米 ,腹最宽35.2厘米。1992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8号墓出土。盛酒器,出土于晋献侯墓中。共两件,形制、纹饰、铭文基本相同。椭方形,带盖。长颈,象鼻形兽头套环双耳,鼓腹,圈足。盖部为高浮雕镂空波曲形装饰,盖面饰体躯交缠的吐舌龙纹;颈部上下依次饰兽目交连纹、波曲纹和鳞纹,腹部饰双体龙纹,龙首为高浮雕,圈足饰兽目交连纹。盖内铸铭4行26字,“唯九月初吉庚午,晋侯 (p...
西周 高23.7厘米,口径16.4厘米。1992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3号墓出土。温食器。出土于晋武侯之夫人墓中。方折唇,腹略鼓,双附耳,三卷尾鸟形扁足,三足连铸有圆形托盘,盘底有三个“十”字形镂孔。颈部饰三组相对的回首卷体龙纹,器腹内壁铸有铭文“晋侯作旅鼎”5字。温鼎是一件可以在托盘中加木炭保温的饪食器。
西周 通高22.4厘米,通长39厘米。2000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3号墓出土。 盛酒器,出土于第一代晋侯燮父的夫人墓中。器作猪形,猪嘴凸出,嘴角獠牙外露,双耳斜耸,形体肥硕,腹部中空,四足粗壮,尾巴上翘,背脊有鬃毛,背部有圆形开口并附盖。盖面装饰目雷纹一周,腹部两侧均有圆形凸起,装饰火纹和变形兽纹。盖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作旅飤”。“飤”同“食”,多用于青铜食器铭文中...
西周 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2000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4号墓出土。盛酒器。出土于第一代晋侯燮父墓中。整体造型为伫立回首的凤鸟形,凤尾下弯成一象首,与双腿形成三点支撑。器盖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说明该器为晋侯宗庙祭祀的礼器。
商 高34.8厘米。1959年石楼县桃花者村出土。盛酒器,整体如椭圆形。龙首形提梁,饰方格纹。腹部花纹由雷纹、目纹、夔纹和蝉纹等组成倒置的兽面纹,圈足饰有一圈云雷纹。商代晚期。
7月11日,由山西博物院、安徽博物院共同举办的“新安画派书画精品展”在山西博物院主馆四层书画厅开展。此次展览展出了新安画派书画精品共计90件,展品涵盖了程嘉燧、查士标、程邃、戴本孝、郑旼等新安画派代表人物的重要创作,向观众展示了新安画派的艺术成就,为广大书画爱好者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与文化思索。 此次展出的90件作品多为国家一、二级文物,在全面展示数十名新安画派各时期画家的传承拓新之余,...
6月14日,由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中国民族博物馆、山西博物院共同举办的“多彩中华·我们共同的家——中国少数民族文化特展”在山西博物院会展中心开展。 此次展览分为“家和万事兴”和“百花竞芳芬”两部分,共展出中国56个民族近500件组展品和资料图片。“家和万事兴”部分,回顾了秦汉时期以来中国各族人民在密切交往、相互融合中由“多元”走向“一体”的进程和各民族对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作出的贡献等,展示...
商 长37厘米,勺径4.8厘米。1957年石楼县后兰家沟出土。商代晚期“方国”青铜挹注器。柄首镂雕二蛇戏蛙,颇具北方草原文化色彩。
商 残长29厘米,柄长11厘米。1976年石楼县曹家垣村出土。商代晚期“方国”青铜乐器。舞动时发出声响,极富北方草原民族特色。
商 宽4.5厘米。1971年保德县林遮峪村出土。商代晚期“方国”青铜兵器。剑首作扁圆球形镂孔铃,铃内置活动小球。
商 长17.5厘米,首宽4.5厘米。1959年石楼县桃花者出土。商代晚期“方国”青铜束发器。
商 首宽4.6厘米。1959年石楼县桃花者出土。商代晚期“方国”青铜器。匕面一虎,大头长尾,衔物前行,虎目嵌绿松石。
商 高20.5厘米,腹径29厘米。1957年石楼县后兰家沟村出土。盛水器或盛酒器。敛口,溜肩,鼓腹,圈足。颈部饰双弦纹,肩部高浮雕三个兽首(或羊首),肩饰目雷纹 组成的夔纹,腹部饰斜方格云雷地乳钉纹,圈足饰雷纹。通体光亮如新,纹饰细腻规整。商代晚期。
商 高19.7厘米,口长径12厘米,短径8.6厘米。1956年石楼县二郎坡村出土。盛酒器。形如两鸮相背而立。盖为双鸮首,环目,尖喙,弯眉,盖中央置四阿顶方柱钮,饰雷纹。腹作双鸮身,子口微敛,垂鼓腹饰卷曲羽翼纹。身下为四爪,两两相背。盖腹相合,两鸮昂首背立。商代晚期青铜器精品。不仅实用,也是精美的艺术品。鸮是我国古代对猫头鹰一类鸟的统称。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