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汉 通高24.5厘米,口径23.4厘米。1962年右玉县大川村出土。共2件,尺寸、形制、纹饰相同,通体鎏金。盖中央有提环,周有三凤形钮,熊形三足。腹部饰上下两层浮雕动物纹,有虎、羊、骆驼、牛、猴和龙、凤等神异动物十余种。器口与盖下子口沿阴刻铭文:“中陵胡傅铜温酒樽,重廿四斤,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造”。中陵为西汉雁门郡所辖县,县治在今山西省右玉县威远镇南。
战国 高19.2厘米,口径17厘米。1965年长治市分水岭出土。盛食器。带盖,盖顶有喇叭形捉手。器为直口,圆腹,两侧有环形双耳,下承喇叭形高圈足。通体错金夔龙纹、莲瓣纹、垂叶纹、斜角云纹等。错金纹饰细腻,工艺精湛。
战国 高14.5厘米,长18厘米,盘径14厘米,重1.38公斤。1965年长治市分水岭出土。盘为圆形,侈口,平底,下接支柱,可以灵活转动,盘底以镂空蟠虺纹装饰。牺牲体肥硕,面部表情温顺,双目圆睁,长吻大耳,四足短而粗壮,站立平稳,牲背上站立一人,面目清秀,束发垂脊,身穿右衽长袍,双臂前伸,手握盘柱。“牺”是古代祭祀所用牲畜的称谓。该器的功能尚待进一步研究。
春秋 高93厘米,口径102厘米,耳间距129厘米。1988年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附耳,敞口,唇平折,束颈,深腹,兽蹄足。腹部蟠螭纹,以三角回纹,鱼鳞纹和瓦纹作填纹。一对环形耳钮。目前所见春秋时期最大的鼎。镬鼎用以煮牲,依形制大小分为牛镬、羊镬和豕镬,此鼎应为牛镬。
春秋 高28厘米,最大腹径8.9厘米。1988年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共2件,大小、形制、纹饰相同。盝顶式盖,上有四个对称环形小钮,以子口插入壶的母口内。壶为小方口,颈部微敛,溜肩,鼓腹,下腹内收形成平底,下承高柄喇叭形足。盖面四角饰心形图案,中央方框内两龙呈“卍”形相交,龙昂首卷尾,其一加绘黑线,以示雌雄之别。壶身饰菱形和几何纹图案,高柄和圈足饰三组神鸟纹,鸟昂首阔步或伸颈长鸣,寓...
春秋 通高162厘米,灶体高22厘米,长46厘米,宽38厘米。1988年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生活用具。一组7件,由灶体、釜、甑,以及四节烟筒组成。灶体呈虎头状,双目圆睁,两侧有用于提携的提链,灶门似大张的虎口,顶部有圆形灶眼,灶眼内置釜,釜上套甑,灶眼后有圆形的烟筒,为虎尾。灶体内有小凸齿用于搪灶挂泥。炉膛涂泥,既可保持温度,又可节省柴薪,也能保证炉膛的热量集中。釜饰牛头双身螭纹带...
春秋 高40.8厘米,最大腹径18.2厘米。1988年太原市金胜村赵卿墓出土。盛酒器。壶盖为圆雕的鸷鸟形捉手,鸟喙大张,双目圆睁,全身饰精美的羽翎纹,层次分明;爪抓两条奋力挣扎的小龙。鸟腹下有子口凸榫,套于壶体母口内。壶颈长而侧倾于一侧,鼓腹上有一虎形鋬,虎口衔一环,有链条与盖鸟尾连接。壶口沿下饰一周绹索纹,腹部饰4组乳丁蟠虺纹带。匏壶与中国古代天文学中的“匏瓜星”有关。
西周 通高28.5厘米,宽22厘米。1978年闻喜县上郭村出土。盛水或盛酒器。自铭为瓶,扁平椭圆形,肩部饰卷曲相对的夔纹。颈部铸铭文5行20字:“陈公子信父作旅瓶,用祈眉寿,万年无疆,永寿用之”。西周时期陈国器。陈国铜器存世极少。
西周 最大者通高51厘米,铣距28.8厘米,最小者通高22厘米,铣距12厘米。1993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64号墓出土。出土于晋穆侯之墓。一组8件,纹饰差异较大。甬的断面呈方形,有旋和斡,旋饰目雷纹。舞部两面微下倾,饰宽带卷云纹。钲、篆、枚部位之间,隔以夹有乳刺的双阴线,枚为平顶两段式,篆饰长脚蝉纹。隧部饰龙、凤、虎纹纠结图案,两组对称排列。右鼓以长耳鳞身兽形或鸾鸟为第二基音点标志。...
西周 高35.8厘米,口径12.4厘米。1993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63号墓出土。墓主为晋穆侯的次夫人。共2件。器形、纹饰和铭文均相同。圆壶,侈口,长颈,鼓腹,圈足,盖子有喇叭形捉手,壶颈部两侧有兽首衔环耳。盖沿和圈足饰兽目交连纹,颈部饰波曲纹,其下为兽目交连纹、鳞纹与瓦楞纹相间排列的装饰。盖子口外壁和壶颈内壁铸有铭文9字:“杨姞作羞醴壶永宝用”。有学者认为是姞姓杨国女子嫁到晋国用以...
西周 通高41厘米,口长17.3厘米,宽12.6厘米。1980年征集。盛水或盛酒器。长方口,平沿,下腹外鼓,高圈足。肩部两侧有兽首衔环。颈部饰凤鸟纹,腹部为十字条带纹,圈足饰波曲纹。口内铸铭文4行24字:“唯王二月初吉壬戌,虞侯政作宝壶,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虞国都城在今山西省平陆县张店镇附近。公元前655年晋国假道灭虢国后,返回途中灭虞国。虞国铜器存世极少。虞侯政是至今已知唯一的一...
西周 通长36厘米,宽17厘米,高13.5厘米。1974年闻喜县上郭村出土。器形椭圆而长,口缘较直,窄流,深腹圜底,龙形鋬,龙口衔器口。四扁体兽形足。口沿饰窃曲纹,腹部饰瓦纹。腹内底铸铭文44行18字:“唯王二月,贾子己父作宝匜,其子子孙孙永用”。西周时期贾国器,贾国铜器存世极少。贾国在今山西省临汾市一带,被晋国所灭。
西周 通长35厘米,宽17.5厘米,高16.5厘米。1974年闻喜县上郭村出土。器形椭圆而长,口缘较直,窄流,深腹圜底,龙形鋬,龙口衔器口。四扁体兽形足。口沿饰重环纹,腹部饰瓦纹。腹内底铸铭3行14字:“荀侯稽作宝匜,其万寿子孙永宝用”。西周时期荀国器,荀国铜器存世极少。荀国在今山西省新绛县一带,被晋国所灭。
西周 高9.1厘米,长13.7厘米,宽11.3厘米。1989年闻喜县上郭村出土。厢式六轮车。车顶部有双扇盖可以开启,盖面嵌有一猴形捉手,周边围绕四只振翅欲飞的小鸟,器壁饰相背的凤鸟纹,并有兽形装饰,器足由两大、四小共六个轮子组成,可挽环牵引,可用手推转动。器壁一侧有一小环,另一侧开一小门,门扉上立一受了刖刑的人,头戴尖帽,左脚残,左手持拐杖,门栓从此人的右臂腋下穿过,控制车门开闭。整个...
西周 高34.6厘米。1992年曲沃县北赵村晋侯墓地31号墓出土。盛酒器,出土于晋献侯夫人之墓。器体扁圆,顶有长方形口,口沿外侈,上有圆雕的振翅鸟形盖,以熊形链条与器体相接,前有昂首曲颈的龙首形流,后为兽首形鋬(pàn),器下为两个祼体的半蹲人形足,身前倾,背负器身,表现出两人负重时的姿态。盉身上部饰体躯相交的龙纹,两侧由内向外依次饰蜷曲龙纹、鳞纹、斜角云纹。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