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跃龙山、颜公河、横山岛……这些有年头的老地名,承载着一代又一代宁海人的乡愁记忆。近日,宁海县发布了首批历史地名文化保护名录,60个老地名将率先受到正式保护。 为了更好地保护、弘扬传统地名文化,宁海县自去年开始启动了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编制工作,该县民政部门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通过资料收集、推荐表编撰、名录初选、部门审核、专家论证考察等核心环节,确定收录首批60个体现宁海悠久历史和深厚文...
在住房城乡建设部近日公布的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名单中,广西有72个村落入选。至此,广西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总量达到161个。 记者从广西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了解到,此次广西入选的72个中国传统村落集中在柳州、桂林、贺州三市。 恭城县矮寨村是广西本批入选传统村落的典型代表。矮寨村所在的平江河流域一带,瑶、壮、汉民族文化历经数百年融合,形成了独特的“人字坡屋面、屋顶凤扳爪、砖挑檐门...
目前我国传统村落正在加速消亡,有较高保护价值的剩下已不足5000个,仅占全国行政村总数的1.9%.针对传统村落加速消亡的情况,目前已有数千个传统村落被列入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国家级保护名单。 最近,住建部公布了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八婺大地有29个“特色古村落”入选。 它们有的以“大宅门”古建筑众多著称,有的在风土人情民俗方面有独到之处,有的在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上有相当建树,它们可...
金华有许多保存完好的传统村落,婺城区寺平村、兰溪市诸葛村、武义县俞源村等均有较高知名度。日前从国家住建部等7部门再度传来好消息,金东区江东镇雅湖村等29个村落入围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金华地区的入围数量位列全省第三。 “加上前三批公布名录,金华已有53个中国传统村落。”金华市建设局村镇建设管理处负责人介绍说,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庄必须要编制或修编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并通过国家部委组织...
12月26日,记者从湖南省岳阳市群艺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高山田歌“啰啰咚”、云山山歌、幕阜武术、岳州窑烧制技艺、川山毛笔制作技艺、君山银针茶制作技艺、岳阳张氏正骨术、白羊田天狮舞等岳阳市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被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此次新增的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了传统舞蹈、传统体育、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多个方面,一次性全部申报成功。截至目前,岳阳市非物质文...
正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11月30日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
11月28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埃塞俄比亚总统穆拉图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开幕式时致辞。新华社发(迈克尔·特韦尔德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于28日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召开,评审新的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此次会议从11月28日持续到12月2日。其间,会议将对5个申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日前,湖南省政府批准并公布了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入选的2个扩展民间文学项目中,资兴市 “炎帝传说”榜上有名,标志着资兴市“炎帝传说”在众多的炎帝传说故事中占有了一席之地,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省级层次的保护。 资兴是炎帝走过的地方。据史书记载,公元前26世纪,朗目虬须、魁梧刚强的炎帝挥舞图腾幡,率领部落联盟离开中原南迁。历尽艰险,跋涉神农架,横渡长江,抵达湖南,足迹踏遍湖湘大...
11月23日,重庆市规划局发布重庆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录,以期动员全民自发关注当地优秀历史建筑,保护巴渝“乡愁”。 重庆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录共收录有176处建筑,不乏有清朝、民国时期、抗战时期的历史建筑。 据透露,重庆市第一批优秀历史建筑名录按建筑类型分,包含有居住建筑、商业建筑、公共服务建筑、宗教及祠庙会馆、工业建筑、军事防御设施、风景园林建筑、市政水利设施和其他类9个...
记者11月13日从沈阳市政府获悉,为进一步推进沈阳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完善名城保护体系,加强对具有一定历史、科学、艺术等价值的历史建筑的保护与管理,沈阳确定东北电信管理处办公楼旧址、长江照相馆等34处(58栋)建筑为沈阳市第三批历史建筑。 这34处建筑包括:盛京城片区:东北电信管理处办公楼旧址、东北电信管理处自动电话设备用房旧址,帅府后巷传统民居,盛京施医院教工宿舍旧址,长江照相馆,中山路...
临浦镇、欢潭村、惠民街、宁围街道……不少萧山市民眼中,这些浸濡着浓郁文化气息的地名,蕴藏着萧山这座城市曾经的味道。近年来,随着城市改造步伐推进、行政区划调整,不少地名只能封存在遥远的记忆中。让人感到欣慰的是,眼下,相关单位已高度重视地名的保护与传承,公布了萧山区首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今后这些地名不能随意更改了 地名作为最常用的社会公共信息之一,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不...
昨日,从泰国传来喜讯,中国“三大古代水利工程”之一的郑国渠申遗成功。从此,“天下第一渠”的郑国渠成为陕西省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 当地时间11月8日晚,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在泰国清迈召开第二届世界灌溉论坛暨67届国际执行理事会,在全体会议上,国际灌溉排水委员会名誉副主席甘德度宣布了入选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中国申报的郑国渠等3个古代灌溉工程全部入选。 据了解,郑国渠自秦国开凿以...
9日,记者从浙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获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正在建设部网站上公示,我省有225个传统村落进入公示名单,数量全国最多。 2012年以来,国家层面建立了传统村落保护名录,先后公布了三批共2555个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中,浙江共有176个村落列入,占总数的6.89%,总量在云南、贵州之后,居全国第三。每个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获得了中央财政300万元资金支持,三批总计5亿...
11月8日,从在泰国清迈举行的第二届世界灌溉论坛暨国际灌排委员会第67届国际执行理事会上传来喜讯,我国推荐的浙江湖州太湖溇港、陕西关中郑国渠、江西槎滩陂三项工程成功入选第三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 太湖溇港水利系统始建于春秋时期,源于太湖滩涂上纵港横塘的开凿,北宋时形成完整体系,是太湖流域特有的古代水利工程类型,距今有两千多年历史。它集水利、经济、生态、文化于一体,具有排涝、灌溉、通航等综合...
山西《临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典》正式出版,全书内容翔实,历史厚重、图文并茂,是一部融学术性、文献性于一体的重要典籍。该名录图典的出版,对临汾市非遗保护工作的传播、普及和影响力的扩大,对临汾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与合理开发利用,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伏羲画卦、女娲造人、唐尧建国、钦定历法、推广水井、大禹治水……一系列上古传说均与临汾盆地的“平阳”有密不可分的联系。为了能够让社会...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