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从此中国的甲骨文成了世界的甲骨文。 11月2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发布消息,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标志着...
11月24日,记者从广西龙胜县委宣传部获悉,“广西龙胜龙脊梯田系统”于北京时间23日晚间,在意大利罗马通过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评审,正式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GIASH)。这也是第15个入选前述遗产保护名录的中国项目。 11月17日,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脊梯田云雾缭绕,美不胜收。 吴生斌 摄 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全球环境基金(GEF)...
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发布消息,我国申报的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现状 甲骨文流散世界为近百个藏家收藏 甲骨文是我国发现最早的文献记录,出土于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是距今三千多年的商代后期用于占卜祈祷的文字。 公开资料显示,甲骨文自1899年发现,近120年来先后出土约15万片以上,流散世界被近百个...
记者11月22日获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日前公布了最新一期“世界记忆名录”名单,出土于安阳殷墟的甲骨文入选。 “世界记忆名录”又称世界文献遗产或世界记忆遗产,是继“世界文化遗产”和“世界自然遗产”之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1992年启动的一个文献档案保护项目。该名录主要收录具有世界意义的手稿以及图书馆和档案馆保存的各种介质的珍贵档案、文件等,每两年评选一次。 甲骨文出土于安阳殷墟遗...
近日,省政府下发《关于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金安区项传统技艺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其中,一品斋毛笔、大红袍油纸伞入选该名录传统技艺类,翁墩剪纸入选该名录传统美术类。 一品斋毛笔、大红袍油纸伞、翁墩剪纸是金安区旅游商品的代表,也是该区文化遗产的代表。在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方面,该区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全力打造一批具有吸引力、竞争力、地域代表性的文化...
萧县伏羊宴习俗入选安徽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累计入选数宿州第一! 近日,安徽省政府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萧县伏羊宴习俗榜上有名,入选民俗类项目。目前,萧县入选安徽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达8项,数量在宿州四县一区中排名第一。 宿州萧县大地孕育着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文化,伏羊文化便是其一,“伏天吃伏羊”在萧县有着悠久历史。2000年夏季,安徽省萧县城南...
据巢湖市人民政府网报道,近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巢湖市共有2个项目入选,分别为《有巢氏传说》《树雕画》,涉及民间文学、传统美术2个类别。 《有巢氏传说》具有民间文学广泛性、传承性、故事性、象征性等特征,不仅描述了“有巢氏”这位英雄式的人物勇敢、聪慧的一面,同时刻画出他善良、博爱的一面。该传说靠口口相传,并因时间和地点的不同,形成了大同小异的多个记...
近日,安徽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公布,我市申报的陈抟传说、利辛面塑、一闻香糕点制作技艺和庄子祭祀大典等18个大家耳熟能详的民间文学、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项目入选。 据了解,参加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评选的项目是已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包括: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戏剧,曲艺,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传统美术,传统技艺,传统医药,民俗等,...
日前,省政府批准省文化厅提出的安徽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计135项,新入选项目123项,扩展项目12项),日前正式公布。在这批名单中,有我们耳熟能详的柳下惠传说、大小乔传说,也有“吃货”们最爱的淮南牛肉汤、蒙城油酥烧饼、采石矶茶干等。 柳下惠传说、大小乔传说列其中 在此次入围非遗名录的民间文学类项目中,有大家耳熟能详的柳下惠传说、二乔传说,也有近年频被提起的有巢氏传...
近日,桐庐县第二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已通过县文广新局、县住建局、县旅委、县地方志办公室、相关乡镇街道有关负责人和地名委员会部分专家的评审。 该县阆苑村、母岭村、珠山村、毕浦村、珠村、鸿儒村、西庄村、窄溪村、石阜村、陇西村这10个悠久历史的地名,入选桐庐县第二批地名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胡群
说起宿迁泥塑,大家自然会提起“郝氏泥塑”,其代表性传承人便是“耕闲斋”的主人郝钧。经过30多年的潜心探索,郝钧的泥塑作品风格鲜明,他采用当地五色泥土为创作原料,并摸索出一套完整的制泥工艺,泥坯绵润,干后不裂。记者昨日获悉,2017年“郝氏泥塑”在宿豫区文化部门的推荐下,被列入第三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地方泥土催生艺术家 “郝氏泥塑”起源于宿豫区来龙镇的郝家。作为宿迁地方大镇之一的...
近日,省政府发布《关于公布第四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公布了甘肃省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其中,红川酒酿造技艺被纳入第八项“传统技艺”名录,这也标志着红川酒的独特酿造技艺正式成为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个以悠久的酿造历史与酿造工艺著称的老字号企业,红川酒业通过不断努力实现了品牌的新时代再出发。 甘肃红川酒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民营控股、国有参股的股份制白酒企...
2016年12月10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观众在观看纪实画册《90位幸存慰安妇实录》展示的书中照片。画册揭露“二战”时日军的反人类罪行。新京报记者 浦峰 摄 三年准备,两度申报,“‘慰安妇’的声音”项目申遗之路依然坎坷。 10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在法国巴黎签署2016-2017年度入围联合国《世界记忆名录》的名单,其中,将由中国、韩国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多个民间...
近日,由省政府批准省文化厅确定的第四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公布,我县申报的“甘谷麻鞋”入围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甘谷县地处渭河中游,属温带季风半湿润地区,雨量适中,适宜大麻种植。据资料显示,甘谷麻鞋最早可追溯到东汉以前,唐杜甫诗“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肘”就是最好的佐证,另外甘谷麻鞋与曾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它那唐墓的麻鞋在式样上有惊人的相似之处。 正因其镌刻着历史的印记...
省政府批准省文化厅确定的第四批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40项),于日前公布。其中包括敦煌壁画故事、兰州兴隆山传说故事、兰州百合栽培技艺、环县皮影雕刻技艺、天水呱呱制作技艺等民众熟悉的传统项目或技艺。 省政府要求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及《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要求,坚持科学保护理念...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