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目前,金石文字博物馆有500多块汉砖、5000余片北魏瓦削等共1万多件文物,该馆正在着手编写的《洛阳北魏瓦削文字谱》,将填补特定历史时期的出版空白。 东方今报记者 寨建雷/文 见习记者 侯俊彦/图 洛阳金石文字博物馆由朱晓杰、朱晓辉兄弟俩创建于2012年3月,是继中国文字博物馆后唯一一家由民营资本创建的文字博物馆,主要从事文字类文物的收藏、保护、研究、展示和交流。 “王龙...
道济夜唱筹量沙,以所余少米散其上。及旦,魏军谓资粮有余,故不复追。《南史·檀道济传》 在军事谋略中,善于进军是一种智慧,而善于撤军也是一种智慧,撤退有时候比进攻还要考验人的计谋。因为在退军的过程中,容易遭到追兵的分割截断,各兵种和各单位如何交相掩护,前后有照应,稳妥转移到安全的战略地带,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 “唱筹量沙”便是一出精彩的撤退大戏。 元嘉七年,公...
2012年6月27日上午,“走进青城”采访团来到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盛乐博物馆进行采访。中国首座鲜卑历史文化主题博物馆――博物馆分为盛乐古城春秋史、鲜卑民族历史与文化、小板申东汉壁画墓复原陈列展等3个展厅,向人们集中展现了鲜卑这个北方游牧民族历经14帝140年的辉煌历史。 公元260年前后,鲜卑族拓跋部落迁居盛乐(今和林格尔县);公元...
赵炎:文史专栏作家,着有《零碎历史风情》、《就在历史拐弯处》等。 有道是“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让人民群众参与进来,会对反腐工作带来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效果。 反腐倡廉乃民心所向,可在具体操作上,到底是靠制度,还是靠群众,一直以来争论不休。对此,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官员宋世景用自己的多年实践,给出了精彩答案。 据《魏书·良吏传》载,宋世景似乎生来就有...
发生在公元五世纪后期的北魏孝文帝改革,是北魏社会政治盛衰的一大关键,也是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大事件。它的地位、作用、影响之重要与深远,是毋庸置疑的。这一点,已由国家教育领导职能部门的做法而得以证明了:在“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中,它与“商鞅变法”、“明治维新”等一起,被列为中外历史上十大改革事件,而成为了开展中学历史教学的重点内容。 对北魏...
清晚期《洒金双耳铜炉》 清晚期《象足铜炉》 古玩辨伪之铜香炉15 丁孟 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古器物部副主任兼金石组组长,硕士生导师,中国钱币学会理事,中国青铜器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考古学会会员,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微博]文物鉴定委员。 清代晚期铜炉制作出现了新的趋势,这同铜炉的日用化有关。此时,铜炉的使用范围比前朝大为普及,坊间制造了更多的用炉,普及化的用炉自以素面...
海内孤本《北魏王子晋碑》宋拓本1册25开 纸本27.5×15cm 碑额 新浪收藏讯 近日杭州西泠印社拍卖公司友人携来一册碑帖见示,打开包裹看到古锦面板上有同治五年(1866)徐康(字子晋,号窳叟)题签:“魏王子晋碑,同治丙寅五月装池,子晋书于虞山旅舍。”《魏王子晋碑》是一件北魏碑刻中的冷僻品种,...
高仿“北魏陶俑”成故宫国宝收藏品,文物专家走眼为哪般。一个农民仿制的“北魏陶俑”被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竞相收购,新炉泥胎成“国宝”。“北魏陶俑”在艺术品投资界曾引发的质疑专家风波,这背后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1994年夏天的一个星期天,北京潘家园旧货交易市场。 熙熙攘攘的淘宝者瞪大了眼睛浏览着地摊...
选自:吴树(微博)《谁在收藏中国》 第五章 谁废了中国文物专家 一个农民仿制的“北魏陶俑”被国家博物馆(微博)、故宫(微博)博物院竞相收购,新炉泥胎成“国宝”。一位文物泰斗捐“越王剑”遭拒收,留下绝笔泣血丹青;更有黑发人为捐国宝成白发、民间藏家一砸千金为正名…… “假作真时真亦假”——百年前曹老夫子一句红楼戏言,竟成为21世纪中国文物现状之写真。 ○“北魏陶俑” 1994年夏天的一...
海内孤本《北魏王子晋碑》 宋拓本1册25开 纸本 27.5×15cm 近日杭州西泠印社拍卖公司友人携来一册碑帖见示,打开包裹看到古锦面板上有同治五年(1866)徐康(字子晋,号窳叟)题签:“魏王子晋碑,同治丙寅五月装池,子晋书于虞山旅舍。”《魏王子晋碑》是一件北魏碑刻中的冷僻品种,仅有存目见载于宋赵明诚《金石录》和郑樵《金石略》,明清两代金石家亦鲜有著录,但...
日前,多位国内考古学界名家专赴大同,与大同古城保护和修复研究会专家学者,就“北魏平城”学术专题展开深入研讨。 研讨会上,大家就北魏平城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所处的历史地位,是否为中国都城发展史之里程碑,北魏平城与现在的大同对比所处的地理方位等,展开论证与研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北魏平城选址精心、规划科学、建设规范而有创新,为北魏洛阳城的建设提供了人才与范例,并以师法自然、天人...
6月25日,记者从山西博物院获悉,为纪念罗伯特·斯特林·克拉克先生的中国科考之行100周年,由美国斯特林和佛郎辛·克拉克艺术中心与中国文物交流中心精心策划两年多的“来自黄土高原的考古发现”展览已在该艺术中心开幕。其中由山西博物院提供的9组北魏文物首次走出国门,亮相该艺术中心。 此次展览选自山西及甘肃两省近年来重要考古发现的16件出土文物,展现...
日前,有报道称在山西左权县井沟村西的山谷中发现两晋时期的石窟,随后便引起有关专家的高度重视。5月20日,省内考古学者张庆捷带领复旦大学王斌教授、东华大学包铭新教授和李甍教授,专门来到左权县井沟村,对左权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井沟石佛寺石窟重新考证,专家依据题记和窟内佛像服饰、姿态、面容、造像风格等,确定此处石窟为北魏时期所建。 本报记者在左权县文物局了解到,经过有关专家重新考证,该石窟是北魏时期所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