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历史车轮推进到唐朝。在南京的历史上,隋唐并不是特别出彩的年代。由于隋文帝刻意压制南京的政治地位,毁坏六朝宫阙,因此,隋唐时期的南京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地方城市。但南京山水形胜的自然风光和跌宕起伏的六朝旧事,却依然吸引着唐朝的大诗人来到南京。 以李白、杜甫、杜牧为首,几乎所有有名的唐代诗人都来过南京。李白尤其喜爱这座当时被称为“金陵”的城市。有史可考,李白生平至少四次来到南京,...
6000年前的螺蛳。 陶烧的小火锅。 每到夏天南京人乐此不疲地吃螺蛳,这可能是来自先祖的习惯——6000年前高淳薛城人的餐桌上,螺蛳就是一道菜了。在上月底开馆的高淳区博物馆,一批珍贵文物重现于世。其中大量的新石器时代文物,再现了南京先祖的生活。 高淳薛城遗址位于淳溪镇境内,是1997年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是目前南京面积最大、年代最早的史前古文化遗址,距今55...
1950年,位于江宁的南唐二陵进行了考古发掘,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考古工作者发掘的第一座和第二座帝陵。2010年,李煜皇后大周后的懿陵被发现,使得这座位于祖堂山的南唐皇家陵园再次引起世人关注。记者近日从南京市文物部门了解到,不久的将来,南唐二陵将变身一座大型考古遗址公园,当年南唐陵园的面貌将得以重现。 南唐二陵将建成遗址公园 南唐二陵,指的是南唐开国皇帝李昪的钦陵和南唐中主李...
写在前面 古镇、老街、古村落的保护和开发,是新一轮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的难点和焦点。近期出炉的“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南京江宁区湖熟街道的前杨柳村和高淳区漆桥镇的漆桥村,跻身全国915个上榜古村落中,成为南京首批入选该名录的古村落,这两个古村落在保护和开发中会遇到怎样的挑战?记者来到漆桥老街和前杨柳村调查。 探访 拂去历史尘埃,古村落魅力初现 青砖小瓦石板路、排门挂落花格窗。走在漆...
被乱涂乱画,是很多景点都难以避免的问题。近日,市民在玄武湖公园游玩发现,城墙上镶嵌的一块石碑也被“到此一游”了。这块石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武庙闸的组成部分,但因为它靠着一条狭窄的游步道,没办法圈住保护,景区曾设提示牌,但似乎并不起作用。保护这块石碑,大家有什么好方法吗? 石碑上写着“到此一游” 12月1日,市民纪先生到玄武湖边溜达,走到解放...
韦驮天铜像应该是清代的,而不是北齐。金陵晚报记者 段仁虎实习生 徐悟 摄南京博物院重新开放以后,每天的参观者都络绎不绝。有细心的观众在参观后发现,南博不少文物的标志牌出了错误,有的似乎还错得很“离谱”。对此,南博方面回应,会根据观众的意见作出修改。 这是北齐的铜像吗? 11月25日下午,有网友在西祠“南京城市记忆”版上给南博挑刺。这位网...
御道街、贡院街、明瓦廊……这些令南京市民十分熟悉的老街道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还有着各自不同的典故。记者昨日从相关部门获悉,南京将首批为11条道路设置南京老地名非物质文化遗产标识牌,立于南京街头。标牌设立后,市民行走在该条道路时,还可以根据标识牌释文驻足细细品读老地名的历史文化。 据介绍,这11条道路为中山大道、中华路、御道街、成贤街、贡院街、三元巷、乌衣巷、龙蟠里、虎踞关...
金陵竹刻艺术博物馆正在南京举办“刻意江南——2013中国南京当代竹刻艺术展”。据悉,金陵竹刻作为中国竹刻艺术中独树一帜的著名流派,已被列入江苏省和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金陵竹刻艺术始于明代万历年间,是中国竹刻艺术中独树一帜的著名流派,以浅刻、简刻为主要特征,经历代高手前承后继,技艺不断精进,特点愈趋鲜明。 这次展览,共展出竹刻精品一百余...
记者在现场找到一块完整的墓砖 在南京雨花台区金阳东街南侧一个占地7万平方米的商业项目工地上,考古人员心痛地发现,之前被确认的包括一座王侯等级墓葬在内的三座古墓,遭施工方连夜开挖毁坏。而此前,南京市博物馆和开发商已经协商好了考古勘探相关事宜。为保护发现的三座古墓,南京市文广新局文化综合执法总队二支队甚至向开发商下发了停工通知书。但这些都未能挡住开发商粗暴的施工破坏。 究其原因,主管文物执法的...
中草药防霉剂。 传统工艺师们工作的地方。记者仲敏 南京博物院斥资千万打造文物医院,文物“看病保养”先进又环保—— 离南京博物院的开馆时间11月6日只剩下两天了。昨天,记者来到为南博的文物“看病保养”的文保楼,进行了一番探访。可别小看了这个隐藏在清溪路深处的五层楼,在南京博物院打造“一院六馆”...
好的广告图片,让人舍不得移开目光。如此深具魅力的图片,是怎么拍摄出来的呢? 11月12日,“一路星光璀璨——中国广告摄影大师作品展”在江宁织造博物馆开展,为期20天。参展作品共100幅,都出自国内顶尖广告摄影大师之手。 展厅中,有一张名为《涅槃》的公益广告图片。炉火上方停着一排排蝴蝶,陆续还有蝴蝶飞来。这幅作品曾获得上海国际影展银奖。作者...
记者从南京博物院获悉,该院投资千万元建成“文物医院”将于6日正式“开院”。该院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所长万俐生动地形容,这将成为全国首屈一指的“文物三甲医院”,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为文物延年益寿。 据介绍,位于南京市清溪路1号的南京博物院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内近日建成了数十间文物修复工作室、实验室。这些实验室就是未来的...
11月6日南京博物院重新开放以后,该院位于清溪路1号的一座“文保楼”也将同时投入使用。记者昨天从南京博物院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南博文保所)了解到,“文保楼”就是该研究所的办公地点,在南博改扩建工程中,该研究所的实验室和仪器设备都进行了更新。所长万俐生动地形容说,南博文保所将成为一家在全江苏首屈一指、在全国也排在前列的“文物三甲...
精品瓷器 现代快报记者 李雨泽 摄紫金山峰会纪念瓷瓶“喜相逢”“富春山居图对瓶”……11月4日,“经典100法蓝瓷展”在南京博物院艺术馆2楼开幕。近百件精致瓷器亮相展厅,让人一饱眼福。11月4日起到11月25日,市民可免费参观。 展厅门口最显眼的位置单独摆放着一只瓷瓶。一束雅梅为瓷瓶设计主轴,搭配...
文物“医院”中有很多精密仪器。 文物保护实验室内部。 文物复原前后对比 本月6日将在南京博物院公开亮相的一件件文物,此前大都经过精心的修复。昨天,记者走进南京博物院文物科学技术保护研究所,探访新建的文物保护实验室,里面各种先进的高精仪器令人大开眼界,传统与现代的文物保护方法在这里得到有效运用。据悉,这个文物“医院”是南京博物院耗...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