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天,有市民微博爆料称:南京南站附近工地发现一处六朝墓葬。市文物部门赶到现场后发现,该墓室残墙砌有莲花砖,毁损原因仍在调查中。 昨天中午,有市民微博爆料称:南京南站附近工地发现一处六朝墓葬。接到消息后,市文物部门迅速组织相关工作人员赶到现场,从现场发现的莲花纹墓砖来看,初步判断为一处六朝砖室墓遗迹,墓葬受损原因还在进一步调查中。 昨天中午,实名认证为“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会员”的“城市记录者方青松...
现场古墓只剩一面墓壁(圈中所示)现代快报记者 马晶晶 摄 2013年5月,南京南站附近施工现场,3座六朝古墓遭毁。昨天,网友“@城市记录者方青松”发微博称,被毁古墓数百米的地方,又发现六朝墓,希望相关部门介入。数百米的范围内,接连出现同一时期的墓葬,且损毁严重。有人疑问:施工前这里是否做过文物勘探? 损毁严重 昨天中午,这位实名为方青松的网友称,自己路过宏运大道一处施工工地时,无意发现有六朝...
3月1日,南京文交所一下子发布了3项旨在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大利好消息,即:当日单一品种单向收取交易手续费、建立并发布钱币邮票综合指数、交易系统全新升级。加上2月末南京文交所与《南京晨报》联合举行的“论道”投资会等一系列举措,近期的南京文交所可谓是利好频出,好戏连连。那么,如何理解和看待南京文交所近期推出的诸多重量级利好消息呢?笔者依据自己的认识和操作经验,试谈一些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与诸位分享和交流:...
南京市领导调研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把遗址亮出来让文物走出来 24日上午,市委书记杨卫泽在调研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时强调,要充分依托重要的遗址、遗存建设遗址博物馆和相关的主题博物馆,展陈各类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充分展示南京文化这本厚重的大书。 做好“基因测序”,摸清文化家底 南朝石刻是南京的标志性文化符号。在调研中,杨卫泽来到栖霞区,与散布在田野上、学校中的南朝萧景、萧憺...
南京盐水鸭。 马祥兴蛋烧卖。 绿柳居素菜包。 最近,武汉热干面、重庆火锅申报国家级非遗的消息,在国内掀起了一阵“美食申遗潮”。记者日前从南京市非遗保护中心获悉,在我市申报第四批国家级非遗的7个项目中,有4项都是“饮食类非遗”:南京盐水鸭与雨花茶、绿柳居素食和马祥兴清真菜将组成“三菜一茶”的阵容,向第四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发起冲击。 市非遗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第四批国家级非遗申报...
南京市档案局首次公开一批珍贵档案,这批档案形成于1937年至1947年,共183卷,详细记载了侵华日军在南京制造大屠杀惨案的罪恶事实和日军侵占南京期间犯下的大量罪行。此次公布的珍贵资料将与之前的5组“南京大屠杀史档案”一起,第三次申报“世界记忆遗产”。 此次公布的档案资料共183卷,包括大屠杀期间慈善团体掩埋尸体、救济难民情况统计;民国南京各级政府所做的市民遭受日军屠杀、房屋焚毁、财物被掠的调查...
墓主或为魏晋朝廷官员 去年年底,板桥一处工地在施工期间发现了一个大型古代墓葬群,出土墓葬共计20余座,年代上迄六朝,下至明清,跨度达1000多年。在一座东晋墓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枚六面铜印,上面刻着墓主的名字——“綦毋龢”,应该是魏晋时期的一名朝廷官员。此外,墓中还发现了一盒以朱砂炼制的红色丹丸,这也是继象山王氏家族墓之后南京地区再次出土“不老仙丹”。 铜印上刻“綦毋龢”—— 墓主或为魏晋朝...
去年年底,南京板桥一处工地在施工期间发现了一个大型古代墓葬群,出土墓葬共计20余座,年代上迄六朝,下至明清,跨度达1000多年。在一座东晋墓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枚六面铜印,上面刻着墓主的名字——“綦毋龢”,应该是魏晋时期的一名朝廷官员。此外,墓中还发现了一盒以朱砂炼制的红色丹丸,这也是继象山王氏家族墓之后南京地区再次出土“不老仙丹”。 铜印上刻“綦毋龢”—— 墓主或为魏晋朝廷官员 ...
明城墙解放门台城段 明城墙玄武门段 明城墙上能骑车,别样南京好风光 22公里明城墙青奥前全面开放,设32个登城点 记者昨天获悉,青奥会前,南京明城墙将全面完成25公里城墙本体的修缮,确保22公里原标题:明城墙上能骑车,别样南京好风光 力争25公里城墙本体向公众开放。神策门—玄武门,东水关—西水关,这些近百年无法畅游的城墙,市民都可以爬上去观光游览。据介绍,未来,明城墙有32个登城点,...
随着名人手稿的市场价格水涨船高,各大拍卖行也开始对这一新兴板块精心梳理,细分市场,各种专题性的名人手稿拍卖专场也层出不穷。 去年12月,西泠秋拍推出的中外名人手迹专场成绩也很亮眼,尤其是30余幅外国名人手迹100%成交,让罗斯福、里根、丘吉尔、撒切尔夫人、狄更斯、马克·吐温、泰戈尔、爱因斯坦这些外国名人也在国内火了一把。一封托尔金讲述《霍比特人》创作经过和《魔戒》构思的亲笔信以17.25万元成交...
陶器图案与闷骚型“越狱兔”对比(顾炜/摄) 低调,低调……(顾炜/摄) 不好意思,最近吃得有点多(顾炜/摄) 胡玉梅 原标题:6000年前的陶豆上有只闷骚型“越狱兔” 这两天,南京博物院一件6000年前的“陶豆”火了。陶豆的腿上,雕刻着一对圆眼,三瓣嘴,活脱脱就是动漫里的“越狱兔”!网友“@动脉影”把这一发现,发在微博和网友们分享。就连南京博物院的专家也说,“这么一比,还真像。” 其...
布满污泥的保险储物柜底部露出数件文物。 南京六合区方州广场地铁口施工于24日开挖出一个古墓,里面不仅有大量棺木,还发现了一把1米多长的宝剑。当地警方得知此事后迅速封锁工地,停止开挖,并与南京市文保部门联系。前天,南京市文物部门工作人员到达现场组织专业人员对古墓进一步挖掘。古墓内还有啥其他宝物,记者前天再探古墓开挖现场。 就在南京文物局考古人员在对棺木内物品进行清点时,现场挖掘人员又传来新消息,在...
宝剑就是在这里被发现的 见习记者 徐洋 摄 出土的宝剑暂时被送到派出所 叶先生 摄 12月24日,南京六合一处施工工地挖出一座古墓,其中出土了一把宝剑,剑鞘虽已腐烂,但宝剑却崭新如初,非常锋利。 目前南京市和六合区文物部门已经介入调查此事,初步判断这是一座汉代古墓,与墓葬棺椁本身破坏严重相比,这把古剑完好无损,而且还是一把“长剑”,长度达到了1米左右,表明墓主人可能是一名尚武的贵族。下一步...
历史车轮推进到唐朝。在南京的历史上,隋唐并不是特别出彩的年代。由于隋文帝刻意压制南京的政治地位,毁坏六朝宫阙,因此,隋唐时期的南京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地方城市。但南京山水形胜的自然风光和跌宕起伏的六朝旧事,却依然吸引着唐朝的大诗人来到南京。 以李白、杜甫、杜牧为首,几乎所有有名的唐代诗人都来过南京。李白尤其喜爱这座当时被称为“金陵”的城市。有史可考,李白生平至少四次来到南京,写下的诗...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