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国艺术市场的强劲同时催生了艺术品基金和其它艺术投资工具的崛起,而这部分的市值如今已超过了57.7亿元。此外,由投资信托基金和艺术股票提供的与艺术相关的产品市值也达到了数十亿美元。 近年来,由于股市震荡,楼市受控,银行存款利率较低,艺术品基金作为一种另类投资工具正越来越受到中国投资者的青睐,并成为他们将资产多样化并积极参与到中国蓬勃发展的艺术市场的一种有效方式。自2000年中国艺术市场迅猛发展...
品味中国红瓷 “红”是中国人的魂。从眉心朱砂到一抹红唇,“红”是女人的颜色;从足下红鞋到头顶凤冠,“红”是婚姻的颜色;从门上对联到空中鞭炮,“红”是节日的颜色;从唐装彩衣到五星红旗,“红”是中国的颜色。红,传承了一个古老的习俗又记载了一门精湛的技艺,“红”究竟是什么? 第一抹意外的红 因红的吉祥如意身,万物欲与红染指。唐代之前中国瓷器是没有红色的,只因使用红色釉料“低...
【搪瓷茶具】 搪瓷茶具以坚固耐用,图案清新,轻便耐腐蚀而著称。它起源于古代埃及,以后传入欧洲。但现在使用的铸铁搪瓷始于19世纪初的德国与奥地利。搪瓷工艺传入我国,大约是在元代。 明代景泰年间(公元1450-1456年), 我国创制了珐琅镶嵌工艺品景泰蓝茶具,清代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 景泰蓝从宫廷流向民间,这可以说是我国搪瓷工业的开始。 中国真正开始生产...
【紫砂茶具】 紫砂茶具,由陶器发展而成,是一种新质陶器。它始于宋代,盛于明清,流传至今。北宋梅尧的《依韵和杜相公谢蔡君谟寄茶》中说道:“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说的是紫砂茶具在北宋刚开始兴起的情景。至于紫砂茶具由何人所创,已无从考证。但从确切有文字记载而言,紫砂茶具则创造于明代正德年间。 目前我国的紫砂茶具,质量以产于江苏宜兴的为最,与其毗邻的浙江长兴亦有生产。经过历...
【瓷器茶具】 瓷器茶具的品种很多,其中主要的有: 青瓷茶具、白瓷茶具、黑瓷茶具和彩瓷具。这些茶具在中国茶文化发展史上,都曾有过辉煌的一页。 ⑴青瓷茶具 以浙江生产的质量最好。早在东汉年间,已开始生产色泽纯正、透明发光的青瓷。晋代浙江的越窑、婺窑、瓯窑已具相当规模。宋代,作为当时五大名窑之一的浙江龙泉哥窑生产的青瓷茶具,已达到鼎盛时期,远销各地。明代,青瓷茶具更以其质地...
上下五千年中华文明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化和璀璨的中华艺术。其中,中国书画与中国瓷画艺术原本是两门姊妹艺术,自古以来就有历史渊源。清末民初,新安画派以程门、金品卿、王少维为代表,他们在瓷画领域首开浅绛文人画先河。接着珠山八友承前启后,完整地继承中国书画的传统精髓和景德镇瓷器传统粉彩绘瓷技法,创立了文人画派的新粉彩瓷画艺术。珠山八友不为前人所拘,树立起鲜明的革新旗帜,一反泥古不化、陈袭相沿之习,开宗立派...
作者 白少波 沿着蜿蜒的盘山路,登上雄踞于拉萨城红山之巅的布达拉宫,再过数道门,开启4把锁后,终于得见珍藏于此的贝叶经。为揭开西藏贝叶经保护面纱,中新社记者实地探访了布达拉宫藏经库。 世界文化遗产布达拉宫不仅是佛教信徒心中的圣地,还是观光客向往的胜景。但很少有人知道,在布达拉宫里还有中国最大的贝叶经藏经库。 贝叶经源于古代印度,因在贝多罗树叶上刻制、书写而得名,是东方悠久文明的物质载体...
鲁虹 因台湾《艺术家》出版社要出版我的著作《中国先锋艺术:1979-2008》,最近,我将2006年在国内出版的《越界·中国先锋艺术1979-2004》[1]一书进行了必要的清理,并增加或删去了少量文字与图片。刚刚寄出光盘,心情格外轻松。再以这样的背景来撰写有关傅中望的评论文章,令我不禁发现:这位艺术家的创作历史简直就是一部压缩版的中国当代艺术史。[2]所以,我也将他作为一个特别有意义...
陈鹏举(微博) 一位与古瓷器交往了几十年的人士对我说,他喜欢古瓷器是因为自己是中国人。清晨和黄昏时分,静静地面对历代瓷器,总觉得面对的是和自己同祖同宗的中国人。那古瓷姿态各异,但都是那么大度、谦恭、斯文、宁静,还有一些木讷和含蓄,所谓坐有坐姿,站有站相,这是中国人的面貌,中国人的心境,伟大的中华传统,传承给我们的模样和心情。西方的瓷器总是那么直观,西方瓷器喜欢讲述人物、动物和景致,由此,西方瓷...
中国文物学会文物修复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 周默 §1.1. 王世襄 王世襄先生在《明式家具概述》之二·《制造家具的珍贵木材》中写到:“美国施赫费(E. H. Schafer)曾对紫檀作过调查,认为中国从印度支那进口的紫檀是蔷薇木。看来即使我国所谓的紫檀不止一个树种,可以相信至少有一部分是蔷薇木”(《王世襄自选集·锦灰堆·壹》第79页)。” §1.2. 田家青 “对于哪些木料,才称...
巴基斯坦位于阿拉伯海北部,是我国唐宋以来商舶到西亚地区的必经之地。早在19世纪这里就出土过中国唐宋时期的瓷器标本。 巴基斯坦的布拉明那巴德(Brahminabad),是7——11世纪印度河畔的商业中心(1020年)毁于地震。出土有唐越窑青瓷残碗,也有五代、北宋时期的陶瓷。卡拉奇东南的巴博,是13世纪衰落的古港,1958年巴基斯坦考古部在这里发现了9世纪的越窑水注和北宋初期的越窑刻花瓷片等...
马来西亚的很多居民具有中国血统。自古以来,马来西亚是中国通往印度的海上要冲。考古学家在柔佛河流域发掘的古文物中,有中国秦、汉陶器的残片;史实证明:这条商路在公元1世纪前后就已开通。刘前度在《马来西亚的中国古瓷器》一文中说:“甚至今天,在柔佛河岸还可见到荒芜的村庄跟营幕的遗地,在黑色的泥土上四散着中国碗碟碎片……” 越窑青瓷在马来西亚的发现主要是沙捞越河口的各遗址,出土过9——10世纪的越...
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山水相连,远古时期两地人民就友好交往,中国陶瓷艺术、冶炼技术、农耕技术和儒家思想在半岛广为传播;三国时期,朝鲜半岛到中国留学的主要是僧侣;唐宋时期,两地海上交通最为活跃,大批使节、学者、商人来到中国。中国东南沿海建有新罗馆、高丽馆,许多中国商人也经常来到高丽首府开城。宋仁宗天圣元年,徐竞奉使高丽,著有<高丽图经>,中国的文化书籍、织物、药材、乐器、瓷器对朝鲜半岛的贵族...
追溯中国的制瓷业可至东汉时期,鼎盛于明清。而中国继“丝绸”之路后开辟的第二条对外贸易路线便称之为“瓷路”,自此开启了中国外销瓷的历史。中国“瓷路”对菲律宾社会的经济文化发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首先,中国“瓷路”的开通与繁荣将菲律宾推向了世界经济舞台。自8世纪末起,中国陶瓷开始向外输出。经晚唐五代到宋初,达到了一个高潮。这一阶段瓷器输出以广东近海一带的窑口出产的碗和瓮为主,如越窑的青瓷...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