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本文摘自中新网 作者:吴启基 原题为:《名人吃喝那些事儿:饮食不只是吃吃喝喝》 中国人自古就有食色性也的想法,一个普通人既是如此,一个名人,就更精彩。笔者对于饮食,只求温饱,并没有庖厨的经验、伙食的认识,但对名人的饮食故事,却有莫大的兴趣。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中国历史积淀丰厚,地域广大,到处的饮食文化,千里不同风、万里不同俗,根据各地的食材物产,可以在杯盘碗碟之间互争长短,各自精彩,而且,...
“100多件物证,每一件背后都是一个真实、客观、触目惊心的片段,见证着那段悲怆的历史。”云南省龙陵县龙山镇董家沟28号,有一座传统土木结构的四合院,这是国内首座在慰安所旧址上建立起来的慰安妇制度罪行展览馆。它记录着无数中国乃至亚洲妇女的血泪史。 在抗日战争胜利67周年之际,中新社记者探访了这所具有独特历史意义的展览馆。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日本军方为了给部队提供...
齐白石 设色山水图册 王鉴 仿董文敏青绿山水 徐悲鸿 松鹰图 清早期 黄花梨雕龙纹大方角柜 明末 黄花梨独板雕灵芝纹嵌宝大翘头案 任颐 花鸟四条屏 明末清初 汉白玉浮雕花鸟纹须弥座成对 香港, 2012年10月7日,星期日 ──中国嘉德(微博)香港首拍在港圆满收槌,两专场...
仲秋的早晨,边城云南瑞丽显得格外的清凉。街上,借着中秋、国庆长假连休的大好时机,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潮水般涌进瑞丽珠宝街。缅甸“翡翠王”彭觉早早地打开以他名字命名的珠宝店,用流利的云南方言迎接着中国客人。 记者5日慕名拜访了这位在瑞丽颇有名声的缅甸“翡翠王”。因为彭觉名气大,记者在珠宝商的指引下,很快就在珠宝街找到了他的店铺。 见记者来访,热情好客...
由中国文字博物馆带来的“大美汉字”展将于11月6日至11日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举办。汉字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标志性符号,其发展过程中始终一脉相承,穿越时空,沿用至今,它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以及多民族国家的形成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作为联合国六种正式工作文字之一,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目前学习和使用汉字的人数约14亿人。据悉,“大美汉字”将以汉字发展为主线,灵活运用...
9月19日上午9时,“锦绣中华•绿色遂宁”——张清智当代重大题材中国画展在遂宁市体育馆隆重开幕。本次画展由中国侨联、国家文化部艺术司、中国美协、中国报纸副刊研究会、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文联、四川省美协联合主办,中共遂宁市委、遂宁市人民政府承办。画展将展出画家张清智先生创作的系列重大题材国画作品——《2008•中国汶川》《2011•中国新汶川》《玉树情•民族魂》《吐鲁番的葡萄熟了》《惠安风情》《天路...
中国古代外销瓷的一种。它的烧制大约始于16世纪的明代。因该种瓷器上烧有贵族、家族、军团、都市、公司、团体等特殊标志,故名。17世纪后期,法国首相马扎兰遵国王路易十四之命,建立了“中国公司”。该公司在广东定制了大批带有法国甲胄、军徽、纹章图案的瓷器,此后,纹章瓷便在欧洲流行起来。英国伦敦甚至出现一种专门为人订制有特殊纹饰瓷器的商人,称为“瓷人”。1974年英国出版的《中国纹章瓷》一书中,收集纹章瓷2...
中国的瓷器驰誉全世界,到处受到人们的喜爱。17、18世纪,在欧洲市场上,中国的瓷器和黄金一样贵重。那个时候,欧洲人对瓷器的认识简直可笑。当时有一种薄如蛋壳的“脱胎”瓷器传入欧洲。这种瓷器既薄又轻,光鉴照人,特别透明。于是有一位法国作家,装成行家,竟然神乎其神地吹嘘说中国瓷器是用蛋壳、贝壳制造的。欧洲的王公贵族为了满足强烈的占有欲,发狂地逼迫骗人的炼金术士给他们仿制中国瓷器。在18世纪初,法国人还只...
专销往国外的瓷器。中国瓷器的外销,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一是通过对外国使者、元首的赏赐和馈赠输出的;二是通过贸易形式由陆路、海路运出的;三是由外商来中国收购、订购、订造等直接经营方式而销往国外的。在外商订购的这类外销瓷中,有许多纹饰图案是依照外商从欧洲带来的样品,由中国瓷绘工人精心摹绘的。按其题材大致可分文章、人物图画、船舶图画、花卉图四类。人物图画包括神话题材、宗教故事和风俗画(欧洲人的日常生活,...
上海:创意手工作品大赛展现民间智慧 第二届浦东文化艺术节主题活动之一——市民手工创意作品大赛暨展览正在上海浦东图书馆举行。今年的大赛以“龙”为主题,上千件来自上海民间的麻编、布偶、纸雕、刺绣、家居手绘等手工艺品参赛,展现了来自民间的创意和智慧。 20世纪国际大师版画藏书票艺术展在天津开展 由国际版画藏书票收藏馆和天津汉沽刻字版画艺术院联合主办的...
向阳的作品《中国风景》 (记者 应妮)由中国美术馆、中央美术学院、德国自由大学联合卡塞尔市政府、黑森州博物馆协会主办的“大道之行:中国当代公共艺术展”正在德国文化名城卡塞尔举行,这是中国公共艺术在海外规模最大的一次展示。 此次展览是2013年在德举办中国文化年的重要视觉艺术项目,展览由21件/组大型作品组成,展览出作品包括雕塑、装置、新媒体表演等多种形式,22位参展艺...
以 复合陶范铸造出鬼斧神工的青铜礼容器和礼乐器,成为中国青铜文明的标志性工艺。青铜礼器和兵器的大量出现,意味着这种新技术首先被用来处理人与人的关系, 而不是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意识形态上提高凝聚力和掌握绝对的打击能力,被放到了至关重要的位置。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确切地道出了那个时代国家 之命脉所在。而这一切是如何形成的呢? 对后世而言,“青铜时代&rd...
“美人祭”是一种瓷器,也叫祭红或霁红、积红,属颜色釉范畴,色红而润泽细腻,呈色安定而不流淌,是红釉中的上品,以明代所产的最为珍贵。是不可多得的收藏品。 “祭红”瓷器也有一个类似“风火神”的故事,60年代景德镇还拍过“祭红”的同名电影。故事来自向焯的《陶业记事》。据说,明朝的时候,御器厂接到皇帝屡烧不成,受尽了鞭笞责罚,苦不堪言。而且规定期限,不完成就处死。有个老窑工为此事晚上回家唉声叹气...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