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一篮刚刚捡拾来的雨花石。 上山捡拾石头的当地村民。 山下道路被泥浆堵塞。 叫价80万的“秋菊图”雨花石。 沙石场污染严重年底前关停 南京最大雨花石产地面临“停摆” 雨花石主要产于南京市六合一带,但它是如何开采出来的,恐怕大部分南京本地人都不知道。 目前,开采砂石矿是获取雨花石的唯一途径,因为它是采矿的伴生产物。不过,采矿选矿会带来泥浆污染。根据国土部门的要求,横梁矿区内的...
4月28日,本报报道的《南京9座复建新建城门均未批先建》见报后,引发各方关注,全国60多家媒体转载。该事件也引发国家文物局的高度关注,昨天,省文物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在国家文物局督促下,南京市政府已经要求暂停太平门复建施工。 今年初,位于南京市玄武区、号称“太平门通道”的工程开始施工。该工程以市政工程立项,打了“擦边球”——“标榜”建设的只是可以通行车辆的“城门拱门”通道,但由于涉及到在明城墙原...
吉林省档案馆公布的89件日本侵华档案中,包括关东宪兵队司令部档案87件,伪满中央银行档案2件,填补了相关研究的空白。档案按内容分八个方面,涉及南京大屠杀、强征“慰安妇”、731部队“特别移送”、残酷奴役劳工、日军暴行、对中国东北实施移民侵略、镇压东北抗日联军、审讯和虐待美英战俘。 史实1 南京大屠杀 三日内打死8.5万人 扬子江尸延二三里 1937年“七七事...
复建后太平门效果图 历史上的太平门(资料图) 4月17日8时,南京,龙蟠路太平门附近显得异常热闹:一辆接一辆的车被堵在这里,不少市民在公交上观望良久之后,选择下车走着绕过此段再乘公交。而在不远处,一座钢筋搭起的三拱“城门通道”已经初见雏形。这是南京太平门复建现场。1958年,600多岁的太平门被拆除,半个世纪之后,“太平门”又回到人们的视野中,却从当初的单券变成三拱。 这只是南京古城墙城...
南京南捕厅3处“不可移动”的清代文保建筑蹊跷被拆 昨天,有市民向扬子晚报爆料,南京南捕厅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内,有3处保护建筑被拆除。记者调查发现,三处建筑分别是绫庄巷3号、大板巷23号与27号,都是清代的古民居,并于2011年被登记为“不可移动文物”。这是一个月内,继大板巷75号违规维修后,南捕厅片区又一起被曝光的毁坏文物事件。与大板巷75号被偷偷搭上脚手架不同,这次3座民居已经被全部拆除,夷...
由国家文物局、江苏省政府共同主办的2014年“5·18国际博物馆日”主场城市活动将在江苏省会南京市举行,主会场设在南京博物院。这是“国际博物馆日”中国主场城市活动首次在江苏举办,也是继2010年“中国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落户苏州后,江苏省举办的又一次全国性文化遗产保护盛会。 据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今年“国际博物馆日”主题为“博物馆藏品架起沟通的桥梁”。围绕该主题,江苏省文博系统均积极行动,...
东南大学的体育馆。 宋峤 摄 中国奥运参赛第一人刘长春,赛后曾在南京当公务员;东南大学的体育馆,曾是民国奥运选手的集训基地—南京这座城市与奥林匹克运动源远流长,南京市昨日举行“近现代南京在中国参与国际奥林匹克事业中的地位与作用”专家论证会,披露了鲜为人知的史实。 另据悉,南京将专门建设一座奥林匹克博物馆,8月的青奥会前建成,对公众免费开放。 南京的“奥运缘” 奥运参赛第一人,回国后在南...
这两天到南博参观的观众会发现,民国馆那条100多米长的有轨电车铁轨消失了。记者昨天了解到,因为有观众提出,民国时期南京没有有轨电车,为尊重历史,南博很快作出改正,撬掉了电车铁轨。 2013年11月,南博完成二期扩建重新开放时,用一条复建的民国街展示民国风情,颇受观众喜爱。然而今年2月初,一位网名叫“老家在顾楼”的网友质疑该民国街的有轨电车不符合历史史实,他发帖称,“过去我们南京天上飞的,地...
2014年3月25日,在南京建邺区汉中门南侧的汉中门广场上有一处文物古迹,它是明朝的一个“四眼古井”,在2006年就被南京市政府列为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但让人遗憾的是,如今这处明朝古井的四个井里全是人为扔入的塑料瓶,看了让人触目惊心,古井成了“垃圾井”,实在让人痛心。 据广场管理办公室的工作人员介绍,在两年前,他们为了防止这处古井被人为丢入垃圾,在四个井上盖了四个塑料盖子,还在上面压上了尖状的石头...
墓碑的一部分,文字很清晰 网友供图 “偶然在静海寺纪念馆的一个角落,发现一块青石碑,字迹清晰。仔细一看,乖乖,是李鸿章妹妹的墓碑。”文物爱好者王先生,昨天逛静海寺,这个意外的发现让他纳闷:李鸿章一家是合肥人,李鸿章妹妹的墓碑怎么会出现在静海寺?墓在哪? 碑身上的文字还很清晰 静海寺潮音阁后的草地上,堆放着一些文物,有石碑、石鼓等。李鸿章妹妹的墓碑就躺在那里,旁边还有一些石棉瓦。 碑额、碑座...
遗址面积达3000平方米。本版摄影 扬子晚报记者 宋峤 当年的井栏。 青砖依稀可见。 地上残留的木桩。 近日,考古部门在南京老城南的门西地区,发现一座古建筑遗址,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虽然仅有地基构建尚存,但多进、多间的布局清晰明了。“体量之大,规格之高,非常罕见!” 根据发掘情况,专家基本判断这个遗迹来自距今1000多年前的唐代,由于目前出土文物有限,尚不能断定具体身份...
记者昨天获悉,南京市考古部门在老城南鸣羊街胡家花园南侧发现了一处面积约3000平方米的大型建筑遗迹。 这处遗址位于地下2米多深,南北长60多米,东西长50多米,考古人员认为,这是一处多进式建筑,侧面还有类似厢房的建筑。遗址的南部有一片铺得非常规整的地砖,考古人员怀疑这是一处房间的遗迹,铺地砖附近还有一条高出地面一两厘米的砖铺小路,表明那里可能是庭院。遗址北部也有铺地砖砌的“庭院”痕迹,通过这些遗...
“南京老门西发现了大型唐代遗址,还有唐代的古井,看上去规格很高,不知道是什么建筑,还挺神秘的。”近日,胡家花园附近居民致电现代快报热线96060,说胡家花园南边围挡起来的地块,发现了唐代“神秘”建筑。 昨天,现代快报记者赶到考古现场,考古工地就在胡家花园南边,工地上可以看到白色粉笔勾勒的线条,地上还有木桩和铺地砖,砖块还比较厚实,看上去建筑规格不低。那么,这处唐代遗址可能是什么建筑呢?唐代上元县衙...
利济巷“慰安所”旧址主体建筑群。新华社发 利济巷“慰安所”旧址内损坏严重的楼房。新华社发 记者近日从南京市文广新局获悉,位于南京利济巷的侵华日军慰安所旧址在空置约10年之后,即将被认定为文物保护单位。专家介绍,此处是经慰安妇指认、亚洲现存规模最大的日军“慰安所”旧址。 慰安妇制度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和战时,日本政府及其军队强迫各国妇女充当日军性奴隶的制度,大量中国、朝鲜、东南亚和欧...
考古人员用粉笔勾勒出古建筑的位置 南京老门西附近唐代建筑遗址考古现场 遗址上发现的古井 老门西发现了李白笔下的凤凰台? 南京出土大型唐代建筑遗址,专家推测称也有可能是上元县“衙门”或古瓦官寺 “南京老门西发现了大型唐代遗址,还有唐代的古井,看上去规格很高,不知道是什么建筑,还挺神秘的。”近日,胡家花园附近居民致电现代快报热线96060,说胡家花园南边围挡起来的地块,发现了唐代...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