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今年6月27日,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浦东将建上海博物馆东馆。昨天,在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国际博物馆馆长高峰论坛上,上博馆长杨志刚首次回应称,正在研究上博东馆的建设方案,他还在论坛上分享了一些关于东馆“阶段性的思考”。 目标:“世界顶级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 上海博物馆现有文物101.9万件,其中珍贵文物14.29万件。而上博现有总面积为3.9万平方米,如果全部展出的话,相当于每平...
今年7 月,非法淘沙采金人员对甘肃省景泰县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长城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挖沙活动,使得文物本体和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而这一破坏却是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其附近进行考古调查时才偶然发现的,时间也已经是8 月上旬了。为什么在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公布几十年后的今天,依然会发生这样的破坏活动?怎样杜绝这种“必然发生、偶然发现”的文物破坏活动呢? 现在,中国老百姓对“国保”这个名词已...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和城镇化日益深入,经济建设与历史文化资源保护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城市拆迁、“三旧”改造等对文物保护提出严峻挑战。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与文物保护的关系,做到应保尽保,对文物行政部门来说是一大考验。 法定职责“推不得” 广东省江门市素有中国第一侨乡之称,侨乡文保工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国家和省文保工作声誉。地方文物行政部门必须按照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要求,严格履行“加强文...
近日, 安徽省可移动文物普查数据管理应用及藏品科技保护培训班在合肥举办。安徽省、市、县三级文博单位有关人员参加培训。 安徽省文物局副局长汪顶胜在培训会上指出,本次培训班的举办是贯彻推进安徽省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的重要步骤,是7月29日全国文物局长座谈会工作部署的响应,也是扎实推进“一普”工作的亮点。 培训班邀请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马清林、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主任、上海博物馆研究员吴来明、...
洛杉矶华美博物馆与香港东华三院合作,10月5日推出名为《怀善披远-香港,东华三院与华人迁徙》文物展。展览通过来自香港与洛杉矶的历史文物向人们讲述美国早期华人生活的故事。 洛杉矶华美博物馆与香港东华三院合作,10月5日推出名为《怀善披远-香港,东华三院与华人迁徙》文物展。展览通过来自香港与洛杉矶的历史文物向人们讲述美国早期华人生活的故事。
亲,你国庆各种摆拍高兴了,可你骑的“坐骑”却是世界文化遗产呀!国庆和亲朋好友出门转转是必不可少的“节目”。不过,笔者在南京明孝陵公园内看到,不少孩子和成年人骑在“治隆唐宋”驮碑龟身上,进行各种摆拍。要知道,这“治隆唐宋”驮碑龟距今600多年的文物。驮碑龟被强迫“接客”,游客骑“龟”,与世界文化遗产格格不入。 昨天(10月5日)是国庆黄金周第五天,笔者来到南京世界文化遗产明孝陵“治隆唐宋”驮碑龟身...
南黎明介绍称,韩国古代文物经常被修复,鉴于几百年甚至几千年岁月流逝,风吹雨打的侵蚀,加上灾害尤其是战争摧毁,让无数的韩国古老历史文物被毁坏,都会进行及时修复。韩国有专门的文物保护机构来负责文物的保护、调查以及修复,韩国政府非常重视文物的保护,把文物分为有形和无形遗产进行保护,并将其编号。前几年,韩国国宝一号也就是南大门被一个70多岁的老人放火烧毁,之后国家着手对南大门进行修复,请传统领域的制作艺人...
国庆期间,民间文保团体“省城风物”在广州沙面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导赏活动,对沙面文物建筑铭牌进行纠错补遗。另外,广州和东莞一些民间文保团体也联手发起了“莞城导赏活动”,走进东莞博厦古村,共同寻找失落的莞城民间记忆。 沙面是广州著名的历史文化街区,留下了大批文物建筑。1日上午10时,民间文保团体“省城风物”在成员陈晓平带领下来到了沙面南街,给文物标识“找茬”。 不一会儿,陈晓平便在一座亮黄色建筑...
【解说】国庆假期,西藏博物馆推出西藏金银器精品文物展,所展出百余件套文物均为西藏金银器文物中的珍品,展示了西藏悠久的冶金历史和独具特色的冶金文化。 西藏金银的冶炼和制作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后已有冶金技术出现。西藏本土制作的金银器具不仅种类丰富而且表现出鲜明的地域和民族特色。 10月7日,中新社记者在西藏博物馆金银器展厅了解到,在此陈列的130余件套金银器文物珍品,都甄选自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和西藏...
从圆明园“十二兽首”到福建三明的肉身佛像,近年来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每次出现都会成为关注焦点。无论叹惋过去屈辱的历史,还是指责偷盗者的恶劣行径,最终的追问往往会指向同一个问题:这些文物如何归国? “文物的回流代表了一个国家国力的强盛和对文化的重视。”中国文物学会理事赵榆对《瞭望东方周刊》说,“除了国家的追索和国外藏家的捐赠,目前市场交易是海外文物回流的重要途径。” 据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统计,近20...
据《信息时报》报道,南中国海域发现的保存最完好的沉船“南澳I号”出土文物,首次大规模展出了!9月23日,广东省博物馆推出备受瞩目的“牵星过洋——万历时代的海贸传奇”展览,以东西方文明的大航海作为背景,依托最新水下考古发现,展出615件文物,为观众还原波澜壮阔、横跨万里的航海贸易画卷,一睹明万历时代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展览持续到2016年3月20日。 郑和下西洋之后,虽然明朝海洋贸易曾急剧衰落...
考古学家在黄海海域发现甲午海战沉船“致远舰”的消息轰动了整个考古界,随着水下考古工作的进行,一些重要文物近日陆续出水重见天日,关于这艘在海水中沉睡了120余年的战舰是如何被打捞起的谜题也将逐步解开。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丹东一号”沉船发掘领队周春水告诉记者,经过近两个月的水下考古调查,考古人员目前已经打捞发现100多件文物,从打捞起的文物可以断定,“丹东一号”沉船就是甲午海战致远舰。...
“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历史文化遗产。”日前,晋江市召开文物管理委员会工作会议,会议回顾了晋江市文物保护管理工作,并部署了下阶段的工作,晋江市副市长史思泉参加会议,并对各相关部门提出了要求。 会议要求,各相关单位要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强化保障措施,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要加强工作督促检查,对文物保护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处理。 据了解,晋江市现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138处(159个点),其中国...
游客“举牌”呵护600年文物 国庆期间,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局50名机关工作人员、70名导游和80位高校学生组成的志愿者队伍走进中山陵、明孝陵等景点,他们身着红色小马甲,举着宣传牌,对不文明旅游现象加以劝导,此举受到游客认同,有的游客也参与其中,举牌自拍再发到朋友圈内宣传文明旅游。 记者在明孝陵景区看到,有身穿红色马甲的志愿者举着牌子走动在景区神道上,向游客宣传爱护文物,文明游园,她们还引导游客...
9月28日-29日,中国文物保护基金会理事长张柏、故宫博物院鉴定专家刘兰华、中国文物保护艺术研究院院长吴畏一行7人来我市考察文物保护工作,市文广新局副局长贾松、市文物所所长张辉陪同考察调研。 考察组一行先后参观了清流关、醉翁亭、琅琊寺、琅琊山摩崖石刻及碑刻、神山寺、三塔寺、龙山寺、吴敬梓故居、吴敬梓纪念馆、乌衣老街,听取市文广新局、琅琊山管委会、全椒县委县政府、南谯区委区政府负责同志对这些文物古...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