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工作人员介绍永乐青花双耳三足炉上的花纹寓意 宣德青花黄鹂纹蟋蟀罐开箱亮相。 11月11日,来自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的永乐青花双耳三足炉和宣德青花黄鹂纹蟋蟀罐在长沙开箱亮相。 由湖南省博物馆、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联合推出的“御窑密码——明代皇家瓷器特展”,将于11月15日起在湘江新区规划展示馆免费向公众开放。届时,183件来自景德镇市陶瓷考古研究所的明代宫廷瓷器将首次现身星城,并连...
记者从山西省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办公室获悉,文博专家在稷山县青龙寺发现了佛教大藏经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藏经《永乐南藏》,无论在佛教文献学和大藏经编纂研究,还是版本学和印刷史上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这批佛经原藏于青龙寺藏经阁,上世纪70年代在拆除该阁时,分装于六个大木箱,保存至今。经过大致清点,六箱经书约有800—900册,函套全部已失,糟朽严重。目前,专家从保存较好的一箱中抽查40余册...
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文博专家日前在山西省稷山县青龙寺内发现了600多年前印制的《永乐南藏》经书。这些经书共有6大箱,800册至900册。专家认为,这一发现无论是对佛教文献学和大藏经编纂研究,还是对版本学和印刷史研究,都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据介绍,“文革”期间,在拆除青龙寺藏经阁时,有关人士为避免经书遭到损毁,将原藏于此的一批佛经分装于6个大木箱内进行保护。这批历经风雨的经书静静地一躺就...
由于工艺技术的改变和政治上的改朝换代并不是同步的,因此永乐和洪武晚期,以及部分宣德瓷器的区分比较困难,但从一般掌握的现象看,大致可列出下述几点: 1、此时的鲜红釉、甜白釉和青花瓷器独树一帜,占有特殊地位,成为明清两代的典型。某些特殊器形可视为始于或盛行于永乐朝,如瓢形扁壶、抱月壶、大天球瓶、单面扁壶、双系(或三系、四系)盖罐、花浇、压手杯、尖底莲子碗等。 2、盘、碗之类撇口器的口沿...
记者11日从山西省运城市文物部门了解到,在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过程中,当地文博专家在稷山县青龙寺发现佛教大藏经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部藏经《永乐南藏》,目前在中国内地图书馆和佛教寺院仅存约10部。 稷山青龙寺始建于唐龙朔二年(662年),现存建筑为元、明遗物。上世纪70年代青龙寺藏经阁被拆除,原藏于此的一批佛经被分装于6个大木箱内进行保护。六箱经书约有800至900册,函套全部已失,糟朽严...
佛像收藏是古玩收藏中一个重要的门类。近年,由于受到海内外收藏家的追捧,明永宣两朝的宫廷佛像价格直线攀升。特别是永乐朝的宫廷佛像更是工艺精湛,艺术水准极高,是佛像制作史上的高峰,就连清康熙大帝提及永乐宫廷佛像工艺也是赞不绝口。永乐宫廷佛像的身上蕴含着怎样的文化内涵,我们又该如何解读和领悟这种独特的文化信息呢? 中国铜器文化史上的“文艺复兴” 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器型独特、纹饰精美,许久以...
至永乐三年始,三宝太监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向外推销了精美瓷器,又带回了制瓷所需的“苏麻离青”色料。永乐朝瓷器的器形、纹饰、品种都有了很大的进步,为以后瓷器的发展拉开了序幕。 方法一:辨胎釉 胎质洁白釉面细润 永乐瓷器胎体变薄,胎质干涩有空隙,胎色趋于洁白,生烧现象已不常见,这主要是对窑温及室内气氛的控制较前朝有了进步;青花器釉面较厚,釉质细腻平滑,釉色多白中泛青;个别有细碎...
记者日前获悉,第七届山西(芮城)永乐宫第七届书画艺术节,将于10月16日至22日在山西芮城举行,目前各项工作已准备就绪。 根据书画分年举办的模式,今年是美术专年,又恰逢永乐宫搬迁50周年,为纪念这一历史时刻,经组委会精心筹备,山西(芮城)永乐宫第七届书画艺术节,将开展“一式一会、六展六活动”。 “一式”为开幕式。“一会”为永乐宫壁画临摹基地新闻发布会。“六展”分别为“永乐之光”纪念...
铃铛杯亦称仰钟杯,磬式杯,流行于明清时期,杯口外撇,深腹、圈足,倒置似铃铛。明永乐、成化、嘉靖、万历时铃铛杯有白釉、斗彩、青花等品种,著名的有永乐压手杯、成化斗彩高足杯、鸡缸杯等,中早期多见高足杯。 永乐甜白釉是明永乐窑创烧的一种白釉,由于永乐白瓷制品中许多都薄到半脱胎的程度,能够光照见影。尤其是脱胎制作工艺极其复杂,大约需要几十道工序。在纯净洁白的薄胎器面上,施以温润如玉的白釉,便给...
用铜或青铜铸造,表面鎏金、可移动的佛造像,俗称“鎏金铜佛像”。这种佛像是供宫廷、寺庙、使用;它的出现始于两汉,盛行于隋唐,延续至明清。到民国,乃至现代的港台地区,鎏金铜佛像仍在使用。鎏金铜佛像的种类有若干,常见的有释迦牟尼、观音、文殊、普贤、天王、母度等。至隋唐之后,佛像的制作风格改变了北魏以来的“秀骨清像”型,受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向“雍容华贵”的方向发展,故有“菩萨似宫娃”一说。自元代开始,中...
永乐官窑苏麻离青料青花双耳葫芦式扁瓶,足径6cm。此件收藏品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自永乐三年开始,郑和奉命七次下西洋,远至地中海和中非一带,不仅向外推销了中国精美的瓷器,还带回了特殊的青料“苏麻离青”。景德镇用这种青料烧制出了独具特色的青花器皿,本文所介绍的这件瓷器就是苏麻离青料青花瓷的代表之作。 永乐官窑青花双耳葫芦式扁瓶高25.2cm,口径3.3cm,为葫芦式,收口,束颈,圆形扁腹,浅...
永乐青花枇杷绶带鸟纹大盘,现存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永乐、宣德两朝是明代青花瓷发展史上的黄金时期。这两朝青花瓷典雅秀丽,色泽浓艳幽深。永宣距今600年左右,因此,传世品都有较厚的包浆,釉色十分清亮,呈现如宝石蓝般鲜艳的色彩。下面小编与您一起欣赏一下这件珍贵的青花瓷。 永乐青花枇杷绶带鸟纹大盘,盘边折沿,菱花口式,通体作16瓣莲花形,盘心宽大平坦,圈足,细砂底,无款识,露胎处呈现火石红色。青花底...
明 永乐 甜白釉暗刻花卉纹把壶 高:30公分 众所周知,甜白釉以明代永乐窑生产的最为著名。永乐白釉大多达到脱胎、薄胎的程度。尤其是脱胎制作工艺极其复杂,大约需要几十道工序。甜白釉釉极莹润,能照见人影,给人以温柔甜净之感,所以称为甜白,素有“白如凝脂,素犹积雪”之誉。明永乐甜白釉暗刻花卉纹把壶,堪称精品之冠。壶身呈玉壶春瓶式样,腹一侧设长弯流,流与颈之间以云形板连接,美观实用,设计巧妙;另一...
明永乐朝典型器有景德镇珠山御窑厂永乐地层出土的青花五龙纹玉壶春瓶、龙纹款青花云龙纹刻海水宫碗等一批器物是明永乐朝青花瓷的典型器物。 胎质洁白细腻,胎体轻薄。造型曲线圆巧,圈足足墙内外斜坡,足墙根部宽于洪武时期的器物,足端平切。器型有玉壶春瓶、大勺和高足把盏,高足把盏有口径8 厘米和口径15 厘米两种规格,杯靶有粗短、细高、中凸一棱下外撇三式,碗有口径13 厘米和20 厘来两种。纹样多为适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