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北魏窑炉(ⅢY1)残长13.7米,由窑前作业坑、火膛和烟囱组成。作业坑平面呈长方形,长6.1米,宽6米,深0.7米。作业坑的东部有炉灰堆积,东壁与附近地面均有一层烧结面,表明这里是窑工把炉灰从火膛清出时暂存炉灰的地方。火膛平面呈马蹄形,残高1.1米。火膛口部残缺较严重,火膛两壁下部残留部分是用耐火材料制成的壁砖,后壁用耐火砖平铺9层,与窑床面持平。窑床平面呈长方形,残长4.7米,宽3.35米。窑室...
近日,唐代洛阳展暨巩义石窟拓片精粹展开展仪式在洛阳博物馆举行。 这次展览由河南省文物局主办,洛阳博物馆和巩义博物馆承办,共展出唐代各类珍贵文物120余件套,涵盖金银器、陶瓷器、唐三彩、隋唐墓葬壁画、石刻造像等众多品类。巩义石窟拓片精粹展共展出巩义石窟寺北魏时期及少量北齐时期佛教题材造像的大型拓片43件(组),其中包括被誉为“中国第一北魏飞天”拓片及北魏皇帝皇后礼佛图拓片等珍贵文物。 巩义石窟内...
近日,考古工作者在大同城区云波路北侧发现了北魏、明清时期的古墓葬群,该古墓葬群西北位置的10号墓里,有一个石椁墓尤为引人注目,到目前已发现十几件彩陶随葬品。该石椁墓的发现,对研究北魏历史提供了极其珍贵的实物资料。 18日,记者来到该墓葬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已在墓葬上方搭建了保护棚。该石椁墓由墓道、封门、甬道和墓室四部分组成,墓室内有石椁、石椁内有木棺。在现场,记者看到,椁外有不少随葬的陶制品...
考古工作者正在清理彩陶随葬品。 本报通讯员 李毅摄 近日,考古工作者在山西省大同市城区云波路北侧发现了一处北魏和明清时期的古墓葬群。在该古墓葬群西北位置的10号墓里,有一个石椁墓尤为引人注目。在该墓中,共出土了10多件精美的随葬彩陶制品。 18日,记者在发掘现场看到,该石椁墓由墓道、封门、甬道和墓室四部分组成,墓室内有石椁,石椁内有木棺。石椁为悬山顶结构,顶部是近方形石板拼接而成的两面坡顶和石...
一只“招财猫”竟然出现在了1600多年前的北魏窟龛群中。文物专家表示,这处罕见的窟龛雕像群中,佛像、动物等形象极为生动,虽经千余年风雨侵蚀,但韵味犹存,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 这处窟龛雕像群位于岐山县蔡家坡镇的一座石山上,共有大小5个窟龛,窟内雕刻的人像肉髻高,造型修长,秀骨清瘦、裹衣缚带。昨日,宝鸡市文物旅游局文物保护中心主任龙剑辉说,初步断定,这处窟龛雕像群为1600多年前的北魏时期所建...
宝鸡市金台区近日发现两座距今1500多年的北魏时期石窟。石窟位于金台区硖石镇刘家底村一处断崖的半中腰,右边是一个宽、高约2米,室深1米的浅红色沙石窟,窟内依石壁雕刻有三尊石像,中间一尊佛像盘腿而坐,两旁的呈站立姿势;左边石窟略小,也有三座佛像。最为奇特的是,在两座石窟相连处还有一尊盘腿而坐的佛像,头部占了全身三分之一。 石像经过一千多年虽风化的比较严重,但造型完美、仪态安详。据专家初步断定石...
图为山坡断崖下的一处石窟 最近,宝鸡市金台区硖石镇刘家底村村民在一个大山沟里意外发现了两个石窟,石窟现身一处山坡断崖之下。金台区文物旅游局文物管理所所长张扬通过实地考察,初步断定该石窟为北魏时期所建,距今已经有1500多年。 日前,记者来到现场看到,石窟高约2米,室深1米,其中一座石窟内的三座雕像呈浅红色,中间一尊佛像盘腿而坐,两旁的石像站立着;另一石窟的石像已经从山体滑落。令人称奇的是...
“墓主人头发比较长,保存较为完好。”13日,内蒙古文化厅文物处处长王大方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就媒体持续关注的锡林郭勒草原发现北魏时期彩绘木棺墓主人性别给出了答案:“是一名女性”。 内蒙古最新发现的北魏时期彩绘木棺墓,位于锡林郭勒盟正镶白旗北魏墓葬群,于去年10月中旬被犯罪分子盗掘时,由当地“马背文物保护队”及时发现并上报,2014年3月8日,文物专家对其进行开棺,最终使1500年前的彩绘木棺完整...
图为洛阳衡山路北魏大墓墓室。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摄 图为洛阳衡山路北魏大墓出土的文官佣佣头。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图.摄 记者从11日的“2013年河南省五大考古新发现”发布会上获悉,于2012年发现的洛阳衡山路北魏大墓已确认为帝陵,墓主人疑为北魏节闵帝元恭,墓葬遭严重破坏。 发布会上,洛阳市考古研究院工作人员称,该墓葬于2012年7月发现,到2013年1月底完成全部考古发掘田野工...
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草原出土的、距今1500年前北魏时期中国古代北方民族贵族漆棺,8日在锡林浩特市开棺,目前墓主人身份、性别还未确定。 记者在现场看到,木棺木质为松木,外表面涂有黑色漆,木棺斜长2.7米、头部高1.4米、头部宽1.2米。棺头处覆盖一层丝绸,木棺装饰有鎏金泡钉数枚,木棺头部及脚部分别绘有人物等彩绘,人物形象具有鲜卑民族特征。棺板外延部分腐朽较为严重,主要集中在棺盖四个边沿处,但整...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日前完成了衡山路北魏大墓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根据墓葬形制和规模,推断这座大墓为帝陵级别,并初步推测其墓主人为北魏节闵帝元恭。墓中出土了一枚拜占庭帝国时期阿纳斯塔修斯一世金币。 这座大墓是2012年修路时发现的,位于洛阳市涧西区红山乡张岭村东南,这一区域历史上为北魏陵区。 这是一座斜坡墓道单室砖室壁画墓,由墓道、前甬道、后甬道和墓室4部分组成。墓葬总长约58.9米,其中墓道...
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日前完成了衡山路北魏大墓的抢救性考古发掘工作,根据墓葬形制和规模,推断这座大墓为帝陵级别,并初步推测其墓主人为北魏节闵帝元恭。 这座大墓是2012年修路时发现的,它位于洛阳市涧西区红山乡张岭村东南,这一区域历史上为北魏陵区。 发掘情况表明,该墓历史上经历过官方的破坏性盗掘,连一些墓砖都被取走。出土遗物较少且均已残损,有陶器、青瓷器、铜器以及石质建筑构件等,此外还有武士俑、镇...
近日,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完成了衡山路北魏大墓的考古发掘工作,根据墓葬形制和规模,推断这座大墓为帝陵级别,并初步推测其墓主人为北魏节闵帝元恭。 那么,哪些人物的墓葬可称为帝陵?如何判断古墓葬是否为帝陵?自古有“生在苏杭,葬在北邙”的说法,作为13朝古都并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邙山陵墓群的洛阳,拥有哪些帝陵?昨日,大河报记者进行采访。 发现 墓葬出土拜占庭帝国金币 衡...
近日,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完成了衡山路北魏大墓的考古发掘工作,根据墓葬形制和规模,推断这座大墓为帝陵级别,并初步推测其墓主人为北魏节闵帝元恭。 衡山路北魏大墓墓室 衡山路北魏大墓出土的拜占庭帝国金币 那么,哪些人物的墓葬可称为帝陵?如何判断古墓葬是否为帝陵?自古有“生在苏杭,葬在北邙”的说法,作为13朝古都并拥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邙山陵墓群的...
经过近7个月的努力,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日前完成了对一座北魏大墓的考古发掘工作。这座位于邙山北魏帝陵区的大墓总长约58.9米;墓室长19.2米,宽12米,深8.1米,其墓葬形制和规模应为帝陵级别,初步推测墓主人为北魏节闵帝元恭。 墓葬俯瞰 经过近7个月的努力,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日前完成了对一座北魏大墓的考古发掘工作。这座位于邙山北魏帝陵区的大墓总长约58.9米;墓室长19.2米,宽12米,深8....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