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中新社惠安8月4日电 (苏巧凤)福建惠安县政协文史委主任张国琳4日透露,近日惠安东岭镇涂厝村村民庄国龙在整理家中物品时意外发现了一份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者曾国藩的楷书手稿。 笔者看到,这份落款为“涤生曾国藩”的手稿,虽然纸张已经作旧,部分被虫蛀,大有历经沧桑之状,但保存仍较为完整。这是一封书信,信是由曾国藩写给庄观潮的,内容是与庄观潮交流书法技巧,信里字体为楷书,...
(记者彭冰)恐龙生活在距今约2.3亿年至0.65亿年期间,近日,经专家初步鉴定,发现于吉林省东部山区的几块“怪石”被确认为“距今约1亿年的恐龙化石”,这是长白山地区首次发现距今约1亿年的恐龙化石。 据吉林大学地质博物馆馆长金利勇介绍,日前几名工人在吉林省白山市大石人镇一家建材厂工作时,偶然发现3块古怪石头,并立即报告了当地政府。专家组在对现场进行详...
图为8月2日,考古人员在哈民遗址进行发掘工作。 新华社记者 于嘉 摄 近日,考古人员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科尔沁草原腹地发现一处距今约5000年的大型史前聚落遗址——哈民遗址。据已挖掘的房址和出土的陶器等遗物判断,这是科尔沁地区目前发现的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出土遗物最丰富,并有别于同时期红山诸文化类型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目前,这处遗址已发掘3600平方米,揭露房址25座、灰坑32座、墓葬3座,...
乌干达政府官员和法国科学家8月2日在坎帕拉宣布,两国科学家在乌干达东北部发现了一个距今约2000万年的较完整的古猿类头骨化石。 由法国和乌干达两国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科考队于7月18日在乌干达东北部卡拉莫贾地区发现了这个头骨化石,所属古猿生活在约1900万年至2000万年前。科学家初步认定,这一化石属于“乌干达古猿大型种”,也称“原康修尔猿大型种”,是...
1974年,北京东方红石油化工厂寻找适合深层埋藏储油罐的地方,选中了丰台区葆台村的两个高大的土坡子。石化厂请来北京市地质勘测处进行钻探勘测时,发现土坡深处的土层里,竟然有许多木炭、白膏泥和古钱币!他们马上给当时的北京市文物管理处打电话。接到电话后,文物管理处的工作人员火速赶到现场进行探查,初步判定是一处大型木椁墓葬,后来又进一步发现它分为东、西两座墓。 1974年8月19日,大葆台汉墓发掘组正...
专家称,1997年时挖掘出来“铁钱库”为“北库”,其存放的铁钱是等候处理的废钱;新近发现铁钱垛的地方,专家称之为“南库”,其存放的钱是官府的备用金; 考古界一般认为宋代铁钱只在当时的南方流通,而此次发现可能会推翻这个结论; 这次考古发掘有可能发现官衙,同时结合黄骅海丰镇金元沉船等情况,将会提升北宋时期沧州作为边关、贸易集散...
经在河北省广宗县实地研究考证,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会员、秦始皇研究学者李云豪29日称,广宗县有100多个村的村史及村名来历与秦始皇系列传说有关。 李云豪称,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在最后一次出巡归途中,“七月丙寅,始皇崩于沙丘平台”,“沙丘平台”即今河北省广宗县平台村一带。这一带是著名的“困龙之地”,威武不可...
北京时间11月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考古学家在挖掘过程中会经常发现令人毛骨悚然的东西,从人脑到保存完好的尸体,可谓应有尽有。可能你还记得在小学实验室里,老师让你把手伸进一个盛有“大脑”的碗中的恐怖感受,但与英国约克考古基金会的拉切尔·库比特遇到的事相比,那些葡萄状大脑又算得了什么。 1.古人脑组织 古人脑组织 在清理一所学校在一座史前农场扩建期间出...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考古队日前在新疆哈密地区巴里坤县发现大型石筑高台、石围居住遗址、墓葬等,初步断定是世界上罕见的一处游牧民族的王庭遗址。 在距离巴里坤县城23公里的东黑沟古游牧民族文化大型聚落遗址考古现场,考古队队队长、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讲师马建正带领20名考古队员挖掘、整理古遗址。在方圆约8.75平方公里的遗址范围内,考古队已发掘石筑高台1座、石围居住遗迹4座、墓葬12座。其中最重要的新发...
6000年前的陶鼎 随着西周贵族墓、仿铜陶礼器、骨针和二次合葬墓等重大发现,即墨北阡大汶口文化遗址第三次发掘进入了关键时刻。昨天上午,考古人员在一处原始部落房子遗址发现一只保存几近完好的三足陶鼎。据专家介绍,陶鼎是6000多年前原始人类用来做饭的炊具,与以前出土的陶鼎残片相比,这件保存较为完好的陶鼎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6000岁陶鼎重见天日 昨天上午,记者在即墨北阡大汶口文化遗址发掘现场看...
新华网西安7月28日专电(记者冯国)古代都城之内有墓葬吗?考古学家最近在秦国的早期都城——雍城之内,首次发现多座距今两千三百多年前的秦人墓葬,为认知秦国丧葬文化和古代都城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田亚岐说,几十年来,考古人员对位于陕西省凤翔县的秦国都城——雍城遗址进行了持续不断的考古工作,发现了都城之外存在二十多处秦人墓地,墓葬数量已超过两千座。如今都城之内首次发现了秦人墓葬,...
在距离新疆伊吾县城西南5公里的山沟出口处,考古人员近期发现有大量的古墓,并对古墓进行考古挖掘。 古墓群在伊吾县吐葫芦乡驼背梁村的区域内,在这不足200平方米的地方,已经发现了7、8座古墓,分布在一座山丘遗址周围,遗址根基相对比较完整。这批墓葬与2009年在驼背梁村挖掘过的一批墓葬只有一河之隔。 西北大学文化遗产学院考古学博士生习通源说:“2009年在驼背梁在那个村落的发掘,我们总共...
记者26日从甘肃省文物保护维修研究所获悉,舟曲县境内日前发现了3处北宋摩崖石刻,其内容为修造栈道的纪事。加之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发现的1处,舟曲已发现4处摩崖石刻。 该所副所长何双全表示,这四处摩崖石刻均属宋仁宗皇祐四年至嘉祐四年间刻成的作品,其不仅是研究甘肃南部古道交通、文化交流和茶马交易的重要史料,也是研究北宋时期中央和地方民族关系史的第一手资料。 此次新发现的3处北宋摩崖石刻,是该所舟曲勘察...
专家在复原出土的文物 杨正华 摄 中新网淮阳7月25日电(齐永 张广起) 在前不久举办的平粮台古城遗址保护规划研讨会上,河南考古专家曹桂岑爆出平粮台古城遗址两大新发现,遗址面积由原勘探的5万平方米进行扩大到50多万平方米;遗物证明先民在此生产生活的时间,可由原勘探的4300年的龙山文化追溯到6300年前的仰韶文化,将淮阳文明历史向前推移2000年。这一消息让现场所有人惊喜不已。 位于淮阳县城...
(记者胡啸 通讯员夏宗华 周武现 )7月18日,江西修水县文史爱好者在修水东港乡赤坳村发现一方乾隆时期的“明经维新”石刻匾额,距今232年,石刻的发现对于研究当地民风民俗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石刻匾额长约2米,宽0.8米,镶嵌在一栋破旧的砖木结构的宅院大门之上。石刻匾额上浮雕“明经维新”四个行书大字,笔力遒劲,右边题款为“皇上乾隆己亥年孟...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