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65号墓出土的青铜鼎 鼎上可见“曾侯谏作宝彝”六个铭文字 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等文物,震惊了世界。昨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黄凤春研究员告诉记者,在距曾侯乙墓东北20多公里的叶家山墓地,近日又发现一座曾侯墓。墓中出土的青铜器,刻有“曾侯谏”等大量铭文,让考古专家眼睛一亮,具有极为重大的学术研究价值。 65号墓主人是曾侯谏 去年12月28日...
新华网北京8月25日专电(记者 林晖)记者从25日北京自然博物馆在京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英国《自然》杂志25日发表中美科学家的研究文章,介绍了迄今为止发现的人类最古老的“曾祖母”——中华侏罗兽。 中华侏罗兽化石由中美两国科学家组成的团队合作研究,包括美国匹兹堡卡内基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罗哲西博士,中国地质科学院的季强和袁崇喜博士,北京自然博物馆的孟庆金博士。中华侏罗兽化石...
近日,在欧洲阿尔巴尼亚海岸,一支考古团队发掘出一艘罗马货船残骸,内部发现300多个葡萄酒罐。 据考察,此残骸长30米,于Vlora市(距离首都蒂拉纳西南140公里的港口城市)附近的海域,水深50米处发掘出。残骸可追溯到公元前100年左右,其货物也许是从南阿尔巴尼亚运往西欧的葡萄酒。负责人表示,发掘出的大部分酒罐都是古时用来装葡萄酒和油的,尽管货船失事遇难也没有打碎,但瓶塞已经不在,容器内部充满海...
东北发现青铜玉 一种磨制抛光后所呈现的整体色泽和组构特征与中国古代青铜器外观极为相似的蛇纹石质玉类,在东北辽宁大石桥市被发现,北京大学宝玉石鉴定中心与沈阳地质调查研究所共同为其命名“青铜玉”,这是我国近年来发现的又一新玉种。 近日,作为青铜玉的发现者,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中华古典玉器研究所所长李世波介绍,青铜玉虽属蛇纹石质玉类,但与传统岫玉最大的区别是其富含铁,磨制抛光后所呈现的整体色 泽和...
(记者 潘登)8月23日,广西骆越文化研究会发布消息,该研究会的专家在百色市西林县进行民俗考察时发现了一处罕见的新石器时代砺石祭祀遗址。砺石祭祀是古骆越人向祖先神祈求人丁繁衍所举行的祭祀仪式,它源于古骆越人的伏羲兄妹生下砺石再造人类的创世神话。古骆越人砺石祭祀遗址的发现,对于研究云贵高原史前民俗历史提供了宝贵的实证依据。 新发现的古代砺石祭祀遗址,位于西林县八达镇土黄村一个壮语名叫坡舍瓦的土山顶...
新华网南昌8月23日专电(记者 沈洋)记者23日从江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经过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核,在第三次文物普查过程中,江西省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2831处,其中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28433处。由此,奠定了江西成为文物大省的地位。 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从2007年开始,到2011年结束。 据江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执行组副组长肖华标介绍,“...
65号墓出土的青铜鼎上,可见“曾侯谏作宝彝”六个铭文字 随州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等文物,震惊了世界。昨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黄凤春研究员告诉记者,在距曾侯乙墓东北20多公里的叶家山墓地,近日又发现一座曾侯墓。墓中出土的青铜器,刻有“曾侯谏”等大量铭文,让考古专家眼睛一亮,具有极为重大的学术研究价值。 65号墓主人是曾侯谏 去年12月28日,位于随州...
工人凿开墙体表层水泥发现一扇精美“石窗”23日上午,东城区安定门街道办在对方家胡同41号院外墙进行整治时,意外发现一个雕刻精美、形似窗户的石质构件。因41号院据传为始建于明代的“白衣庵”,这个石质构件被怀疑为古代遗存。昨天下午,东城区城市综合管理委员会叫停整治工程,并通知文物部门前去鉴定。据介绍,前天上午,工人开始对“白衣庵”...
近日,肥西县山南镇发现一南宋晚期的平民墓葬,从中清理出五件完整的器皿,随着对现场的清理,肥西县文物管理所发现,这个地方不止是一座墓葬,而是一座墓葬群。 因为该墓葬位于一处工地上,肥西县文物管理所准备对其进行抢救性发掘,目前正在制定发掘方案,准备一周后开始对其发掘。 平民墓未遭遇盗窃 山南镇发现南宋墓葬的地方位于一处正准备建设居民安置点的工地,低于地面一米多深,是典型的南宋长方形墓室,墓...
重庆市文物考古所近日完成了对成渝高速公路复线(重庆段)建设工程的文物保护工作,发现古墓葬30余处。重庆市文物考古所介绍,此次文物考古工作共发掘文物点17处,包含古遗址1处、古墓葬16处;留取资料文物点27处,包含古墓葬20处、古建筑7处。本次发掘文物点时代涵盖东汉、六朝、唐宋、明清等多个时期。其中,东汉至六朝时期遗存以铜梁县大庙镇马鞍山崖墓群为代表,该墓群包含墓葬21座,分布集中,规模较大。尤其是...
记者23日从江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获悉,经过国务院有关部门审核,在第三次文物普查过程中,江西省共调查登记不可移动文物32831处,其中新发现不可移动文物28433处。由此,奠定了江西成为文物大省的地位。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从2007年开始,到2011年结束。据江西省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执行组副组长肖华标介绍,“三普”工作开展之前江西登记的不可移...
日前,陕西省户县文物稽查队与户县公安局大王派出所联合开展执法检查,从该县大王镇黄家庄前进砖厂收缴回宋代墓志一合,经专业人员考证,确认墓主人为北宋政治家、诗人,“西昆体”领袖,吴越末代国王钱俶之子钱惟演的女婿。 该合墓志由墓志盖和墓志组成,为青石质地。墓志盖呈覆斗型,上底边长61.5厘米,下底边长84.5厘米,厚13.5厘米,素面四杀。盖面阴刻隶书“宋故寺丞刘君墓志铭”九个大字。墓志为方形,边长84...
新华网沈阳8月23日专电(记者王炳坤 陈光明)一种磨制抛光后所呈现的整体色泽和组构特征与中国古代青铜器外观极为相似的蛇纹石质玉类,在东北辽宁大石桥市被发现,北京大学宝玉石鉴定中心与沈阳地质调查研究所共同为其命名“青铜玉”,这是我国近年来发现的又一新玉种。 近日,作为青铜玉的发现者,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中华古典玉器研究所所长李世波介绍,这一新玉种是在寻找青铜雕刻原料时发现的。 位于辽宁东部山区的...
为了深入宣传宋瓷,提升遂宁城市文化形象,四川宋瓷博物馆近期拟与央视十套《探索与发现》宝藏系列栏目合作拍摄遂宁宋瓷。《探索•发现》是中国电视史上一个大型人文历史与自然地理类的纪录片栏目,自2001年7月开播以来深受广大观众喜爱。宝藏系列栏目将以纪录片手法探寻遂宁宋瓷的神奇魅力,挖掘宋瓷八百年悠久历史背后鲜为人知的文化细节,展示中华文明的博大恢弘。8月11日央视记者已到该馆现场采写,近期将形成脚本,于...
研究发现:蜡烛火焰中存在钻石颗粒 蜡烛的火焰总是闪动着钻石一样的光芒。英国华人学者周午纵和同事最近完成的一项研究显示,在蜡烛火焰中确实存在着纳米尺度的钻石颗粒,将来可能因此发现新的生产钻石的途径。这一成果已经发表在英国《化工通讯》杂志上。 这个吸引人的“钻石级”发现,其源头却是一次跨学科的闲聊。英国圣安德鲁斯大学化学系教授周午纵说:“我是做物质微结构分析的,...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