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天,南京市文保志愿者邱先生向江南时报记者反映,高淳区为了芜申运河的开发,要将有近500年历史的市级文物襟湖桥拆除。阳江镇居民也直言,“不能为了芜申运河的开通就拆了古桥而变成断桥,这是断了阳江镇几万圩乡人民的感情。” 对此,记者进行了一番调查。 方便泄洪和航运 市级文保七孔变五孔 高淳老街西北侧的襟湖桥,始建于明隆庆六年(1572年),是高淳境内跨度最长的古桥,横跨官溪河,河东通往老街,河...
在南昌西汉大墓考古发掘现场建有一栋活动板房,这里就是文物“急救室”——现场文物保护实验室。在这里,显微镜、各式容器、保护剂等工具依次摆放,一些破损的青铜器被裹上棉纸,漆木器被纱布层层“包扎”。据青铜器保护专家杨小玲介绍,文物“急救室”的作用是,最大限度提取和保留考古信息,并使大量脆弱、易损文物在第一时间得到及时、妥善保护,为后续实验室保护赢得时间。12月16日,记者走进考古现场的文物“急救室”,探...
据中国之声《央广夜新闻》报道,上周五,福建“章公六全祖师”肉身坐佛的跨国诉讼正式启动。福建省三明市中级法院已正式立案受理福建大田县阳春村村民为追 索肉身坐佛,起诉荷兰藏家的跨国诉讼案。至此,折腾了大半年的对该佛像的追索,正式进入到了诉讼阶段。流失海外文物回归,需经历怎样艰辛历程?流失海外文 物“回家”路有多漫长?对此记者进行了调查。 今年12月8日,三明大田县阳春村村民们委托的律师团向荷兰藏家发...
近日,在省普查办的协助下,中国财税博物馆顺利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采集登录工作,共登录藏品3424件/套。 目前,我省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信息采集登录工作正处于最后的攻坚阶段。按照国家文物局的统一部署,今年浙江省需要基本完成文物的信息采集登录,全面开展普查数据的审核。截至2015年12月14日,浙江省在全国可移动文物信息登录平台注册并维护收藏单位账号648家,开始报送数据单位60...
城管拆除白塔寺周边违建。京华时报记者欧阳晓菲摄京华时报讯(记者袁国礼)始建于元朝的白塔寺,却被周围一群违建困住,其东西夹道建有数十处违建,有的违建甚至倚寺庙红墙而建,存在火灾隐患。昨天,新街口街道办事处联合城管、公安等部门,对东、西夹道的65处“鸽子间”进行拆除。据介绍,近期白塔寺周边的违建将逐步拆除,还文物原貌。 1961年,“妙应寺白塔”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经过修缮...
1835年,为感念清代襄阳知府郑敦允修筑樊城石堤,各方人士在城区公馆门码头泊岸正中的一块石匾上雕刻“民不能忘”,缅怀其功德。昨日,有文化爱好者反映,这块石匾的一个角竟被蹭伤,令人痛心。 文化爱好者王夕平说,9日,他在樊城江边散步时看到,一艘船刚好停靠在石匾旁。船家为固定船只,在岸边石缝中插入一根钢管。让人痛心的是,这根钢管不偏不倚就靠着石匾,不幸将石匾的左角蹭伤。 接到市民投诉,昨日,楚天快报...
【解说】甘肃省兰州市外国语学校在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的基础上,集中开发了包括生物实践、科技创新等种类丰富的校本课程,其中科技创新小组备受学生青睐。 近日,记者来到兰州外国语学校,看到该校教师高飞和学生一起发明复原的季节变化演示仪、新型紫外灭菌筷子磁性倒挂装置、指南车以及东汉三轮马车等多项科技“神器”。 高飞向记者介绍了他和学生一起发明的季节变化演示仪,这是一个操作方便,使用快捷的反映季节变化的教学...
12月14日,全省博物馆馆长培训班在南昌举办,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长姚亚平出席并讲话。 姚亚平指出,文化遗产是人民创造的,是人类集体记忆的载体和精神家园。文化遗产展示了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提高了人民精神文化的内在需求。我们省的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做到了与利用相结合,与城市改造、城市建设相结合,与旅游发展和经济发展相结合,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相结合,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姚亚平强调, 我们要建立让文...
12月15日报道,考古人员在西安市长安区发现一座北周时期墓葬,墓主为茹茹骠骑大将军乞伏孝达和吐谷浑晖华公主。考古专家认为,此次发现为西魏北周时期墓葬形制、随葬品类型与摆放特征的分析对比提供了新的材料,特别是为北朝时期西魏、吐谷浑、柔然的民族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供图
陶寺遗址观象台(资料照片) 陶寺遗址出土的土鼓(资料照片) 陶寺遗址出土的朱书扁壶,其上为朱砂书写的“文”字(资料照片)。 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和山西省文物局等联合主办的“陶寺遗址与陶寺文化”暨《襄汾陶寺——1978—1985年发掘报告》出版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专家和学者认为,陶寺遗址与文献记载的尧都有相当高的契合度,陶寺遗址及陶寺文化,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到制度文明,是...
20多年收藏3万多件抗战文物,先后将与南京大屠杀有关的文物3200余件套捐献给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他不是南京人,却比很多南京人更了解那段历史,他就是张广胜,沈阳的民间收藏家。 拴羊的铁杆开启他的收藏之路 张广胜生长在沈阳,老人常和他说一些当年日军侵华的事情,对于曾经的那段历史,他一直充满好奇。而收集抗战文物,要从20多年前说起,那时他在黑龙江一带做边贸生意,在乡下时,发现一位放羊...
投资6051.9万元的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项目有了最新进展。记者从青岛市城乡建委获悉,市文广新局与市城乡建设委建筑工务局已完成项目交接,市城乡建设委建筑工务局正在抓紧推进初步设计和概算编制工作,争取尽快开工。 近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地项目发布代建招标公告,项目建设再度加快。去年年初,国家文物局与我市签署共建协议,由我市投资并负责建设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北海基...
展厅中张充仁为吴湖帆所作雕像 吴湖帆以自己钟爱的两件藏品命名斋号“梅景书屋”,其中的“景”取自宋米芾《多景楼诗》真迹,而“梅”则取自宋刻《梅花喜神谱》。1915年,潘静淑与吴湖帆结婚,《梅花喜神谱》被带到吴家。那一年,也是这对志同道合的夫妻开始他们宏大收藏的开端,距今恰是百年。 作为江南画坛领袖、居于上海的大藏家,吴湖帆的收藏历程正是20世纪上半叶大时代里文物辗转漂移的缩影。 上海博物馆“吴...
满铁奉天图书馆不可移动文物标识 2009年,满铁奉天图书馆拆除后的废墟。 随着城市建设的提速很多老建筑被拆除了,文物保护的速度赶不上推土机拆迁的速度。23年间,沈阳的老建筑消失近400座—— “看着被拆得不成样的残影,我满眼酸楚” “奉天纺纱厂、奉天陆军被服厂、法国驻奉天领事馆、会兰亭、广生堂、广州菜市场、亚洲电影院……现在这些老建筑只能在图片中看到了。”11月22日,在“文保志愿者镜...
《“草原丝路”上的民族——契丹文物精华展》自11月10日在天津博物馆开展以来,受到市民广泛关注,142件套文物,展示了独具特色的契丹文明,再现了草原丝绸之路。截至目前,已有5万人参观了该展览,明年1月4日,该展览就将闭幕,市民可在展览结束前免费参观。 该展览通过“美丽的传说”“草原帝国”两个部分,揭示了契丹族的起源、兴盛、成就与信仰。展品涉及瓷器、陶器、武器、玺印等,品类丰富,风格多样。此次展览...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