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炎热的七月已经步入了夏季,应内蒙古电视台资深摄影师王修晨夫妇的邀请,中华志愿者杂志副主编许顺喜携夫人乘坐飞机低达赤峰和修晨夫妇开启一次难忘的草原自驾旅行。 记者之前曾去过内蒙古的呼伦贝尔草原、科尔沁草原,但对于锡林郭勒草原的具体情况还属于陌生的领域! 对这片梦幻般的草原只是通过互联网上略知一二,对于这次旅行只能凭空想象它美的存在。 刚刚上车,我的好哥们王修晨就说:“每年的7月是草原最美的时...
一些历史学、人类学及考古学领域的学者建议,扩大民族生物基因研究成果,进而梳理民族历史文化人文基因,使其更客观地表述多民族融合发展共建中华文明格局的话语体系。 来自中国社科院、北京大学、中国考古学会、河南省文物局及内蒙古呼伦贝尔博物院等十余家专业学术领域的三十余位学者,日前聚会内蒙古鄂伦春嘎仙洞遗址,探讨评估拓跋鲜卑历史文化进一步发掘和遗产保护园区的创建。 蒙古族源项目研究首席专家、著名蒙古民族...
昨日获悉,赤墩、鸿山、杨家遗址考古发掘工作近日均取得新进展,三处遗址虽分处惠山、新区和滨湖三地,但据市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研究发现:这三处遗址存留的遗迹、出土文物等见证了太湖流域不同发展时期的历史文化面貌: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马桥文化等考古学文化序列日臻完善,文化面貌日渐清晰。“这对无锡地区考古学序列的完整性及研究无锡地区人类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考古研究所负责人刘宝山如...
7月17日至21日,文化部部长雒树刚在新疆调研时强调,要进一步统筹城乡公共文化服务资源,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文化惠民力度;进一步加大文物考古和文物保护力度,充分利用和发挥文物资源优势,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改革发展成果。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李学军,自治区副主席田文参加调研。 七月的新疆,骄阳似火。雒树刚一行顶着烈日、冒着酷暑先后到喀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进村入...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已形成科学保护体系,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云南省也出台了《云南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云南省目前列入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民间文学及作为载体的语言、文字共有19项。抢救民族文字文献古籍3万余册(卷),翻译整理出版了《纳西东巴古籍译注全集》100卷、《中国贝叶经全集》100卷、《彝族毕摩经典译注》100卷、《红河彝...
2015年,丹霞红豆正式启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经过近半年的资料收集整理,近日,丹霞红豆正式以传统技艺类别成功列入韶关市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红豆,又名相思豆,树高盈丈,夏秋开花,秋冬结扁平荚果,种子鲜红浑圆如红玉,南方人常用它串成项链作物饰;红色沙烁岩组成的丹霞山岩石上生长的红豆尤为圆润红艳,逗人喜爱,凝聚着一种醇浓隽永的相思情愫。古往今来,红豆都是文人墨客、至爱亲朋、热恋男...
认识和发现物质文化遗产中文化价值,突破以往仅从“合理利用”技术层面思考文化遗产的认知局限,创新考古学学科定位,形成长时段对文化、文明的研究理念,构建发现和阐释文化遗产文化价值的研究范式,对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当代价值的因素,对凝练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文化软实力意义重大。 我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面临诸多矛盾与困惑,全社会对遗产的价值、性质、功能和传承等缺乏认知,呈现出实践探索多于理论阐释,合理利用...
昨获悉,赤墩、鸿山、杨家遗址考古发掘工作近日均取得新进展,三处遗址虽分处惠山、新区和滨湖三地,但据市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研究所工作人员研究发现:这三处遗址存留的遗迹、出土文物等见证了太湖流域不同发展时期的历史文化面貌: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马桥文化等考古学文化序列日臻完善,文化面貌日渐清晰。“这对无锡地区考古学序列的完整性及研究无锡地区人类发展历程具有重要意义。”考古研究所负责人刘宝山如是...
7月21日,万人水鼓舞在剑河县广场举行。 当日,2015年贵州剑河仰阿莎文化节在贵州省黔东南州剑河县开幕。文化节将举行万人水鼓舞、原生态水鼓舞表演、牛王争霸赛、民族风情巡游展演、水龙狂欢表演、剑河绣娘刺绣技艺大赛、剑河酸汤鱼烹饪展示等活动。 仰阿莎被苗族人民奉为美神,贵州省剑河县一带至今仍流传着仰阿莎的传说,她象征着苗族人民对爱情的歌颂以及对生命的赞叹。(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7月21...
20日,50余位来自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贵州师范大学、南京大学的老师和学生结束了在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县本寨乡的中美纪录片素材的采风活动,并将继续到贵州剑河、从江、丹寨、黎平等地进行为期5天的实地考察,屯堡文化、侗族大歌、蜡染、刺绣等民族文化是此次采风的重点。 “贵州村寨有5万多个,三分之一是少数名族村寨,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底蕴。这次中美纪录片的拍摄,主要想让中美两国的学生用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视角等...
图为人们正排队进入别力古台祭祀大殿。赵海龙摄 图为各个苏木为祭祀仪式准备的整羊。赵海龙摄 20日上午,一场传统蒙古族祭祀仪式在内蒙古阿巴嘎旗进行,当地牧民身着漂亮的蒙古袍,按苏木(蒙古语,乡镇)排成纵队,队伍最前面立着本苏木标识,用大木盘盛着祭祀用的整羊。大家偶有小声交谈,静候仪式开始。 当日的祭祀仪式时间并不长,不到一个小时。但这确是蒙古族传承了数百年的习俗。 “别力古台是成吉思汗的...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4期 【摘要】一个族群选择何种物类为图腾,是与他们生活的地域和地理环境特征、经济特征、谋生手段、社会分工联系在一起的。红山文化对猪的崇拜主要来源于狩猎和饲养业,而后在氏族社会的发展中则升华为图腾。而对鸟的崇拜观念可能源于一种敬畏心理,继而形成另一族群的图腾。最终在整个红山文化分布区,形成了不同的氏族族群和不同的图腾制。 【关键词】红山文化;猪龙...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摘要】在大约距今8000——7000年的聚落扩大期,西辽河地区最早的小河西文化兴起。小河西文化大体处于新石器时代早期后段,小河西文化的聚落已初具规模,表现出以成排的房址、独特鲜明的器物组合为特征的文化面貌。小河西文化先民发展了多元的生计方式来对其周围的资源进行开发,扩大食谱、发展储备来保证食物来源的充足,增加人口来充实劳动力,发展手工业技...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2期 【摘要】红山文化玉器在中国史前玉器发展进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研究红山文化玉器的出土、红山文化玉器的种类、红山文化玉器的功用及造型等,探讨红山文化不同类型玉器尤其是特殊类玉器的社会文化背景和内涵,有助于我们对红山文化玉器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红山文化;玉器;功能;造型;制作工艺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摘要】新石器时代辽西地区的红山文化,因其独具特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几十年深受中外学界重视。在一系列研究文章中,学界普遍关注的是红山文化玉器。据统计红山文化玉器绝大多数出土于积石冢石棺墓中,并且从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前期至红山文化后期,积石冢石棺墓的规模、分布情况,随葬玉器种类、数量、玉器组合等均有高层次的发展,本文试图将红山文化玉器与北方...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