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昨日,六安开发区宋代大墓发掘工作进入关键环节,考古人员开棺之后,发现随葬器物均为日常随用小件,与墓葬规模不符;棺内未见任何证明墓主人身份的文物;起吊上来的棺木除了三具保存完好外,又惊现一具已散架的空棺。种种反常迹象让考古人员百思不得其解。 二号棺随葬品丰富 【谜团1】 一男两女,他们是什么关系? 最大棺随葬品却最简单 记者昨日上午在六安老博物馆开棺现场看到,工作人员启开棺盖后,三具...
六安大型宋墓自11月26日发现考古发掘以来,关于宋墓的话题众说纷纭。由于考古发掘尚未结束,省、市文物考古专家三缄其口,莫衷一是。皖西学者姚治中教授在接受六安新闻网记者采访时,从历史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记者作为坚守在发掘现场的目击者和业余考古爱好者,也不揣浅陋归纳以下几点参与讨论,以抛砖引玉,试解宋墓悬念。当然,种种观念皆以考古专家盖棺定论。 主墓室,为何没有随葬品? 六安城东宋墓是六安市...
主棺仅见漆碗,令人大失所望 12月8日上午8时,记者最先到达皖西博物馆院内,万众期待的开棺探宝如期开始。8点45分,考古工作人员用撬杠启开1号棺盖,移至一侧地面的海绵上,只见棺内大墓男主人的颅骨、腿骨以及一些黑色物质浸在淤泥中,省考古研究所专家李德文教授立即进入角色,率先从棺室里取出一个漆碗,放进盛满清水的容器中,接下来尚无其它物件被发现。记者和在场的考古人员大失所望,难道1号主棺的大墓主人如...
六安经济开发区境内一座怪异宋墓昨日开始拆除墓室,墓室内墙逐渐显现,内墙约一米高处,等距离分布着造型别致的斗拱,专家介绍,这样的斗拱既美观又科学。 记者在现场看到,工作人员正在小心翼翼地拆除椭圆体墓室顶部的青砖,由于年代久远,部分青砖出现粉化,每拆一块砖工作人员都双手小心取下。经测量墓室内最大的一具棺木长达2.87米,因为墓顶狭小,如果不拆除墓室将无法起吊巨大的棺木。 随着墓砖一层层拆除,墓室内...
昨日,六安经济开发区宋墓内三具古棺逐一起吊,运往该市人民路上的皖西博物馆进行防腐处理。 截至昨日下午,三具古棺全部起吊出来,运往六安老博物馆存放,随后棺木重新被盖上整块吸满水的海绵。考古人员介绍,让棺木浸在水中,是防止木质文物腐烂变形的第一步,接下来对棺木进行防腐药剂处理,择日将开棺解密。 皖西学院历史学教授姚志中认为,此次发掘的宋代大墓的穹型拱墓室寓意天圆地方,是古人“天人合一&...
中新社歙县11月24日电 (记者 成展鹏)安徽歙县是“中国徽墨之都”和“中国歙砚之乡”。24日,记者走进歙县采访发现,歙砚产业存在着如何传承、发展,砚石供应面临困境等诸多问题,当地政府、歙砚传承人等均为歙砚面临发展的难题,寻求破题之道。 歙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是砚史上与端砚齐名的珍品。唐代开元间歙砚成为贡品,名闻于世,因产于歙州故名歙砚,至今有1200多年甚至更长历史。歙砚制作技艺具有浓郁的徽...
11月26日中午1时许,安徽六安汽车客运东站附近的六安市交警支队新址工地上,发现有古墓的遗迹,专家初步勘定其为宋代古墓。市文物局立即组织考古队,进行抢救性发掘。连日来,经过考古人员的发掘清理,一座外观独特的古墓葬露出真容。据考古专家介绍,这是一座圆形穹隆顶、拱结构的宋代砖室墓,分别有墓道、甬道、墓门、墓室四部分组成,墓门砖墙与室墓之间留有空隙,墓室顶部为砖砌券拱,整个墓葬坐北朝南,占地东西7.2米...
六安一处碗形古墓出土了3口棺椁,考古发掘人员12月5日对它们进行了清洗。六安市文物部门称,棺椁将被运至合适的地方进行开棺鉴定,古墓属于宋代的可能性较大。 六安市文物局局长胡援表示,清洗工作结束后,考古发掘人员将把3口棺椁吊出墓室,运至合适的地方再打开,这样做将更科学、更安全地保护文物。如果这座古墓属于宋代的话,墓主人的身份应该不低,至少是贵族以上。 据胡援介绍,从这座古墓的体量、复杂程度、完整...
11月13日-14日,安徽省文物局在合肥市召开全省大遗址保护工作会议,来自全省18处遗址所在地文化、文物部门负责同志50余人参加会议。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司长关强及省发改委、财政厅、建设厅等部门同志应邀出席会议,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浙江省考古所、山东省考古所、南京航空大学等单位的专家为会议授课。关强司长和省文物局局长陈建国分别作重要讲话,六安等六单位代表作了典型发言。省文物局副局长杨立新主持会议并...
精美的瓷盘艺术昨日,记者从省博物馆获悉,省博特地引进的《莱茵河畔风情——德国瓷画盘艺术收藏展》的展品已于昨日抵达省博。此次展出的都是知名瓷盘收藏家狄方敏先生的藏品,狄方敏先生已经收集了超过2000件限量版的德国艺术画盘,其中有著名的花鸟画家邦德和乡村风光画家吕克尔等人的作品。作为一个瓷盘收藏家,他的藏品数量和种类甚至超过很多德国著名瓷器生产厂家。此次在省博展览的艺术瓷盘共计...
日前,安徽省教育厅批准“关于同意成立安徽非遗职业教育集团的批复”,批复同意全省非遗职业教育依托安徽省行知学校成立安徽非遗职业教育集团。这标志着全国首个非遗教育集团的成立。 安徽非遗职业教育集团是以安徽省行知学校为牵头单位,以特色骨干专业为纽带,相关单位自愿参加、平等合作、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共赢的非独立法人的办学联合体。各成员单位原有的隶属关系、单位性质、管理体制、经...
买家团一行考察宏村 11月22日至23日,港澳台旅行商买家团一行赴黄山市进行踩线考察,这也是考察的最后一站。买家团一行实地走访了黄山风景区、宏村、屯溪老街等景区,并观看了大型多媒体表演《徽韵》,还亲身体验了黄山醉温泉的魅力。 黄山市旅委主任刘英旺接待买家团时表示,全市现有国家4A级以上景区22处,三星级以上的酒店80家,其中五星级酒店将达到9家,黄山旅游基础条件的改善对两岸的合作提供了更大的空...
安徽歙县是“中国徽墨之都”和“中国歙砚之乡”。24日,记者走进歙县采访发现,歙砚产业存在着如何传承、发展,砚石供应面临困境等诸多问题,当地政府、歙砚传承人等均为歙砚面临发展的难题,寻求破题之道。 歙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是砚史上与端砚齐名的珍品。唐代开元间歙砚成为贡品,名闻于世,因产于歙州故名歙砚,至今有1200多年甚至更长历史。歙砚制作技艺具有浓...
首届中国粥文化高峰论坛近日在安徽省芜湖市举行。此间,筹备已久的我国首个粥文化博物馆也在芜湖市繁昌县举行了揭牌仪式。 在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中,粥的踪影伴随始终。关于粥的文字,最早见于周书:黄帝始烹谷为粥。进入中古时期,粥的功能更是将“食用”“药用”高度融合,进入了带有人文色彩的“养生”层次。粥作为一种传统食品,在中国人心中的...
中广网北京10月28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安徽歙县第六届徽州古城民俗文化节今天(28日)上午举行,下面我们来连线正在文化节开幕式现场采访的中央台驻安徽记者孙艳: 主持人:给我们介绍一下徽州民俗文化节开幕式现场的情况? 记者:歙县第六届徽州古城民俗文化节刚刚结束,我就在文化节开幕式的现场,歙县是徽文化的发祥地,第六届徽州古城民俗文化节突出了浓浓的徽文化特色,特别是当地民俗特色的文艺...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