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残碑 碑文 碑首 唐碑首 近日,在礼泉县黄埔村出土了清代“□公坟世系图”碑,青石质,碑体残高89厘米,宽61厘米,厚15厘米。碑首两边分别用楷书写出较大“左”“右”两字,其余字迹较为模糊,难以通读。 该碑尤为突出的为碑首部分:雕刻图案,上有双鹤、祥云、太阳、水纹等图样。双鹤展翅奋飞,长嘴微张,做引颈长鸣状;两腿后伸,爪子勾起,爪心朝上。整个构图及刻工不但立体感强,而且精美生动...
中国书画的传承是一个继承和发展的过程,在发展过程中有兴盛也有衰落,它是受每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人民对书画认识及对其不同表现的观念而影响的。中国书画艺术的继承发展和变革创新首先离不开对本民族传统书画的学习和研究,作为中国人只有我们很好的继承中国书画传统中最优秀东西,才能更好的去创新发展民族的书画艺术。为了更好的研究中国书画的传承,我们将研究敦煌莫高窟壁画飞天形象历史改变来探索中国书画传承...
中国的传统家具到明代发展到巅峰,成为人类文明的瑰宝,继后的清式家具,在康乾时期,仍具有很高的艺术品味,随后就每况愈下,走入了尺度厚重但用料过大、装饰格调低俗而且过度的误区,出现了颓势。其社会原因是封建制度日趋没落,吏治腐败,暗无天日;贪污已呈结构性,统治者骄奢淫逸,争阔斗富;经济上在"闭关锁国"的状态下,农业社会的自然经济已无法养活不断膨胀的人口,生产力凋蔽,更谈不上创新和发展。实际上,东方文明正...
作为古代寺庙举行水陆法会时悬挂的水陆画,有绢画、布画、纸画,多为民间艺人的工笔重彩人物卷轴画,俗称道师画、庙画等。 水陆法会始于南朝梁武帝,到宋元明三代达到高峰,清代时逐渐衰落。新中国成立后,基本消失。水陆画分为上下二堂,上堂绘诸佛、诸菩萨、诸声闻、缘觉、诸天、天王明王、天龙八部、三清等,下堂绘忠臣烈士、阵亡将士等。上堂水陆画像人物是超度者,下堂水陆画上是被超度者。一般大型水陆法会上,一堂...
近些年古典家具已成为古玩市场上继书画、陶瓷之后又一大类藏品。但中国古典家具收藏热的形成却是经历了一个曲折而复杂的过程。明清古典家具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虽得到了国人的重视及竞相收藏,但最开始注意到明清家具价值的却是外国人。 明式家具造型简练、朴素、大方,大多从实用角度出发,讲究美观、舒适,其造型结构具有很高的科学性与艺术性。且材质珍貴,做工精细,被誉为代表明代优秀风格的明式家具。明朝灭亡后,...
星月菩提,每颗珠子上都犹如众星捧月通常,故名星月菩提。现在商场上有许多星月菩提的串珠,这种串珠在商场上格外吃得开,不断增加的80后、90后也加入到文玩的大部队傍边,许多年轻人即便不信佛,也为了寻求新潮特性,很喜爱佩带一串星月菩提,经常盘玩。 看到许多玩友们问询“星月有哪些配饰?”“星月菩提怎样调配美观?”诸如此类的疑问,所以今日,想给我们说说星月菩提配饰。 首要一串新珠子本来不宜调...
任何事物都是在变化中不断发展,又在发展中不断的变化。玉中之王的翡翠也不可例外,当然它与诸多自然和社会因素相关联,特别是环境、民族、宗教和时代等因素,对于其特征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玉,石之美有五德者”。这里的五德实际上就是古代总结的玉的五个特性,即:玉之坚韧的质地,晶莹的色泽,绚丽的色彩,致密的结构,舒畅的声音。“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比德于玉、君子佩玉...
玉璧是古人祭祀活动中的一种礼器。古人认为天圆地方,而天又是苍色(青色),故“以苍璧礼天”。璧是一种中央有穿孔的扁平状圆形玉器。穿孔称作“好”,边缘器体称作“肉”,《尔雅·释器》《说文》释璧均为“肉倍好”,即璧的两边玉质部分相加之和等于璧的中央孔径的一倍。由于出土的和传世的玉璧绝大多数并不符合这个规定,所以文物界、收藏界一般将体形扁平,周边圆形,中央有孔,且边大孔小的器物均称之为璧。 考古发现,玉...
清代初期的书法是在明代书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虽有所变化,但不很显著。整个清代有许多人学习董其昌的书法,如沈荃、张照、陈希祖及近代吴永等人。王铎的书法工力很深,楷书、行书、草书都很成熟,很有气魄,自成风格,尤其擅长临王羲之的草书帖。傅山的书法技能全面,楷、行、篆、隶、草都能写。他的字册或字卷往往是楷、行、草、隶兼而有之,这是他个人的习惯写法。 因受科举制度的影响,清代的“馆阁体”书法被写得横平竖...
佛教传入前,中国已具有高度的雕塑艺术,传入之后,与中国文化相融,开拓了更深广的内涵,丰富了中国雕塑艺术的宝库,有寺院的雕梁画栋、塑像、石窟的佛像雕塑及各种佛教雕刻艺术品,其中以木刻、石雕或泥塑圣像为典型的代表。 东汉末年,笮融建造佛寺,寺内有一尊金铜佛像,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佛像雕造。东晋时期,雕塑专以佛像为主,是为当时盛行的风尚。如道安大师曾在襄阳檀溪寺铸造丈六释迦金像,支慧护在吴郡绍灵寺...
学中国传统的山水画,要宗法宋、元,这现在已经为大家所共识,所遵奉,但在实践中,目前学宋画且有相当成绩的不乏其人,而学元画的却不多。 虽然宋代和元代同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高峰时期,但从绘画风格而言,两个时代是迥然不同的。从绘画观念上看,宋画写实,山水画讲究气势。五代荆浩开创的“全景山水”,至北宋初的关仝、范宽、李成,已臻于完善。郭熙宗李成,其全景山水极富皇家庙堂气,故宫庭中都是他的画。南宋四大家,都出...
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洹水两岸的殷墟,是中国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商代都城遗址。在这片神奇的“废墟”上,单一座妇好墓,出土的玉器就多达755件,几乎包括了商王朝中心地区的玉器品种。本期,担任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站长已达十二年之久的唐际根博士,就以殷墟玉器的考古发掘为线索,细说商代尚玉之风。 动物类玉器种类繁多、玉料多元、工艺高超、“尚玉”之风盛吹 “洹水安阳名不虚...
明代玉器概述 明代社会的特点是国家始终处在内乱频频,内忧外患之中。但是承袭两宋特别是南宋以来商业贸易的飞速发展,明代的商业非常发达,民间也因此变得富裕。明代玉器的发展变化也是与社会的变化相关联的,从总体上看,明代玉器渐趋脱离五代两宋玉器形神兼备的艺术传统,形成了追求精雕细琢装饰美的艺术风格。明代的皇家用玉都由御用监监制,而民间观玉、赏玉之风盛行,在经济、文化发达的大城市中都开有玉肆,最著名的碾玉...
清代绘画艺术承元、明余绪,文人画日益占据主流。清初,以摹古创新深受皇家喜爱的"四王"画派,占有领导地位。他们以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为代表,以摹古为主旨,崇尚董源及元四家画法,追求笔墨韵味,有着深厚的技巧功力,影响了整个有清一代的山水画风。由于王时敏与王鉴最先开所谓"山水正宗",而成于王原祁,且三人居住地均是江苏太仓,所以,画史称为"娄东派"。王翚创造了一种全新的山水画法,出生在江苏常熟,画史...
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瓷器都具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风格又首先表现在造型和纹饰上。从馆藏元青花的造型和纹饰风格看,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如下: 大盘16件,占10.3%;玉壶春瓶9件,占5.8%;梅瓶19件,占12.2%;大碗6件,占3.8%;大罐12件,占7.7%;八棱梅瓶2件,占1.3%;执壶2件,占1.3%;楼阁瓷仓1件,占0.6%;钵1件,占0.6%;高足碗5件,占3.2%;花觚4件,占2....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