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上周,拥有95年历史的上海石库门里弄公益坊部分房屋被拆除。昨天,有市民向晨报反映,位于天潼路800弄,已被列为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清末建筑陆氏民宅被拆。闸北区史料陈列馆表示,目前已经进入执法程序,初步处理结果是对开发商罚款8万元。(6月17日《新闻晨报》) 一处典型的框架式清代四合院变成如今的断壁残垣,“老宅没能逃过被拆命运”,拆去的是一代人的记忆,拆除的是时代的烙印。随着城镇化的建设,在改善居...
陆氏民宅现在只剩下被腐蚀的横梁和一些随意丢弃的砖瓦、木板。/晨报记者肖允 上周,拥有95年历史的上海石库门里弄公益坊部分房屋被拆除。昨天,有市民向晨报反映,位于天潼路800弄,已被列为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清末建筑陆氏民宅被拆。 记者调查发现,陆氏民宅被拆已多年。闸北区史料陈列馆表示,目前已经进入执法程序,开发商上海银邦置业有限公司的拆除工作未获批准。闸北区文化执法大队表示,初步处理结果是对开发...
永嘉县将岩头镇沿41省道的“七星八斗”芙蓉村、“文房四宝”苍坡村、“耕读长廊”丽水街三个经典历史文化村落串成一线,修旧如旧,形成一个较大的古村落精品景区。 昨天报道了泰顺泗溪白粉墙村部分老街轰然倒下,引发市民的广泛关注。人们关注的焦点,在于古建筑、古街区的保护,如何与百姓的居住权共赢?如何找到村民富裕、居住环境改善而古老传承又能得以保护的平衡点? 在我市146个历史文化村落、4000多处古建筑...
5月15日,曾报道了上海市杨浦区一处不可移动文物班达蛋行旧址遭拆除之后,又有读者向澎湃新闻爆料称,杨浦区北外滩也有一处区级不可移动文物遭拆除。 记者实体探访后确认,这处位于杨树浦路1286号、建于1919年的巴洛克风格建筑已遭拆毁。 杨浦外滩滨江地区是近代中国工业文明的发源地,因此外滩滨江地区聚集有大量优秀典型的历史建筑。近日,据民间版“杨浦历史建筑地图”编制者之一凌先生向澎湃新闻...
昨天,市民赶到腾越路尽头的工地,发现施工现场已经被封,只得无奈离开。青年报记者 常鑫 摄 近日,有媒体报道,位于杨浦区腾越路2号、始建于民国时期的上海第一家蛋品储存企业—英商班达蛋行旧址,在施工时被拆除。据悉,该旧址为杨浦区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保护点,若要拆除需办理相关手续。记者昨天从杨浦区相关部门处获悉,该区文化执法大队已介入调查,目前现场已经停止施工。得知该文保建筑被拆,有个别市民专程去...
5月15日,上海市的一处不可移动文物—英商班达蛋行旧址,由官方确认已被拆除。英商班达蛋行是上海第一家蛋品储存企业,始建于民国时期,为钢筋混凝土结构,坐北朝南,是典型的现代设计风格厂房。 5月14日晚,杨浦区文保局杨姓负责人称,英商班达蛋行旧址虽然没有挂牌,但确为上海市的不可移动文物,属于不可拆除的文物。杨浦区文物局工作人员表示,接下去会联合规土局等一起进行调查,在调查结果出来后再决定下一步...
位于绍兴书圣故里历史街区的“戒珠寺”相传因王羲之舍宅为寺而得名,如今却因为其大殿竟突然被基本拆除而引发关注,对此事的来龙去脉本网进行了调查。 据了解,戒珠寺(也有称“王羲之故宅戒珠寺”)为清代建筑,民国时期进行大修。1961年由绍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绍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绍兴市政府决定,戒珠寺由市文物部门划归市宗教部门管理。 2013年3月19日,戒珠寺向绍兴市文物管理局递呈了《有关要...
王羲之故宅戒珠寺大殿竟被拆除市文物局已责令立即停止施工 书圣王羲之故宅戒珠寺的大殿竟然被拆掉了,现只剩下了20多根石柱子! 昨天上午,记者在戒珠寺看到,昔日古色古香的大殿不见了,只剩下了光秃秃的26根古石柱子。脚手架纵横交错,大殿屋顶的瓦片堆在院落一角,木梁堆砌在寺内蕺山脚下,有两根大木块被当成踏板。脚手架下,已砌有一小段墙壁。戒珠寺大门紧闭,里面的情况,路人基本不知。 戒珠寺是书圣王羲之的...
昨天16时,闸北长安路裕通路,原裕通面粉厂正在进行保护性拆除。早报记者 杨博 图 又有老建筑被拆了?近日有网友称位于上海长安路900号的原裕通面粉厂宿舍被拆,而据早报记者了解,该宿舍并非拆除,而是落架大修,简单地说就是先拆下再按原样恢复维护。 裕通面粉厂有百年历史 昨日,记者来到长安路,这里是一片已被围起来的区域,已没有了门牌号码。施工围墙东至长安路、南至普济路、西至光复西路,北面则邻近长寿...
位于金湾三灶镇这座历史洋楼,是日军侵华罪证遗迹,如今残破不堪。南都记者 吴进 摄 经历日军炮火仍屹立不倒,被誉为珠海三灶最气派的上世纪3 0年代的西式洋楼或将被拆除新建。昨日,有文物保护者向南都记者呼吁有关部门加以保护。 建于上世纪30年代 破损严重 这栋引发关注的洋楼地处三灶镇鱼弄村,凤鸣小学斜对面,为两层水泥结构,雕花、圆形穹顶、圆柱、椭圆形的阳台透着浓郁的西洋风格。当...
昨日,有市民向北京晨报反映称:门头沟区龙泉镇西店村于清代或民国时期建设的24号民居被彻底拆毁,仅剩下一块影壁墙。据了解,该处民居曾被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在册。对此,门头沟区文化委员会证实,去年9月份,该民居在门头沟区棚户改造工程中被一拆迁公司拆毁。而门头沟区委宣传部则表示,该民居并未列入文物保护范围,拆除并无不妥。 老宅仅剩影壁墙 昨日下午,北京晨报记者在西店村内看到,该村依山而...
曾经的西店24号宅院 如今已经被拆毁 位于西店村建于清代或民国时期遭拆迁公司拆除文保部门称已知情尚未处罚 近日,市民毛先生向《法制晚报》记者反映说,门头沟区西店村一处不可移动文物被拆毁。记者探访发现,被拆毁的是“西店村24号民居”,建设年代为清代或者民国时期,属于区级保护文物。 去年1月25日,毛先生曾走访此处,并进行拍摄。然而现在此处已经变成一片废墟。 今天...
曾经的西店24宅院 如今已经被拆毁 资料图片提供:毛先生 摄/记者 董振杰 近日,市民毛先生向《法制晚报》记者反映说,门头沟区西店村一处不可移动文物被拆毁。记者探访发现,被拆毁的是“西店村24号民居”,建设年代为清代或者民国,属于区级保护文物。 去年1月25日,毛先生曾走访此处,并进行拍摄。然而现在此处已经变成一片废墟。 今天上午,记者从门头沟区文化委员会证实,他们去...
不可移动文物马固村王氏家庙门前,修路的挖掘机正在作业。自发保护家庙的村民均守候在家庙门前,担心施工队再把这里拆了。 日前,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的千年古村马固村,村民住宅被整体拆迁。拆迁中,村中的古文物未能幸免,7处不可移动文物被拆掉5处。当地一名刘姓官员回应外界声讨时称,“政府在组织拆迁时不知道是文物,也没有人告知是文物,直到拆掉之后,农户才说是文物。”此言一出,瞬间引爆网络。网友纷纷呼吁留...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