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清华寺位于清华寺街7号,始建于明代,为东城区文物普查登记项目,属不可移动文物,现为房地二中心直管公房。寺庙坐北朝南,寺院为三进院落。因年久失修,已破烂不堪,仅存前殿和大雄宝殿,存在诸多险情,急待修缮。前殿和大雄宝殿内共有现状居民6户,建筑面积112.11平方米,企事业单位1家。 为消除安全隐患,抢救保护文物,经区名城办审核、区政府批准,清华寺前殿和大雄宝殿的腾退修缮工程列入了名城保护专项资...
昨日,西城区发布旅游与文化、商业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北京青年报记者获悉,已有250余年历史的大栅栏护国观音寺将启动文物征收腾退,2016年修缮后免费开放。杨椒山祠、沈家本故居等文保项目将在明年启动保护性规划。 关于文物征收的概念首次出现在西城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此次三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大栅栏护国观音寺启动文物征收腾退。西城区文委主任孙劲松介绍,与以往的拆迁不同,国务院颁布征收条例以...
寺庙外墙已破旧不堪,上方依稀可见繁体“护国观音寺”字样。京华时报记者陶冉摄 15日,西城区发布旅游与文化、商业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记者获悉,已有250余年历史的大栅栏护国观音寺将启动文物征收腾退,2016年修缮后免费开放,未来这里将建设大栅栏历史文化展览馆。此外,杨椒山祠、沈家本故居等文保项目将在明年启动保护性规划。 腾退规划 预计明年完成文物本体征收 在西城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
一方面东西城有12万平方米文物建筑亟待修缮,一方面全市每年10亿元的文物保护专项资金无法充分利用。日前,市人大代表就本市文物建筑腾退、保护和利用进行集中视察,将文保专项资金用于内部住户搬迁腾退奖励,破解“有钱修缮没钱腾退”难题的建议,得到代表们的高度认同。 西四北大街165、167号院,淹没在繁华闹市商铺门脸儿中一座少有人注意的破败山门,竟然是始建于元代的文物保护建筑护国双关帝庙。由于历史...
什刹海历史文化保护和发展示范区(红线内)。环卫工人骑车路过什刹海一处院落大门。去年西城区启动什刹海居民住房与环境改善试点。资料图片 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新京报讯 (记者马力)为适度疏解人口,什刹海地区目前正在进行居民住房和环境改善的试点。记者昨天从该试点的实施单位了解到,目前已有4620户居民提出了疏解腾退的申请,47处院落已腾退。本月试点期满后,还将研究全面启动什刹海街道辖区范围内的居民住房改...
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到没到过北京的,可能都听说过什刹海。它位于北京中心城区的西城区,水域与中南海水域一脉相连;作为北京风貌保存最完整的历史街区,这里有恭王府、宋庆龄故居等等等等,著名的《帝京景物略》中以“西湖春,秦淮夏,洞庭秋”来赞美什刹海的神韵。 这里除了游人如织,还住着很多“老北京”;他们居住的胡同院落有的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虽然古朴,但是条件落后、私搭乱建也很严重,一直...
在2014年北京两会上,北京市政协委员孔繁峙针对目前北京市文物被占用问题,希望政府每年列一两个项目,由易到难,逐步将被占文物进行腾退。 北京城的王府约有四五十个,有十余处被确定为文保单位。除恭王府对外开放外,其余属于文保单位的王府,一直被机关单位、居民占用。孔繁峙表示,政府部门可以采取“先易后难”的办法,先腾退一些解决起来比较容易、住户少、靠近城中心的文物单位,这样逐年解决,慢慢旧城里被占用的文...
北京市文物局今天会同北京市消防局对重点文物单位进行检查。记者从检查组获悉,近年来被屡次点名批评的拈花寺,将力争年底前完成腾退,开始修缮工作。 拈花寺历史上是什刹海地区著名的佛教寺庙,创建于明代,现为北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因存在安全隐患,曾被多次限期整改。在今天的检查中,检查组发现以往存在的安全隐患虽然有所整改,但是并未根治。管理使用单位与产权单位表示,双方已初步达成意见,力争年底前完成文物单位的...
昨日,民族大世界商场里张贴着停业通知。国立蒙藏学校旧址的保护修缮工作正式启动。新京报记者 薛珺 摄 文物国立蒙藏学校旧址被民族大世界商场使用长达25年。 在西单繁华商业区存在了25年的民族大世界商场昨起撤市。这个使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立蒙藏学校旧址”长达25年的服装商场将于5月20日起关闭,3月20日至5月19日为商品清货期。 因市场内有大量违建,并存在消防...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